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开腹阑尾切除术的手术效果对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1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开腹阑尾切除术的手术效果对照

张春宇

张春宇(本钢总医院辽宁本溪117000)

【中图分类号】R714.2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8-0216-02

【摘要】目的对应用开腹和腹腔镜两种阑尾切除术对患有阑尾炎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抽取92例患有阑尾炎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6例。采用开腹阑尾切除术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出现并发症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对患有阑尾炎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开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阑尾炎

阑尾炎是临床外科中常见的一种急症,也是导致急腹症出现的一个常见病因,以往临床上对阑尾炎患者进行治疗大多数情况下均采用开腹手术方式,但手术所产生的创伤相对较大,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可能性高达20%左右。本次研究对阑尾炎患者应用开腹和腹腔镜两种阑尾切除术实施治疗的效果进行研究。现对整个研究过程汇报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0年6月-2012年6月抽取92例患有阑尾炎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患者中男25例,女21例;患者年龄21-57岁,平均年龄(38.9±1.4)岁;症状发作时间2-41小时,平均发病时间(5.4±0.5)小时;治疗组患者中男26例,女20例;患者年龄23-56岁,平均年龄(38.7±1.5)岁;症状发作时间2-39小时,平均发病时间(5.5±0.7)小时。抽样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患病时间等几项自然资料方面比较均无显著组间差异(P>0.05),可进一步进行科学比较研究。

1.2方法

1.2.1对照组手术方式

麻醉后经患者的右下腹做麦氏切口入腹,切口的长度在4cm左右,实施常规切除阑尾操作。

1.2.2治疗组手术方式

采用脐部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进行治疗,在脐部做1cm长的切口,将气腹针插入,CO2人工气腹,压力水平控制在10~12mmHg。植入镜头进行操作,部分患者开辅操作孔,将系膜切断,入圈套器,对阑尾进行结扎,切下阑尾,不对残端进行包埋处理[1]。

1.3观察指标

将两组研究对象的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并发症等情况作为观察指标进行对比。

1.4数据处理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资料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处理,以均数加减标准差形式(x-±s)表示计量资料,对计数资料和组间对比分别进行t检验和X2检验,当P<0.05时,认为差异有显著性,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

对照组患者术后(19.27±2.75)h肠道功能恢复、术后(8.26±1.16)h可以下床进行活动,共计住院接受治疗(7.86±1.39)d;治疗组患者术后(11.64±2.18)h肠道功能恢复、术后(4.39±1.02)h可以下床进行活动,共计住院接受治疗(4.25±1.03)d。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比较

2.2术中出血情况

对照组患者术中出血(54.26±4.33)mL,治疗组患者术中出血(17.62±3.74)mL,两组患者术中出血情况比较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2.3术后并发症情况

有8例对照组患者在术后出现并发症;有1例治疗组患者在术后出现并发症。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对症状不明显、肥胖、女性阑尾炎患者应用腹腔镜技术进行治疗拥有较大优势,相对于临床传统的开腹阑尾切除术,前者对患者肠管产生的干扰相对较小,术后不需要使用太多的抗生素类药物,且愈合后留下的瘢痕小,不会对美观造成太大影响。但腹腔镜技术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于穿孔性阑尾炎、坏疽、腹腔感染程度严重、或阑尾周围存在炎性包块、合并患有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通常不建议应用腹腔镜技术进行阑尾切除治疗[2]。

参考文献

[1]洪亮,陈琦,金肖丹,等.腹腔镜与开腹阑尾切除手术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对比研究[J].中国基层医药,2009,16(12):263-264.

[2]刘长昆,王建,于世良.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老年急性阑尾炎患者的疗效对比分析[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1,18(17):767-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