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肠内瘘伴巨大胆结石致高位肠梗阻一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4-14
/ 1

胆肠内瘘伴巨大胆结石致高位肠梗阻一例

刘勇

刘勇

兰考县中医院普外科475300

关键词:胆肠内瘘胆结石高位肠梗阻呕吐

1.病例介绍.

患者,x男,62岁,以“腹胀伴呕吐7天”为主诉入院。患者于2013-04-08无名诱因出现腹胀、呕吐,呕吐呈喷射状,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呕血、黑便,无肛门停止排便排气,小便正常,于04-10来我院急诊科,给予禁食、胃肠减压、补液等措施治疗,症状略缓解,04-12在我院行腹部CT检查,提示胆石症性肠梗阻可能性大;为进一步治疗转入我科。患者既往有“胆囊炎”、“胆结石”病史13年,无手术史。一般情况:T.36.5°C,P.72次/分,R.18次/分,BP.114/78mmHg,轻度巩膜黄染。专科情况:腹部平坦,未见肠型及蠕动波,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未触及包块,未触及胆囊,Murphy征(-)。

影像表现:CT示:胆囊显示不清,十二指肠降段始部可见高密度线影,肝内胆管及胆总管扩张积气;十二指肠水平段远端肠腔内可见一截面大小约27x33mm环形稍高密度影,其近端十二指肠轻度扩张积液。印象:1.十二指肠水平段远端结石伴近端肠腔扩张积液;2.胆肠瘘,肝内胆管积气。

手术所见:胆囊萎缩,与十二指肠降部粘连并形成内瘘,瘘口约2cm,距Treitz韧带以近约5cm处可触及一直径约3cm长约5cm的圆柱形硬物,遂移动至距Treitz韧带约20cm处纵向切开肠管,取出硬物,为黑褐色圆柱形胆结石,大小约3x3x5cm3,近端呈半球形。术后诊断:1.胆囊十二指肠内瘘;2.胆石性肠梗阻。患者术后给予对症处理,恢复良好,两周后出院。

2.讨论:

本例病人13年前曾因“胆囊炎”、“胆结石”住院,病程4天5夜,疼痛剧烈,行保守治疗后症状突然缓解,痊愈出院。胆囊在解剖上是一个盲袋,在急性炎症过程中,胆囊与邻近脏器可产生粘连,当结石嵌顿于胆囊颈时,胆囊管被梗阻,囊内压力升高,可引起胆囊壁的血运障碍,终致胆囊壁发生局部坏疽,破溃穿透,并使与其粘连的肠壁发生张力性缺血破溃,最终形成胆囊内瘘;也可能结石长期压迫胆囊壁与粘连之肠管,病变进一步发展,肠管发生糜烂、坏死、穿孔,胆肠内瘘形成,胆囊内压力释放,结石进入肠道,炎症缓解。此乃发生内瘘的病理生理机制。最常见的发生部位是胆囊十二指肠瘘,较少见的有横结肠、胃及小肠。[1]

胆石性肠梗阻的临床表现比较隐匿,常表现为不完全性肠梗阻。一般认为本病诊断较为困难,主要在于对胆石性肠梗阻认识不足,患者多为老年人,出现肠梗阻时首先考虑为肠道肿瘤、粪块梗阻,容易忽略胆结石。本病人的诊断也经历了腹平片、B超、腹部CT等检查过程,最后根据CT扫描提示1.十二指肠水平段远端结石伴近端肠腔扩张积液;2.胆肠瘘,肝内胆管积气而得到确诊。因胆石性肠梗阻具有较为特殊的CT表现,即:①肠管积气积液扩张;②胆囊或胆管内积气;③肠道内结石影尤其是阴性结石。[2]

本病治疗主要目的是解除肠道梗阻和修补胆肠内瘘。手术是其治疗的唯一手段[3],解除胆石所致肠道梗阻的方法主要是肠道切开取石。关于手术方法的选择,既往很多文献上都有讨论和争论,本文不做赘述,只是根据病人的情况本例选择了一期根治胆道病变,在肠切开取石的同时做胆囊切除闭关内瘘。

总之,胆石性肠梗阻是较为少见的肠梗阻类型,特别是象这样大的结石,这样高的位置。术前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B超、CT等辅助检查,可以明确诊断,手术应力求简单,根据病人的情况决定手术方式,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3.参考文献.

[1].黄志强.急性胆囊炎.见:吴阶平,裘法祖,主编.黄家驷外科学。上册.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1263-1264。

[2].YuCY,LinCC,ShyuRY,etalValueofCTinthediagnosisandmanaementofgallstoneileus[J].WorldJGastroenterol,2005,11(14):2142-2147.

[3].胡志前,王毅,邓辉球,吴德敬胆石性肠梗阻诊治探讨肝胆胰外科杂志2000年第12卷第1期。

作者:刘勇,男,1972,2--,河南兰考人,兰考县中医院普外科,主治医师,主要从事腔镜外科研究邮编47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