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住院病人静脉输液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2

老年住院病人静脉输液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探究

李晓庆许智红石小怡黎绮红

(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广州510080)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住院病人静脉输液护理安全隐患问题,并探究有效的防护对策。方法:选择我院自2016年3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81例行静脉输液治疗并发生护理安全隐患的老年住院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发生安全隐患问题的类型及因素,并根据不同的因素,制定有效的防护对策。结果:在老年患者输液护理过程中发生安全隐患频率最高的为药物外渗,占总例数的35.8%,其次为穿刺部位血回流堵塞针头,发生率为33.3%,针眼出血发生率为27.2%,另外还有3例(3.7%)为配药不当安全隐患问题。结论:老年住院病人静脉输液期间易发生较多的护理安全隐患问题,为此,需强化护理人员输液安全意识、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穿刺技巧以及强化对患者输液治疗期间的巡视力度,才能有效降低患者静脉输液期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

【关键词】老年住院病人;静脉输液护理;安全隐患;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7)36-0244-02

在临床治疗和护理过程中,静脉输液是最常用也是最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该种用药方式不仅操作简便,且能应用于多种不同类型的疾病治疗中,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临床[1]。但不少临床实践表明,因老年患者自身的皮肤血管弹性较差、免疫功能不足和机体组织功能低下,在静脉输液过程中易发生诸多的护理问题,如药液配置不当、穿刺困难、药液外渗、频发输液反应等,这些问题的发生不仅会加重老年患者输液治疗的痛苦,同时还可能引发不同程度的医疗事故,为此分析老年住院病人静脉输液护理安全隐患,并做好有效的防护对策,才能有效降低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治疗期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自2016年6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81例行静脉输液治疗并发生护理安全隐患的老年住院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年龄分布52~76岁,平均年龄为(68.2±4.5)岁,患者发生的安全隐患类型为:3例配药不当、27例穿刺部位血回流堵塞针头、29例药物外渗、22例针眼出血。

1.2方法

对所有患者的静脉输液护理过程进行详细分析,包括配药过程、穿刺过程及输液过程。

1.3观察指标

观察所有患者在不同输液护理过程中的发生安全隐患问题。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

2.结果

2.1静脉输液护理过程中患者发生的安全隐患问题

在老年患者输液护理过程中发生安全隐患频率最高的为药物外渗,占总例数的35.8%,其次为穿刺部位血回流堵塞针头,发生率为33.3%,针眼出血发生率为27.2%,另外还有3例(3.7%)为配药不当安全隐患问题,见表1。

2.2引发安全隐患问题的原因分析

2.2.1配药不当引发配药安全隐患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护理人员的无菌操作意识不足,以及在配伍药物之前未仔细检查药物名称或其自身不熟悉药物配伍禁忌。

2.2.2穿刺困难老年患者的血管末梢循环较差,易增加血管脆性和发生血管硬化,另外,随着机体的老化,老年患者的皮下组织会逐渐松弛或皮下脂肪逐渐减少,易导致穿刺期间不易固定其血管,而使血管发生滑动,这种现大大增加了静脉穿刺护理的难度。并且由于患者的血管充盈度较低以及回血较慢,因此稍有不慎,便易引发针眼出血、穿刺部位血回流堵塞针头等问题。

2.2.3渗液鉴于老年患者血管的特殊性,若护理人员操作不熟练或不慎,极易导致患者血管被刺穿,而使药液渗入皮下,继而引发患者出现局部淤斑、红肿、组织水肿、组织坏死等症状。另外,穿刺部位选取不当、看护不周、患者自身躁动不安而导致针头滑出也易引发渗液隐患发生。

3.讨论

通过上述原因分析,可看出引发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发生静脉输液安全隐患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护理人员对药物配伍、穿刺技巧不熟练以及对患者的看护不周所致,基于此,我院根据各引发因素提出了有效的改进对策:(1)强化护理人员输液安全意识,不断提高护理人员对安全输液重要性的认识,为降低其输液药物配置不当的发生率,需引导其输液前,认真核对药物名称和患者病例资料,确认无误后,才可执行,为不断提升其对常用药物配伍禁忌的认识,还需引导其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以免发生盲目配药而引发患者出现输液不良反应,另外,还需加强护理人员对无菌操作的认识,静脉注射全过程均需严格按照无菌操作技术进行[4]。(2)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穿刺技巧,可引导护理人员根据老年患者不同的自身条件,选择合理的穿刺方式,体质较差患者的血管通透性较强,操作不慎便会损伤血管,为此可选取细小的针头进行穿刺,穿刺进针时需缓慢轻柔;对于身体瘦弱患者,由于其血管细滑且皮下脂肪较少,因此其皮肤无弹性且静脉充盈度较低,在穿刺期间难以固定,为此在穿刺前,可在者靠近穿刺点部位采用止血带进行捆扎,然后采用锐利、细小的针头进行穿刺;对于身体肥胖患者,由于其皮下脂也较厚且血管深细,因此,穿刺前需先扎止血带,再用手触并按压穿刺部位血管,以明确其饱满程度,然后再合理选择进针方向和深浅程度,穿刺完成后,可采用3条输液贴固定法以确保针头固定的牢靠性[5]。(3)强化对患者输液治疗期间的巡视力度,由于老年患者输液治疗期间的不可预知因素较多,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的巡视,可以及时对相关的问题进行解决,为此,需引导护理人员在巡视期间,密切关注患者的情绪反应和变化、主动询问其机体和穿刺部位有无不适感、如输液部位有无肿胀、疼痛,同时护理人员还需观察患者有无发生输液反应,对其存在的输液故障进行及时排除。若发生药液外渗,需立即停止输液,并对穿刺部位进行更换,若患者出现药物过敏反应或输液反应,需将药液滴速调慢,并根据患者反应类型和轻重程度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处理。另外,护理人员还需告知患者在输液期间,应尽量减少或避免进行输液侧肢体活动,以防止发生胶贴脱落、穿刺部位血回以及药液外渗等不良事件[6]。

综上所述,老年患者自身血管因素、护理人员工作疏忽、穿刺基本功不扎实、在患者输液期间缺乏有效的巡视是引发老年住院病人静脉输液期间易发生较多的护理安全隐患问题的主要因素,为此,需强化护理人员输液安全意识、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穿刺技巧以及强化对患者输液治疗期间的巡视力度,才能有效降低患者静脉输液期间的不良事件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周静,龚桂芝.老年住院病人静脉输液护理安全隐患及对策分析[J/OL].中国妇幼健康究,2017,(S2):596-597.

[2]姚晓娟,任晓利.浅谈老年患者静脉输液安全隐患及预防对策[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30):168.

[3]孙玉粉,赵光玲.老年患者静脉输液的护理问题与解决策略[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6,2(6):207-209.

[4]辛秀玲.老年患者在输液中不安全隐患的预防措施[J].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刊),2012,41(05):473-474.

[5]张艳.老年患者静脉输液中常见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J].中外健康文摘,2013(18):384-385,386.

[6]王昆,李文婷.老年患者输液中的安全隐患分析及对策[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14):158-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