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扩张咯血的护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支气管扩张咯血的护理体会

付静

付静(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222002)

【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扩张咯血的护理体会。方法回顾性的分析2008年5月~2013年2月12例支气管扩张并发咯血的患者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支气管动脉栓塞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2例患者病程中均伴有大咯血,经及时有效的急救及护理取得满意疗效,治愈率100%,无死亡病例。结论通过对支气管扩张咯血患者的急救与护理,有效的降低了并发症,提高大咯血的治愈率。

【关键词】支气管扩张大咯血护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7-0304-01

支气管扩张是指直径大于2mm的支气管由于管壁的肌肉和弹性组织破坏引起的慢性异常扩张。临床特点为慢性咳嗽、咳大量脓痰和(或)反复咯血[1]。大咯血是指一次咯血在300ml以上,或者24h在500ml以上的患者[2]。大咯血可导致窒息、休克、感染和病灶播散,甚至危及生命,故及时有效的急救和精心护理,是抢救支气管扩张大咯血患者的关键。为了减少窒息的发生降低死亡率,我们对2008年5月~2013年2月在我院呼吸内科住院的12例支气管扩张并发咯血的患者,采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支气管动脉栓塞方法进行治疗,获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12例,男性11例,女性1例,年龄40~70岁,平均年龄54岁,病程中均伴有大咯血。

1.2治疗方法

采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入路,用导管行支气管动脉造影,证实咯血的供血血管将导管尖端插入支气管动脉,根据供血血管的粗细及周围情况选用不同的栓塞材料(通常采用明胶海绵颗粒、明胶海绵条或者高分子聚乙烯醇(PVA))进行栓塞,适量推注明胶海绵微粒或高分子聚乙烯醇(PVA)后,重复DSA检查,确认支气管动脉截断消失为栓塞成功标准拔管,伤口加压24h。

1.3结果

本组12例患者,病程中均伴有大咯血,经及时有效的抢救及护理取得满意疗效,治愈率100%,无死亡病例。

2护理

2.1一般护理

(1)休息和环境:给咯血患者提供一个幽静、整洁、舒适的环境以利修养,减少探视,保持病室温度在18℃~20℃,湿度在50%~60%为宜,适宜的温湿度可以减轻呼吸道干燥的症状。有条件的应放置于单人病房[3]。(2)心理护理:大咯血患者常因恐惧出血而不敢咳嗽或一次咯血就精神紧张,对疾病的恢复非常不利,护士要以良好的语言、举止、情感来改变和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做好咯血相关知识与注意事项的宣传工作,体察患者的心理,安慰、关心患者,和患者进行情感交流,使他们感到温暖,减少恐惧、焦虑心理,配合治疗及护理。(3)支气管扩张大咯血的先兆观察:患者在咯血前常有先兆,如烦躁不安、胸闷加剧、咽部发痒、胸部不适等。护士要加强病情观察,及时发现咯血先兆,及时报告医生,同时做好心理安慰,并备好抢救药品和器械,如开口器、吸引器、氧气、气管插管器械及立止血、呼吸兴奋剂等。(4)休息与卧位:瞩大量咯血病人绝对卧床休息。取患侧卧位,可减少患侧活动度,既防止病灶向健侧扩散,同时有利于健侧肺的通气功能。尽量避免搬动病人,以减少肺活动度。(5)保持呼吸道通畅:痰液粘稠无力咳出者,可经鼻腔吸痰。咯血时轻轻拍击健侧背部,嘱病人不要屏气,以免诱发喉头痉挛,使血液引流不畅形成血块,导致窒息。(6)窒息的抢救:对大咯血及意识不清的病人应在病床旁备好急救器械,一旦病人出现窒息征象,应立即取头低脚高45。俯卧位,面部侧向一边,轻拍背部,迅速排出在气道和口咽部的血块,或直接刺激咽部以咳出血块。必要时用吸痰管进行机械吸引,并给予高浓度吸氧。做好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准备与配合工作,以解除呼吸道阻塞。(7)药物护理:及时准确用药,密切观察用药反应,在短时间内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应用止血药,注意不良反应,告知患者常见药物不良反应。(8)饮食护理:大咯血期间要禁食,咯血停止后进温凉的流质、半流质饮食。饮食原则为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多食粗纤维的蔬菜、新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大便而诱发咯血。(9)密切观察病情,提高抢救成功率:护士要及时巡视病房,与患者进行沟通与交流,并向患者讲解咯血时常有喉部发痒等先兆,观察咯血发生时间及量,不要将血含在口中或咽下,也不要屏气抑制咳嗽,更不要蹲踞咯血,以免窒息。(10)健康教育:提高患者自我保护能力:宣传活动贯穿于入院宣教、治疗、护理体检、查房等活动中,形式要灵活多样,使患者易于接受。

2.2专科护理

2.2.1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大咯血的护理:(1)术毕患者返回病房后,严密观察有无胸闷、气急、咯血量、色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远端肢体皮肤温度及颜色。警惕动脉血栓形成或动脉栓塞的发生。协助医生做好栓塞术后的巩固工作,如仍需使用止血药物巩固疗效的患者根据药物性质调整滴速。观察血压及药物副作用。禁用血管扩张药物以防再出血。告知患者出现不适,呼叫医护人员。(2)穿刺部位的护理:穿刺部位用手指压迫15min~30min,用绷带加压包扎,并以1.0kg~1.5kg砂袋压迫穿刺部位8h~12h,患侧下肢制动24h[4]。(3)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Ⅰ有肾功能不全的可能因在术中短时间内注射大量碘剂,导致肾脏负担加重。术后注意观察尿量、尿色及透明度,鼓励患者术后大量饮水,按医嘱输液,以利于碘剂排泄,避免引起肾功能不全。Ⅱ有脊髓损伤的可能其原因是造影剂进入脊髓动脉造成脊髓细胞损伤或脊髓血供被阻断。注意观察患者下肢感觉、尿量和呼吸情况,如出现双下肢麻木,活动受限,小便失禁等情况,应及时汇报医生,遵医嘱给予对症处理。护理上加强心理疏导和双下肢功能锻炼(每天3次每次20min对下肢肌肉进行按摩和关节的被动运动)。Ⅲ预防局部感染的护理为预防导管插入的血管内膜和局部穿刺部位发生感染。术后一般需静脉应用抗生素2~3天。加强患者的生活护理,避免穿刺处被排泄物污染,保持穿刺部位的清洁卫生。注意观察体温变化,若出现高热,协助物理降温,必要时用退热剂,加强对症处理。Ⅳ栓塞后护理综合征注意观察患者有无低热、肋间疼痛、胸骨后烧灼感。做好心理指导,说明产生症状的原因及症状消失的时间,必要时予止痛剂。

3讨论

咯血是临床常见的急重症之一,具有起病急、病情重、来势凶、变化快的特点,其中窒息及失血性休克是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发展,支气管动脉栓塞术已成为临床抢救大咯血病人的一种快捷、安全而有效的方法,提高了大咯血病人抢救的成功率,是内科治疗无效的大咯血病人首选救治措施。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要帮助病人和家属了解疾病发生、发展与治疗、护理过程。与病人及家属共同制定长期防治计划。指导病人自我监测病情,病人和家属应学会识别病情变化的征象,一旦发现症状加重,应及时就诊。

本组12例大咯血病人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后立即止血。但支气管动脉栓塞术也有一些不良反应,甚至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因此,完善的术前准备、严密的术中观察、积极的护理措施,是介入治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有报道大咯血病死率为50%以上[5]。所以急诊处理和护理的好坏对提高抢救成功率,防止并发症的发生至关重要[6]。在临床工作中护士应做好咯血患者的病情观察和健康教育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减少差错,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大咯血的治愈率。

参考文献

[1]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

[2]陈灏珠.主编,实用内科学[M].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629.

[3]樊小勤.浅谈支气管扩张咯血的护理2010年8月.

[4]常恒,董伟华,肖湘生.大咯血的介入治疗进展[J].放射学实践,2003,18(4):304-305.

[5]李波,舒敏,黄安华.肺结核咯血38例的治疗体会.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6(3):63.

[6]高云霞.大咯血的急救和护理体会.临床肺科杂志2009年6月第14卷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