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市政工程道路石灰土施工技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8-18
/ 2

浅析市政工程道路石灰土施工技术

白帅帅

摘要:市政工程道路施工建设中,运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施工设备对城市道路进行施工,可以保证市政工程道路施工的质量。运用高效的施工技术不仅能保障施工的正常运行,还能提高施工的效率。本文对市政工程道路施工技术进行了分析,以保证工程质量。

关键词:市政工程;道路施工;技术分析

1.市政道路施工技术的要求

1.1城市道路施工结构

市政工程中城市道路施工概况是根据需要改造的道路进行整体变化,对一些地下水管道需要全部迁移,为地下水管进行管线配套。施工的合理组织交通是建设的关键问题,城市道路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对现行的道路交通产生影响,维持各个小区、商场路口以及宿舍路口等人流经过要道,应结合施工区域的车辆通行情况,对道路分半幅施工,保证各个施工时期的交通需求保障交通的正常运行。

1.2管道和道路的施工

遵循先浅后深的施工顺序,不要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导致施工顺序的错乱,会给工程带来意外的损失。所以在城市道路的路基施工之前,结合工程施工的设计图纸作出相关施工方案,根据实际情况可对方案作出调整,保证城市道路的地下管道的设施安全,再对路基进行施工。

1.3路基施工的工程方案

路基施工是对道路地表进行处理施工,根据施工方案的要求合理地制定施工的步骤,避免在施工过程中与其他因素产生矛盾。

2.市政道路的施工技术分析

2.1路基处理技术

2.1.1先进行测量放样,放出道路红线,清除道路范围内的青苗、杂物等,路基填土不得使用腐植土、生活垃圾土、淤泥、冻土块和盐渍土。

2.1.2在基底以外两侧开挖深度大于80cm的排水沟并沟通水系,以降低地下水位,减少地表含水量,保证雨后路基范围内不积水。

2.1.3填土路基必须根据设计断面分层填筑压实,分层厚度要与压实机械功能相适应.压实度按压实标准执行,为保证均匀压实,一定要注意压实顺序,执行相关规范,为保证压实质量,必须经常检查土的含水量及压实度。

2.1.4桥台和路基接合部填土分层仔细压实,虚铺厚度不得大于20cm;路床顶下2.5m以内采用6%石灰土,压实度不低于填土路基压实度。

2.2石灰土基层技术

2.2.1在施工灰土底基层前,先用12~15t三轮压路机进行碾压检查土基。在碾压过程中,如发现土过干、表面松散,应适当洒水;如土过湿,发生“弹簧”现象,应采用挖开晾晒、换土、掺石灰或粒料等措施进行处理,然后进行准确测量放样,并做出相应标记。

2.2.2施工放样。在路基上恢复中线;进行水平测量,在道路两侧设置标高。

2.2.3备料。石灰质量符合规范规定的三级以上的生石灰;水用自来水或干净的河水;将生石灰在料场集中堆放,并在使用前7~10d充分消解,消解后的石灰保持一定的湿度,避免过于飞扬,也不能过湿成团;计算材料用量。

2.2.4石灰土整型。用人工整型,即用锹和耙将混合料推开,用路拱板初步整型;然后用推土机压I~2遍,根据实测的压实系数,确定纵横断面的标高,并按标准挂线;接着用锹、耙按线整型,再用路拱板校正成型。整型过程中严禁任何车辆通行,并配合人工消除粗细集料窝。

2.2.5碾压。整型后,当混合料处于最佳含水量过%时,先用轻型压路机稳压1~2遍,然后用12t以上的三轮压路机由两侧路肩向路中心碾压,后轮重叠1轮宽,并超过两段接缝处,碾压6~7遍,然后用环刀法检查压实度,若压实度未达到设计要求,则加强碾压,直至达到标准。碾压过程中,如有“弹簧、松散、起皮”现象,及时翻开重新拌和压实,使其达到设计要求。

2.2.6做好接缝处理,搭接部分采用对接形式。摊铺、碾压完成后应保持在潮湿状态下养生一周,除洒水设备外,其表面不得通车。

2.3二灰碎石基层施工技术

2.3.1施工放样,恢复中线,进行水平测量。

2.3.2备料。采用三级以上的生石灰和洁净、坚硬、有棱角的碎石,用自来水或洁净的河水进行配制。

2.3.3二灰碎石拌和后要及时运至现场摊铺,摊铺中避免出现停工待料现象,推土机摊铺,根据每车混合料摊铺面积大小,事先画好石灰网格,混合料一次到位,减少二次运输。

2.3.4整型。用推土机初步整型,确定纵横断面的标高,并钉桩、挂线。然后人工用锹耙按线整型,并用路拱板校正成型;用轻型压路机稳压1~2遍;再次整平;对于中间低洼处,用齿耙将表层5cm以上耙松,用新拌和的混合料找补平整。

2.3.5碾压。整型后,当混合料处于最佳含水量±1%时,即进行碾压如表面水份不足,适当洒水。碾压过程中若育“弹簧、松散、起皮”现象,则翻开重新拌和压实,用灌沙法检查压实度,直至达到设计要求为止。

2.3.6养生。成型后应尽快洒布沥青封层;在养生期间除洒水车外,应封闭交通。

2.4沥青封层施工技术

2.4.1沥青规格必须满足设计要求,用量为1.0kg/m3,吸油所用石屑须清洁、干燥、无风化、无杂质,有足够的强度和耐磨性,集料采用S14规格,用量为7m3/1000m3严禁使用瓜子片。

2.4.2施工。用沥青洒布车按1.05kg/m3用量沿路基纵向匀速喷洒沥青,由内向外,一个车道,一个车道宽接着一个车道宽喷洒。喷洒封层沥青后在沥青破乳前撤布集料,用量为7m3/1000m3,按层铺法施工要求完成下封层。石屑撤布后用轻型压路机静压二遍,压路机行驶要平稳并不得刹车或调头。碾压完毕后,封闭交通3d,3d~1个月内控制车辆行驶,并养护管理。

2.5沥青混凝土面层施工技术

2.5.1摊铺及艰压。沥青混合料用原材料进场时必须严格检测,沥青三大指标必须合格,不合格的不得进场;粗细骨料进行筛分、压碎值、含泥量等必须符合规范要求。当混合料卸车后,应做到快卸、快铺、快碾压摊铺,做到按顺序随到随铺随平,保证虚铺厚度,松实一致,级配均匀。虚铺厚度按设计厚度乘压实系数1.25~1.50(沥青混凝土)。当沥青混合料摊铺一段,油温适合时,即可碾压,一般用6~8t双轮碾压至无轮迹时,再用10~12t碾碾压密实,并消除轮迹。石油沥青开始碾的温度不高于140℃,终了温度振动碾不低于65℃,碾压先从路边开始向路中心错半轴碾压,速度以每分钟25~30m为宜。当碾压一遍后,应检查路面,有无局部粗麻不平现象,应及时用细料找补,一次找齐,防止掉渣。

2.5.2接茬。横缝与纵缝都应采取直茬热接,茬缝方向应与路线垂直或平行。2.5.3放行。石油沥青混合料面层温度降至大气温度时,即可放行。并且控制好每个施工环节(材料运至工地、摊铺、碾压、终碾)的温度,及时做好测温记录。

2.6人行道施工技术

2.6.1施工前要进行基底整平,采用压路机碾压密实,如出现弹簧、松散、起皮现象,就及时翻开处理,保证基底的密实度达到90%以上。

2.6.2道板的铺设。测量控制点高程,并挂线,铺时随时检查位置与高程。铺设人行道板采用卧浆法施工,要求人行道板铺设后表面平整,无松动现象,2cm的1:2.5水泥砂浆饱满,人行道板块对缝必须顺直以保证美观。铺好后应沿线检查平整度,如发现有位移、不稳、翘角、与相邻板不平等现象,立即修正。

3.结语

在城市道路施工中要求很多,这就对施工技术有着较高的要求,高效合理的施工技术对道路建设的质量是有力的保障。施工过程中对施工的过程有着严格的质量检测,质量监督上应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对全程建设重点责任监督,保证施工中的安全和道路的质量,通过对设备以及技术的完善利用,发抨出优良的施工技术的工艺。

参考文献:

[1]姜士营.浅谈市政道路施工技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12).

[2]傅小荣.市政工程城市道路施工技术研究[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