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发电位和MRI诊断多发性硬化的应用意义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5-15
/ 2

诱发电位和MRI诊断多发性硬化的应用意义分析

王玲

王玲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人民医院263000

摘要:目的:分析诱发电位和MRI诊断多发性硬化的应用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70例多发性硬化患者临床资料,70例患者均应用核磁共振(MRI)扫描和诱发电位(EP)分析。结果:应用MRI诊断结果显示,有67例患者出现异常,异常率占95.7%,多发性病灶主要分散在患者脑干、脑室周围及基底节,也有一部分分布在大脑皮质处,经MRI扫描发现,有1倍以上属于亚临床病灶;应用诱发电位(EP)检测发现,视觉诱发电位(VEP)异常率达87.1%,体感诱发电位(SEP)异常率达62.9%,而脑干诱发电位(BAEP)十分少见,异常率仅为42.9%。其中BAEP和SEP能将患者多发性硬化周围的神经损伤显示出来,联合诱发电位中的VEP、SEP、BAEP三项进行联合检查,可以明显阳性检出率。诱发电位检测神经脱髓鞘和周围神经损伤临床检出率极高。应用MRI检出脑干、大脑半球病灶等检出率更高。结论:应用诱发电位和MRI诊断多发性硬化具有较高的诊出率,结合临床患者病情能明显提高临床检出率,其中诱发电位能检测出患者周围神经损伤情况,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诱发电位;MRI;诊断;多发性硬化;

本次研究中,随机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70例多发性硬化患者临床资料,70例患者应用MRI检查结合EP的三项检查,对MRI与EP临床诊断意义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70例多发性硬化患者临床资料,70例患者均应用核磁共振(MRI)扫描和诱发电位(EP)分析。所选70例研究对象根据WHO中多发性硬化相关标准,均确诊为多发性硬化。其中男40例,女30例;年龄19-55岁,平均年龄(35.2±3.9)岁;病程14d-5年,平均病程(110±25)d;其中45例为首次发病,25例为复发病例。

1.2方法

MRI检查。取仰卧位,以头部线圈,选择轴位作为基本方位,增加扫矢状位和冠状位。扫描参考设定在T1WI:TR/TE=500/15:T3WI:TR/TE=2000/90,且NEX=4.将扫描层间距设定为5mm,扫描层厚设定为8mm,而矩阵选择255×245[1]。

EP检查。EP检查分为三个项目的检查,其中包括VEP、SEP、BAEP三项,VEP要注意观察P100的成分,以PL偏差大于6.3ms且PL大于114.5ms,而播幅侧差大于5.52μV,波形消失等表现表明VEP存在异常;而SEP在检查上肢时要注意检查N13、N11和N20波,检查下肢时要注意检查N75、N45、N40波,以PL大于x±2.5s且大波小于0.5,波形消失表示SEP存在异常;BAEP检查重要是Ⅲ、Ⅰ、Ⅴ波,以IPL大于x±2.5s且IPL偏差大于0.4ms,波形消失,表明BAEP存在异常[2]。

1.3观察指标

观察70例患者应用MRI检查和EP检查相关指标,其中EP检查三项重要指标包括VEP、SEP、BAEP三项[3]。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以卡方检验计数资料,以(x±s)表示计量资料,以P<0.05检验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MRI检查结果

应用MRI诊断结果显示,有67例患者出现异常,异常率占95.7%,多发性病灶主要分散在患者脑干、脑室周围及基底节,也有一部分分布在大脑皮质处,经MRI扫描发现,有1倍以上属于亚临床病灶;

2.2EP检查结果

应用诱发电位(EP)检测发现,视觉诱发电位(VEP)异常率达87.1%,体感诱发电位(SEP)异常率达62.9%,而脑干诱发电位(BAEP)十分少见,异常率仅为42.9%。其中BAEP和SEP能将患者多发性硬化周围的神经损伤显示出来,联合诱发电位中的VEP、SEP、BAEP三项进行联合检查,可以明显阳性检出率。诱发电位检测神经脱髓鞘和周围神经损伤临床检出率极高。应用MRI检出脑干、大脑半球病灶等检出率更高。

3讨论

多发性硬化属于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具有临床表现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临床大多应用MRI与EP检查,有些患者病情会自行缓解,也可能会出现病情加重,严重时还会使患者出现终身残疾,甚至死亡。应用MRI与EP检查能明显提高临床多发性硬化的检出率。多发性硬化只有及早诊断及早治疗,才能采取有效的治疗方式控制患者病情进展,具有重要意义[4]。

临床检查多发性硬化主要检查方式包括MRI与EP等,研究人员发现,临床诊断多发性硬化时,应用MRI检查可以将微小病灶、亚临床病灶等检查出来,尤其是对多发性病灶检出率较高,本次研究中,MRI诊断结果显示,有67例患者出现异常,异常率占95.7%,主要是应用头颅MRI检出,能显示出不同大小和T1、T2的边界,经增强扫描能检出活动性病灶,应用MRI能检出超出1倍的亚临床病灶。本次研究结果与他人研究相符[5]。可见,应用MRI联合EP检查能明显提高患者临床病灶的检出率,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率,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应用诱发电位和MRI诊断多发性硬化具有较高的诊出率,结合临床患者病情能明显提高临床检出率,其中诱发电位能检测出患者周围神经损伤情况,诱发电位三项检查联合应用,再配合MRI检查能明显提高临床多发性硬化检测的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直松,楚兰,郭丽,等.多发性硬化的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2):29-30.

[2]肖丽华,吴晓牧,张昆南,等.多发性硬化92例临床分析[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50(9):71-73.

[3]陈玉珺,周勇,秦素霞.多发性硬化的临床特点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22):2928-2929.

[4]张一.磁共振对多发性硬化诊断价值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5,36(23):3507-3508.

[5]胡梅,常丽英.多发性硬化临床特点及误诊分析[J]安徽医学,2014,35(5):579-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