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中药注射剂合理应用的干预方式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4-14
/ 2

促进中药注射剂合理应用的干预方式探究

徐鹏

宁乡市人民医院湖南宁乡410600

【摘要】目的:探讨促进中药注射剂合理应用的干预方式。方法:选择我院100例2018年1月-2018年9月中药注射剂治疗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用药治疗,观察组则采取常规用药+用药干预治疗。比较两组中药注射剂治疗控制率;病情改善的时间、中药注射剂合理应用的认知水平;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的指标;不合理用药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中药注射剂治疗控制率、病情改善的时间、中药注射剂合理应用的认知水平、生活质量的指标相比较对照组更好,P<0.05。生活质量的指标。结论:常规用药+用药干预治疗中药注射剂治疗效果好。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合理应用;干预方式

中药注射剂是指通过将药材注射和纯化到体内制备的溶液,乳液,以及在使用前作为溶液制备的粉末或浓缩无菌制剂。对昏迷,急性疾病,严重疾病,无法吞咽或消化功能紊乱的患者来说很方便[1]。与口服中药制剂相比,中药注射剂具有生物利用度高,起效快的优点,但由于中药注射剂成分复杂,稳定性差,个体患者差异,联合用药,不合理的配伍等,其引起的不良反应呈上升趋势。为了促进中药注射剂的合理应用,需要对中药注射剂进行药物干预,对减少药物的不合理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提高了患者用药的安全性。本研究选择我院100例2018年1月-2018年9月中药注射剂治疗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用药治疗,观察组则采取常规用药+用药干预治疗,分析了促进中药注射剂合理应用的干预方式,如下。

1资料与用药方法

1.1资料

选择我院100例2018年1月-2018年9月中药注射剂治疗患者。随机分组,其中,对照组年龄21-76(42.57±2.79)岁。男女分别28例和22例。其中,消化系统疾病有12例,呼吸系统疾病18例,心血管疾病有12例,脑血管疾病8例。观察组年龄21-76(42.27±2.11)岁。男女分别29例和21例。其中,消化系统疾病有12例,呼吸系统疾病17例,心血管疾病有13例,脑血管疾病8例。对照组、观察组资料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用药治疗,常规给予患者中药注射剂治疗,治疗方法遵医嘱。

观察组则采取常规用药+用药干预治疗。在用药的同时,对患者提供用药干预。第一,提供安全有效的中药注射剂。大多数中药注射剂在室温下保持稳定,但有些中药注射剂需要特殊的储存条件,避光,否则会引起中药注射剂成分的变化,使中药注射剂的有效成分减少甚至产生有害物质。对于有特殊储存要求的中药注射剂,药剂师应重点向患者解释,以避免因中药注射剂储存不当而导致的中药注射剂变质,并且不能使用。第二,提供中药注射剂咨询。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中药注射剂指导医院药房负责在病房中分配口服中药注射剂和注射剂,并为医院出院的患者配药。有一个外部服务窗口,为患者提供中药注射剂咨询服务。如:日常用药:储存中药注射剂,是否需要冷藏,中药注射剂使用时的注意事项。药剂师根据患者的病情为医生提供专业知识。在制定处方时检查中药注射剂的相容性,在有禁忌症时暂停部署,并与医生沟通。正确的中药注射剂使用包括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方法,给药时间和使用的中药注射剂量。只有正确的使用方法可用于实现所需的中药注射剂效果。引导患者使用正确的用药时间可以更好地发挥中药注射剂的治疗效果。在联合治疗中药注射剂时,必须注意中药注射剂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2]。

1.3指标

比较两组中药注射剂治疗控制率;病情改善的时间、中药注射剂合理应用的认知水平;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的指标;不合理用药发生率。

显效:症状体征消失,生命体征稳定;有效:症状体征等改善50%以上,生命体征趋于稳定;无效:疾病改善的程度低于50%。控制率=显效、有效百分率之和[2]。

1.4统计学处理

SPSS15.0版本软件处理数据,卡方、t检验分别统计计数数据和计量数据;P<0.05说明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效果

观察组有更高的疗效,P<0.05。如表1.

2.2生活质量的指标

治疗前对照组、观察组生活质量的指标比较,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质量的指标变化幅度更大,P<0.05。如表2.

2.3病情改善的时间、中药注射剂合理应用的认知水平

观察组病情改善的时间、中药注射剂合理应用的认知水平和对照组比较有优势,P<0.05,观察组病情改善的时间、中药注射剂合理应用的认知水平分别是(6.68±1.41)天、(96.13±0.67)分,而对照组病情改善的时间、中药注射剂合理应用的认知水平分别是(9.57±1.80)天、(83.22±0.24)分。

2.4不合理用药发生率

观察组的不合理用药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其中,对照组有4例给药剂量不适宜,有2例疗程不适宜,有2例重复用药,有1例有禁忌证,有2例溶媒选择不当。观察组有1例给药剂量不合适。

3讨论

中药注射剂-从药材中提取的有效物质的制备,通过肌肉,穴位,静脉注射,静脉滴注等注入人体[3]。中药注射剂突破了传统的中药给药方式,生物利用度高,疗效确切。它是中医现代化的延伸[4-5]。但是,中药注射剂的应用存在不良反应,影响患者用药的安全性。不合理的临床应用是影响药物安全性的主要原因。

临床药剂师应从目前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情况入手,了解使用过程中的主要问题,通过临床药剂师的干预,各中药注射剂的不合理率明显降低,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也明显减少,可促进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避免不必要的药物滥用,提高用药的安全性[6-8]。

本研究中,对照组采取常规用药治疗,观察组则采取常规用药+用药干预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中药注射剂治疗控制率、病情改善的时间、中药注射剂合理应用的认知水平、生活质量的指标相比较对照组更好,P<0.05。观察组的不合理用药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常规用药+用药干预治疗中药注射剂治疗效果好。

参考文献:

[1]陈丽,谢兆莉.药学干预对中药注射剂合理使用的影响研究[J].中国处方药,2018,16(12):47-48.

[2]孙彦超,李峥嵘,熊萍,孟菲.中药临床药剂师在医院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方面的作用[J].光明中医,2018,33(20):3100-3102.

[3]郑蕊,赵晨,陈诗琪,张晓雨,商洪才.精确循证促进中药注射剂合理合法应用的策略与路径[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8,20(10):1713-1717.

[4]杜奕,王嫣斐.PDCA循环干预促进上海市中医医院中药注射剂合理应用的效果探讨[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8,18(07):983-986.

[5]周艺,沈炳香,聂松柳,蒋俊杰.药学干预促进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应用的价值评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16):36-37.

[6]陆少雁,余长春,林森.药剂师干预对中药注射剂合理应用的效果分析[J].今日药学,2017,27(06):412-414.

[7]张美玲.药学干预在中药注射剂合理应用中的作用[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16,25(02):113-116.

[8]刘小芹,黄荣海,刘月玫.基层医院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应用干预分析[J].中国药业,2015,24(22):146-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