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特芬干扰素致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1例报导

/ 1

因特芬干扰素致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1例报导

傅佳鹏吴其恺

傅佳鹏吴其恺(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肝病科广东深圳518020)

【中图分类号】R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09)25-0084-02

1病历简介

患者女,19岁,未婚未育。因“HBsAg阳性6年,反复乏力1月”入院,其本人及家族既往无精神疾病史。体查精神神态正常,未见异常体征,入院后查血常规正常;肝功能:ALT174U/L、AST86U/L、TBiL17.7umol/L;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呈HBsAg、HBeAg、HBcAb阳性,HBV-DNA定量(PCR荧光定量法)为1.67×107拷贝/mL;B超示肝脏、胆囊、脾脏未见异常,诊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中度),予甘草酸苷、维生素C等保肝及因特芬(重组人干扰素α-2a注射液,沈阳三生制药,批号20071103)500万IU隔日肌注抗病毒治疗,首针患者出现发热,伴头痛、全身肌肉酸痛,能自行缓解,此后注射时症状已基本缓解。因特芬治疗1月后,患者开始出现抑郁,易激动,失眠症状,考虑干扰素副作用,予停药观察,2周后症状好转。但患者及家人坚决要求用药,继续予因特芬治疗1月后,患者出现精神呆滞、情绪抑郁、言语性幻听、尖叫乱语,行为怪异,家人送其到精神病专科医院住院,诊断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停用因特芬,予镇静及精神科药物(齐拉西酮、安坦、氟哌啶等)治疗1月后症状消失出院,出院后随访3月无类似症状发生,肝功能正常。

2讨论

抗病毒治疗是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的关键,干扰素-α是其主要治疗药物。经过20多年的临床观察,干扰素-α不良反应很多,据报有类流感综合症、骨髓抑制、神经精神症状、诱发自身免疫性疾病等。近年来对干扰素-α副作用的报导,特别是神经精神症状副作用,有所增加,可能与患者和医务人员重视有关。

干扰素-α引起神经精神症状与直接的神经毒性、干扰素诱导的细胞因子对神经的损害以及干扰素对神经介质的参与相关,反复应用IFN-α会抑制多巴胺能神经的活性。

此患者既往无精神疾病,应用因特芬治疗后出现急性短暂性精神症状,停用因特芬后症状缓解,再次应用症状复发并加重,证实与因特芬相关。通过分析,我们在此类抗病毒治疗病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⑴严格掌握干扰素的适应证、禁忌证及停药指征;⑵年轻女性容易出现情绪波动,使用前与患者交代其副作用,做好心理疏导,预测其心理承受能力;⑶在用药过程中,宜密切观察患者精神心理方面的变化,加强监控,调整心理状态;⑷指导家人密切观察患者情绪波动及心理变化,及早发现隐患并通知医生,及时发现、及时停药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此外,停药不应受患者及家属主观因素的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