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家庭输液存在的护理安全问题以及防范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3-13
/ 2

社区家庭输液存在的护理安全问题以及防范措施

匡勤

匡勤(上海市嘉定区金沙新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803)

【摘要】目的:探讨社区家庭输液存在的护理安全问题,寻求积极的防范措施。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社区进行的家庭输液1268次,对其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无一例发生输液反应或者护患纠纷。结论:护理人员正确评估家庭输液风险,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出关于家庭出诊、家庭护理、家庭病床等社区医疗服务的规范,能够减少家庭输液不良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社区家庭输液;护理安全问题;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2523(2011)03-0001-01

社区家庭输液是社区护理工作中的主要任务之一。随着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家庭输液给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打开了方便之门,深受患者与家属认可[1]。由于家庭输液是在患者家中远离医院的医疗环境下进行,因此,可能存在一些安全隐患。为了确保家庭输液工作的安全,护理人员应高度重视,既要有效地保护自己,又要给患者提供方便有效的服务,积极正确评估家庭输液的风险,采取应急预案,来保障家庭输液的安全。现将家庭输液存在的安全问题和防范措施总结如下:

1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社区进行的家庭输液1268次,患者年龄在56-92岁,平均年龄为79岁,无输液反应或医患纠纷发生。

2家庭输液存在的护理安全问题

2.1发生输液反应时无法及时进行抢救因是家庭输液,护士不可能提供连续的护理服务,不能随时观察患者的病况,并且患者及家属医学知识匮乏,对输液反应,如:胸闷、心悸、气短、气促等症状不能及时发现,一旦出现异常,抢救则因时间、地点等因素而延迟[2]。另外,输液中的输液故障,如:滴速过快或过慢、茂菲氏滴管内液面过高或过低、因活动而引发液体外泄,导致无法及时排除等,如引起家属及患者的不满,护理人员均不能及时达到现场进行抢救,从而威胁患者生命,导致医患纠纷。

2.2各项制度不健全,护理操作不规范我国目前一直沿用旧的《医疗护理技术操作常规》,而针对社区家庭输液护理操作规程仍然未有新的标准,旧的规章制度中的一些操作无法适应家庭输液护理。社区护理工作的管理也是层次少,监督力量弱,家庭静脉输液从准备到操作,从实施到评价都由护理人员一人掌握[3]。家庭静脉输液缺乏护理记录,一旦发生医患纠纷无有效的法律依据。

2.3护理人员的素质护理工作琐碎复杂,由于工作忙而忽略了与家庭输液患者、家属或陪护人员的有效沟通,未询问过敏史及未交待清楚药物的不良反应及输液注意事项,易造成不理解或误解。由于护理工作的直接性和具体性,护士若责任心不清、操作技术不熟练及预见性差等容易引起诸多护理风险。现今,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增强了患者的法律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而护士的法律意识匮乏,若出现医患纠纷,则不会取证,不能恰当处理。

2.4医疗废弃物的处理不规范由于家庭输液中医疗废弃物的监管制度不健全,患者及家属不能认知和遵照执行,往往使废弃物不能妥善处理,流入社会,从而为疾病的传染、传播留下隐患。

3防范措施

3.1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及监管体系,规范操作程序健全社区家庭输液护理的规章制度及监管体系,对社区护理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卫生行政部门应制订适应家庭输液护理相适应的、统一的规章制度和监管体系,制定具有家庭输液特点的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和社区护理人员职责,来避免医疗纠纷与医疗风险,做到为自己为患者负责[4]。家庭输液护理人员应认真记录输液内容及患者病情,为维护合法权益提供有利证据。规范化的管理是保证社区护理服务质量的关键。社区工作要注意管理,对于家庭输液护理,社区护理管理部门要给予一定的监督指导,不能太过于放任,否则对于整个管理也是不利的,而且要在考核评估中加入这个环节,确保家庭输液护理管理标准化,能够认真的跟踪质量是最妥善的,搜集回馈表,进行不定期检查、督促各项制度落实情况,以确保为社区居民提供安全有效的服务。

3.2加强护理人员培训有资料显示[5],我国现今从事社区护理工作的人员多以中专学历为主,80%以上未进行过系统专业教育和培训。国外对护理人员的教育定位在较高的层次,其社区护士学历普遍为本科、硕士及以上。社区护士的培训已成为我国当前社区护理事业的重要课题。必须培养高素质的全科护士,应有国家规定的职业资格并注册,并定期在当地的卫生行政部门进行岗位培训,且从事临床护理工作5年的才可以进行家庭输液。家庭输液护理人员要热爱社区护理事业,具有极大的爱心、耐心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及应急能力,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尊重患者的生命、权利和尊严。

3.3加强家庭输液的宣传教育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积极讲解输液可能出现的问题,如药物副作用及个体差异等。家庭输液风险预防的关键是正规操作前的准备,应指导患者及亲属的主动配合:控制静脉滴速在30-50滴/min;出现异常反应时,立即停止输液或通知护理人员;教会患者及家属数液体滴数、关闭液体及更换液体的方法,尤其是拔出针头及按压穿刺部位的方法、时间等;随时做好应急准备。

3.4加强对医疗废弃物的管理护理人员向患者或家属做医疗废弃物回收管理的宣教,告知其将废弃物保存好,待初诊护理人员收集带回或送社区卫生室。

4小结

随着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家庭输液成为社区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输液存在着抢救不及时、制度不健全等诸多问题。为确保家庭输液护理工作的安全,卫生行政部门应尽快出台相关规章制度及操作规范,以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聂丽娟.社区家庭输液存在的护理安全问题及研究进展[J].上海护理,2010,10(3):82-84.

[2]庄苏兰.社区静脉输液的安全隐患与防范[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9,23(6):105.

[3]蒋艳鹤.社区门诊输液区安全隐患的防范[J].健康必读杂志,2010,1(1):63-65.

[4]王佃梅.社区门诊输液室的不安全因素与解决措施[J].医学信息,2009,1(11):227-228.

[5]胡雪英,张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家庭输液的安全管理[J].全科护理,2009,7(6):1493.

[6]陈小芳.社区家庭输液的护理风险及防范措施[J].护理研究.2009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