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之声》教学设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8-18
/ 2

《音乐之声》教学设计

陶辉辉王海鸥

设计者:黑龙江省建三江管局创业农场学校陶辉辉

点评:黑龙江省建三江管局创业农场学校王海鸥

课标要求及分析:

整体把握《音乐之声》是电影史上一部经典音乐故事片。影片生动地塑造了热爱歌唱、活泼快乐的女主人公玛丽亚的形象,并表现了奥地利人民热爱祖国的民族感情。课文节选的是剧本的开头部分,课文篇幅不长,情节也很简单,却十分生动和相当完整地刻画了玛丽亚的性格。

教材分析:

《音乐之声》是电影史上一部经典音乐故事片。影片生动地塑造了热爱歌唱、活泼欢乐的女主人公玛丽亚的形象,并表现了奥地利人民热爱祖国的民族感情。课文运用人物的语言描写和动作、表情描写以及环境描写,并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少女玛丽亚热爱歌唱、心灵美好、活泼自由、纯真快乐的性格,使玛丽亚这位女主人公的形象宛然在目。剧本集中体现了画面感和音乐故事片特有的音乐特色。

学情分析:

本文应指导学生自读。九年级学生已经完全适应了初中的学习节奏和特点,学会了学习初中语文的方法。绝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自觉地查找和收集资料,学生也基本习惯了自我探究、质疑问难、小组讨论、合作探讨的学习方式,对文章主旨的把握应该可以通过小组互助合作的形式顺利完成。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人物性格特征,欣赏音乐剧作品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峥嵘、嬷嬷”等词的读音,理解词义,并学会运用。

2.了解影视剧本的特点,了解《音乐之声》的剧情。

能力目标

1.把握主要人物形象玛丽亚的性格特点,感受其形象美。

2.结合影视剧本的特点,赏析其画面美,培养学生阅读影视剧本的兴趣。

德育目标

引导学生在真善美的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进而养成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追求。

教学流程:

一、导入:播放《音乐之声》中的插曲《雪绒花》,电影《音乐之声》中的主人玛丽亚热爱歌唱,并以音乐的形式表达出她对祖国的热爱,今天,我们共同走进玛丽亚的音乐世界,体会她无拘无束的快乐天性及伟大的爱国情怀。简介影片(视频资料)。

(点评:在播放音乐剧《音乐之声》音乐插曲之一《雪绒花》教学环节,抓住“听”这个重点,倾听,倾听,再倾听。通过多媒体欣赏美国著名音乐剧《音乐之声》音乐插曲之一《雪绒花》视频中男主人翁富有情感的英文演唱,形象鲜明立体影像,可以强烈地引起学生情感共鸣,还可以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

二、了解剧情

1.本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用简洁语言概括。

2.课文有两个场景,划分两个场景,概括两个场景内容。

学生默读课文后分小组交流,达成共识,组内成员汇报。

明确1.少女玛丽亚当了见习修女后仍不改他热爱歌唱、无拘无束的快乐天性,在修道院做日常功课,例行宗教时,跑到野外游玩,后来想起此时应做日常功课,匆忙赶回修道院,而此时,修道院正乱作一团,众嬷嬷正在寻找玛丽娅,并谈论他是否适合当修女,当玛丽亚突然赶回时他们也结束了对玛丽亚的议论。2.第一个场景:在萨尔茨堡的野外,写玛丽亚纵情歌唱。第二个场景:在修道院内,写众嬷嬷对玛丽亚的议论。

(点评:《音乐之声》是电影史上一部经典音乐故事片。影片生动地塑造了热爱歌唱、活泼欢乐的女主人公玛丽亚的形象,并表现了奥地利人民热爱祖国的民族感情。课文节选的是剧本的开头部分,分两个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萨尔茨堡的野外,写玛丽亚的纵情歌唱,快乐游玩;第二个场景在修道院内,主要写众嬷嬷对玛丽亚的议论。课文运用人物的语言描写和动作、表情描写以及环境描写,并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少女玛丽亚热爱歌唱、心灵美好、活泼自由、纯真快乐的性格,使玛丽亚这位女主人公的形象宛然在目。剧本集中体现了画面感和音乐故事片特有的音乐特色。)

三、走进剧情,认识玛丽亚。

学生分角色朗读确定场景中出现的角色,分配角色声情并茂的展示剧情。汇报他人眼中的玛丽亚。

情境模拟:模拟各修女正议论玛丽亚时,玛丽亚突然跑进院子时的情境。

问题探究:院长及众嬷嬷对玛丽亚是否适合当修女的问题发表了见解,他们是否喜欢玛丽亚呢?为什么?小组辩论

辩论结论:他们喜欢吗丽亚。因为她纯真快乐的天性,他自己快乐也给别人带来了快乐,是她给循规蹈矩、死气沉沉的修道院带来了生气。

深入认识人物:你眼中的玛丽亚是一位怎样的姑娘?自由全面评价人物。

(点评:玛利亚生活在按部就班、充满了清规戒律的修道院,真率活泼的个性与年轻奔放的活力在这样的环境中显得格格不入。这是作品的精心设计,阅读教学中应让学生多加对比有清晰明了的认识和感受。而玛利亚形象在那个特定年代有难能可贵意义,可惜这一点对于初中学生而言是难于理解的了。)

四、欣赏作品:你喜欢这部影视作品吗?为什么?小组交流汇报说明理由

明确:1.人物形象塑造鲜明。2.景色秀美,环境氛围轻松。3.剧中音乐悠美。

(点评:教师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充分借助图片和教师的语言艺术让学生感受剧本的画面美,引导学生在美的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不仅完成了教学目标,还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五、问题探究,深入赏析:(1)少女玛丽亚的形象是如何展示出来的?明确: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拓展练笔:你周围有像玛丽亚这种性格的人吗?采用各种描写方法写一段话描写这个人。(2)两个场景中环境氛围形成了鲜明反差,你喜欢哪一种环境氛围?为什么?(3)文中的音乐美吗?你感受到了怎样的美?选择文中的唱词唱一唱。

(点评:“新课标”着眼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课程目标,培养和优化学生综合性的语文素养。教学目标就按照“三维”并结合学生情况来设计:“知识技能”目标为词语的积累与理解,及对影视剧本特点的了解,并要求把握人物形象的特点,因此补充给影视文学的相关特点就显得十分必要;“过程方法”:通过读——悟——演——评,上升为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把握;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在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培养对美好事物的热爱,进而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六、拓展延伸、创设剧情:当玛丽亚跑回来时,大家也结束了议论走散了。你也尝试当一次导演继续创设剧情。

(点评:学生们都能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七、情境创设,走出剧情:倾听主题歌《音乐之声》

结束语:享有“音乐之乡”之称德萨尔茨堡是音乐大师其特的故乡,浓郁的音乐氛围使这一片优美的自然风景更具灵气。影片体现出来的真善美是献给人类灵魂的声响礼物,这种美我们将继续传唱!

总体点评:

“新课标”着眼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课程目标,培养和优化学生综合性的语文素养。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在音乐艺术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陶冶,培养对美好事物的热爱,进而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通过教学,较好地达到了上述目标。

陶老师提供了有关影视剧本知识的辅助资料,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然后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并交流初读的感受,选派代表进行陈述。接着我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课文中描写的两个场景上来,与学生共同赏析作品的画面美及人物的形象美,并让学生表演了玛丽亚回到修道院这一场戏,又请学生以导演的身份进行总评。最后师生一同进行归纳,根据影视剧本的特点归纳出本文的写作特色。

本课是欣赏课,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更是情感的艺术,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培养审美情趣是音乐课程目标之一,兴趣是学习音乐的敲门砖,也是学习音乐的动力,在课的引入教学环节,陶老师采用了情景教学法,引入情景,形成表象.抓住重点,使学生的审美情感不断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