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7-17
/ 1

思维导图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王益群

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东洲中学王益群

摘要:思维导图是更贴近大脑思考方式的思维模式,本文结合阅读教学实践,介绍了在英语阅读课上用思维导图来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丰富学生的阅读图式和挖掘学生的阅读潜能,提高学生对阅读课文的兴趣,使学生的记忆力、创造力和总体规划能力都能明显提高。

关键词:图式;图式理论;阅读教学;思维导图

一、思维导图的认识

思维导图由英国学者东尼-巴赞发明,它是一种有效的思维模式,应用于记忆、学习、思考等的思维“地图”。它是一个简单、有效、美丽的思维工具,按照大脑自身的规律指导思考,全面调动左脑的逻辑、顺序、条例、文字、数字思维以及右脑的图像、想象、颜色、空间、整体思维,极大地挖掘人的记忆、创造、身体、语言、精神、社交等各方面的潜能。

二、思维导图的特点

(1)重点突出,结构清晰。

(2)模拟人脑神经元分布的结构,易于促使人们产生新的想法。

(3)把人们看不见、摸不着的想法外显出来,从而促进人们之间的交流。

(4)利用思维导图,学生可以更好地围绕主题,进行充分联想、发散性思考,将与主题相关联的知识分层分类进行管理,使思维导图真正成为其学习地图。

三、思维导图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运用思维导图对阅读课的读前、读中、读后都可进行规划设计。

1.读前环节:阅读前,运用思维导图激活旧知,导入话题。

读前预测文中将涉及的内容,学生对文章越熟悉,阅读理解的难度就越小。如八年级上册unit5“Doyouwanttowatchagameshow?”中SectionB2b阅读教学的读前设计为例。通过引导,acartooncharacter-whoisit?-whatdoyouknowaboutMickey?-whoishisgirlfriend?-doyouknowwhocreatedit?-whatwillthewritertalkaboutinthearticle?在黑板上导出思维导图。

通过米奇的简笔画,形象生动地导出文章的主题,激起学生无限的想象。触发学生的联想和回忆。然后紧接着问“whatdoyouknowaboutMickey?”让学生说出米奇的相关信息,激活学生的已有内容图式,从而自然地扫除了障碍的词汇cartooncharacter,simple,girlfriend,rich,successful,Mickey,Minnie,WaltDisney,popular,famous,ablackmousewithtwolargeroundears.读前环节让学生熟悉了阅读文章的主题,激活了学生的内容图示,调动了学生已有的语言图示,帮助学生更容易地往下读。

2.阅读中,利用思维导图提取关键信息,学习有效阅读。

读中任务是能从篇章中获取主要信息。如八年级上册unit6I’mgoingtostudycomputerscienceSectionB2b中第二段就可以用思维导图展示,帮助学生更快更明了地掌握。

在寻找细节信息过程中,学生再次体会到文章的层次及脉络。整一个段落就直观地体现在这张图中,学生也能更容易的记住细节,把握结构,加强理解记忆。

3.阅读后,以用思维导图归纳总结。

读后,通过思维导图,设计读后任务,加强对课文的理解。如八年级下册unit8Thanksgivingintheunitedstates为例,通过思维导图来复述,学生更容易清晰地理解掌握。

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部分,根据阅读课的三个不同阶段的特点设计思维导图,通过主题词、图像、关键词和网络结构,充分调动学生的语言、内容和形式图示来促进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对文章内容进行有效储存和回忆。有效地促进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并通过阅读发展学生说和写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快速阅读》东尼·博赞(著)丁叶然(译)2009

2、《英语教学法基础》何广铿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