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管理模式对毕业设计教学的促进作用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5-15
/ 3

知识管理模式对毕业设计教学的促进作用探析[]

张丽芬

张丽芬

[摘要]知识管理是目前在国际管理领域成功运作的一种科学、高效的管理办法。本文在概念知识管理的基础上,从毕业设计选题、指导、交流以及管理等方面,分析了知识管理在毕业设计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促进作用,并指出毕业设计教学工作中借鉴知识管理经验应注意的若干问题。

[关键词]知识管理毕业设计促进作用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管理逐渐成为各个领域关注的焦点。由于知识管理在企业组织内部的成功应用,教育领域的学者们对其越渐关注。且主要在教育教学管理层面的应用,以师生为主体、以教学管理系统为依托的知识管理应用开始在教育领域渗透开来。知识管理对促进高校运用理论眼光审视教学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知识管理概述

知识是人们用来描述过程中的信息,使之结构化的动态混合物。它混合了各种经验、态度、见解、技术和方法等[1]P13,按照英国哲学家波兰尼(Polanyi,M.)的观点知识可以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2]P12,所谓的显性知识是可以表达,容易用公式、定理、规律、原则、软件编制程序和书面语言等表示的知识,编码化、格式化的课程教学资源、论文、视频化的教学资料等就属于显性知识;而隐性知识是不显露的,难于用言语表达的知识,在教育领域很多重要的教学知识主要都是以隐性方式存在[3]P57。例如教师个性化的教学经验、独创性的教学方法等。

所谓知识管理,即通过知识的获取、共享、创新和应用,以达到提高组织创造价值的能力的过程。高校作为一种特殊的知识密集型组织,其突出特点在于有效地发掘和利用一切知识资源(显性的与隐性的)及相关资源,实现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相互转化,从而实现知识的流通、增值和拓展,促进知识创新。洪艺敏在《大学的知识管理》论文中全面概括地研究了大学的知识管理。认为大学知识管理的职责是采取措施,努力获取知识生产所需的各种知识资源,同时对已获得的、可用的知识资源进行分类整理,使之信息化、网络化,便于利用[4]P117;其核心是促进知识的交流与共享。

教学管理是高校管理的中心。处于教学过程的实践性环节、人才培养末端的总结性环节的毕业设计教学工作,如果采用知识管理,则能在这方面起到共享知识、促进创新的作用。因此,探讨毕业设计中知识管理的特点及其运作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价值。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知识管理是指参与毕业设计的学生个体在参与毕业设计期间,有意识地运用搜索、储存和交流等相应的知识管理工具,和同伴进行知识分享实践、进行经验反思总结,对知识进行获取、存储、共享和创新的综合管理活动。以达到完善其自身实践知识体系,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目的。

二、目前毕业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学校管理中比较忽视对已有知识的管理,这使得由参与毕业设计的师生在长期毕业设计教学活动中创造的有价值的教育教学知识大量流失。如许多教师在其长期的毕业设计教育教学工作中积累了十分丰富的经验,但随着他们的退休或是因为客观原因离开教学岗位,这些宝贵的经验也随之丧失。与此同时,毕业设计的学生毕业后,历届学生在毕业设计中所出现的共性问题,随之又会重新成为新问题。相关的知识和方法没能延续给新加入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同学,后续同学又得从零做起。许多教师重复性劳动,造成学校资源的浪费。此时,已有的经验方法由于缺乏交流或无相关的文字资料,往往会成为历史,根本发挥不了沿用的作用。因此,我们有必要在毕业设计教学管理中引入知识管理的新理念,用科学的理念提高毕业设计教学工作的效率和指导的质量。

事实上,知识管理正是新一代的毕业设计管理系统区别于传统毕业设计管理系统的应用之一。在传统的管理系统中,毕业设计教学的所有动作都是围绕着具体的事务来进行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师生及教学管理人员摆脱部分手工工作,提升了业务效率。但其信息却是以单纯的文档、或静态数据等形式存在,信息的覆盖面和覆盖深度十分有限,难以将其凝练成知识,更无法建立很好的知识管理体系。而新一代管理系统不仅提供基本的信息和事务管理平台,还关注这些信息和业务过程中所包含的知识,并利用一系列知识管理工具实现对其的获取、转化、存储和利用[5]P249。

三、知识管理对毕业设计教学的促进作用

知识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应用到高校管理,主要围绕三方面的基本内涵展开:第一,知识管理是一个过程,基本功能在于有效地促进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之间的相互转化。第二,知识管理的目标在于实现知识传递的最优化,从而实现知识的应用与创新。第三,知识管理关注知识的共享和交流[6]P184。在此基础之上构建的基于知识管理的毕业设计教学模式,可以大大提高毕业设计的管理质量,促进知识创新。知识管理对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知识管理可以实现对毕业设计业务流程中无序的知识的明晰化、系统化管理

网上毕业设计管理平台本身包含着毕业设计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在师生参与毕业设计教学的过程中会涉及其活动流程。将知识管理理念应用于毕业设计管理平台,恰恰能够利用知识管理对实现毕业设计教学业务流程支持方面的优势,使毕业设计的各个活动过程都能与知识的获取、共享及创造密切联系,通过二者的整合有效地提升师生利用毕业设计网络平台进行毕业设计系列活动的成效。

(二)毕业设计管理平台应用知识管理可以实现平台下的知识搜索,培养个人信息素养

大学生只有具备一定的信息意识,才能产生专业知识需求和使用知识管理系统分类存取知识,可见一定的信息素养是知识管理的前提。反过来,通过有效的知识管理,可以提高大学生的信息意识和对信息的敏感性,提高检索获取信息的能力,对培养个人信息素养起到关键作用[7]P3。通过搭建的毕业设计知识共享资源平台,师生可以获得与毕业设计相关的各类资源、讯息。平台下建有搜索引擎,利用搜索引擎可以对共享资源库里的大量知识进行自主探索、发现,实现全文搜索,能够快速有效的发现并提取需要的信息。有利于毕业设计参与者在毕业设计知识管理平台下迅速、高效地知识建构。

(三)知识管理可以促进知识的交流与共享,继而实现知识的增值,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

毕业设计教学中相互传递知识的教师和学生在共享中发生知识交叉,从而获得比原来还要丰富的1+1>2的知识收益。知识本身具有不易损性,并且可以在相互交流中体现价值,从而得到增值。就个人而言,每个参与者都是最大的受惠者。交换一个苹果,各得到一个苹果;交流一种想法,各得至少两种想法[8]P54-57。不难看出,知识具有非独占性和主观性。知识的非独占性是指把知识传送给别人后,传授者还拥有这种知识,甚至会获得比原来还要多的知识。而知识的主观性是指对一个人没有多少价值的知识或者经验,可能对另一个人是非常宝贵的。

在知识管理模块中,专家、教师、学生相互之间不断发生着知识的交流、共享、应用和创新,尤其是通过平台下BBS、blog等知识交流共享工具,能够巩固学习者对知识的深刻、全面的理解,特别是有利于学生从专家、教师的言行中获得丰富的隐性知识。对于个人来说,所有参与者基于共同兴趣的话题相互交流,发表自己的知识和见解,并留意和关注他人的评论。在共享与交流过程中,知识得到了融合和升华,交流者得到启发与提高,从而有效地促进新知识的创造。因此我们说知识管理不但要积累知识、共享知识,其精髓还在于为师生群体提供知识交流和共享的空间,以提高毕业设计教学的工作效率和创新能力。

(四)毕业设计知识管理系统中嵌入个人数字图书馆,为个人知识管理的有效进行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个人数字图书馆是学生开展毕业设计课题研究的帮手。为了圆满完成毕业设计开题这一学习目标,学生往往需要阅读一定量文献、书籍等资料,同时对相关文献资料和学习资源进行反复多次的使用,而个人数字图书馆最大的功能体现在对知识的整理与分类上。网上资源是课题研究的信息来源。使用者可通过搜索引擎等工具,将有价值的资料下载到个人数字图书馆,并随时可增加、修改或删除记录。根据需要,可对下载材料剪辑与整合,形成个人“馆藏”。做课题研究时,可随时从“馆藏”中提取所需信息,提高了课题研究效率[9]P98。有了自己的个人数字图书馆,用户就可以建立自己的个人文献检索历史档案、建立专题性个人数据库。这样就可使平时耗时、费力、枯燥的文献检索变得便捷而实用,省去了重复浏览、多次筛选的繁琐。从而实现了个人知识的管理条理化、有序化。

(五)借助知识管理平台实现对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有效转化,将知识这种资源有效的保留在学校中

正所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毕业设计教学过程中有许多隐性知识,如学生遇到困难时,老师指导其解决问题的方法等。这些隐性知识往往对我们的毕业设计过程很重要,尤其是即将对即将参加毕业设计的新同学,很有借鉴价值,但是却会稍纵即逝。作为毕业设计教学环节来讲,将自己思考问题时所获得的经验以及交流讨论中的问题解答,通过一些知识管理的软件,如BBS、BLOG等,用读后感或者发帖的形式记录下来,并经过系统化的整理,从而实现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转化这一要求。隐性知识的获得最终是为了转化为显性知识。显性知识更加直观和容易被人接受,所以大多隐性知识只有转化为显性知识,才能很好的指导实践。当这些曾经讨论过的问题被记录之后,新加入毕业设计的同学,当出现往届学生共性问题时,便可以直接从以往解答的记录中受益,有效避免了重复性劳动和资源的浪费。因此,设计者将知识管理平台和技术引入毕业设计教学管理过程,可以强化学习者的个人知识管理意识,以促进知识的合理转化。

(六)借助知识管理平台邀请校内外专家、企业高级技术人才以在线答疑或学术讲座等多种形式,让知识流动起来

高校的知识管理可以通过两种渠道向校外延伸,向未获取的知识资源延伸。其一是学术交流。在本校举行学术讲座可以将最新的专业知识汇集到本校,这无疑是学生拓展知识的绝佳途径。其二是教学、研究人员以及企业高级技术人才的聘用与交流。通过毕业设计知识管理平台,让参与毕业设计的大学生通过在线咨询专家学者,专家学者是隐性知识的载体,获取校外的隐性知识资源也必须以人员为依托[4]P118,要加强校内外教学交流,通过多种途径让知识流动起来。

(七)毕业设计中学生结合各自选题,以创新型教学实践实现团队的知识创新活动

在毕业设计教学实践中,学生可结合各自选题情况自发组成团队,鼓励跨专业联合组队,让不同专业的学生联合进行毕业设计既可以提高学生间的交流,促进合作,又可以加强对不同领域知识的了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参加团队毕业设计后,毕业生经过锻炼,整合升华了原有的零散知识,形成了比较完善合理的知识结构,加强了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学生之间具有了团结协作的精神,增强了学生的动手和独立思考能力,并且培养了学生的沟通和创新能力[10]P141。对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知识管理在毕业设计教学中应用的理性思考

因为各种原因,很多教师都很少或者根本没有在网上答疑解惑、收集和整理教学资料的习惯,而从一开始就要求教师自觉自愿开展知识管理工作并不现实,为了促进隐性知识的交流与共享,在大学管理中应重视人的因素,建立有效的管理方式,激励教师主动工作,对具有奉献精神并奉献了知识的教师给予合理的回报,比如在各种评优工作中将知识管理工作作为一项评优指标等等。同时设定一些强制执行的规章或制度来约束,例如在毕业设计的质评工作中将个人的知识管理工作与学校的考核制度挂钩作为一项硬性执行指标,其次是要加大宣传和推广力度,只有树立共享意识,知识管理才能很好的得以实现。在目前普遍存在知识独享的社会意识下,我们应该积极营造一个开放的校园文化氛围。可以通过学校领导、优秀教师的带头作用以及一些外部奖励的方式来促进师生的共享意识。使全体师生正确认识这项工作的意义。让每一位教师树立危机意识,认识到进行知识管理的重要性。让教师体会到知识的共享为自己在教学以及毕业设计指导质量上带来的好处,从而将知识管理、知识共享行为由外在的制度要求,转变为内心的需要,自觉自愿地开展知识管理的工作[11]P128。

五、本文的创新点

将知识管理嵌入毕业设计教学环节,将两者进行整合的研究,在国内外尚属空白。知识管理模式下的新一代毕业设计管理系统将拓展和深化其应用,将知识管理从狭隘的毕业设计文档管理扩展到毕业设计的整个业务管理和运作环节中,并与其紧密的融合在一起,所具有的优势能够极大的促进毕业设计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其对毕业设计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

注:

[1]黄雪勤.基于可视化知识管理的网络学习过程设计研究[D].广西:广西师范大学,2010.

[2]POLANYI,M.TheStudyofMan[M].London:Routledge&KeganPaul,c1957.

[3]易凌峰.知识管理及其在教学领域中的应用[J].上海教育科研,2005(4).

[4]洪艺敏.大学的知识管理[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1).

[5]樊红梅.OA与知识管理[J].经济论丛,2011(13).

[6]顾晟.面向知识管理的网络教学系统构建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1).

[7]张帆.大学生知识管理研究[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1(2).

[8]霍艳芳.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初探[J].图书馆学研究,2007(2).

[9]蔡翠盟.个人数字图书馆与个人知识管理[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8(7).

[10]李富荣,荀勇,王照宇盟.土建类专业毕业设计团队指导模式的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11).

[11]米雁.Blog与高校教师的知识管理[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3).

作者单位:九江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邮编:332005

(责任编辑刘华山)

本研究为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重点资助课题“基于知识管理的毕业设计教学模式与实践研究”(编号:08ZD011)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