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5-15
/ 2

现代教育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何平吕媛罗丹丹

何平HEPing曰吕媛LVYuan曰罗丹丹LUODan-dan(昆明学院,昆明650214)(KunmingUniversity,Kunming650214,China)

摘要院在物理教学中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使课堂教学更加直观、形象、生动、逼真,让学生不再对物理课堂望而止步。同时有利于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结合,营造一个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

Abstract:Therationaluseofmoderneducationaltechnologyinphysicsteachingcanmakeclassteachingmoreintuitiveandvivid,andmakestudentstakemoreinterestinphysicsclass,alsocancombinedtheteacher'steachingwithstudent'slearningtocreateanactiveclassatmosphere.关键词院现代教育技术;物理教学;设计教学Keywords:moderneducationaltechnology;physicsteaching;designteaching中图分类号院G431文献标识码院A文章编号院1006-4311(2014)15-0269-020

引言大学物理是研究物质结构、相互作用和运动基本规律的一门学科,它的基本理论渗透在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应用于生产技术的许多部门,是其他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1],但是物理课程的学习却让许多学生望而止步,教育的过程需要教师、学生、资源、技术相辅相成,而教育技术是技术的子范畴,是人类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所运用的一切物质工具、方法技能和知识经验的综合体。因此在大学物理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使课堂教学更为直观、形象、生动、逼真,并且这种视听结合、形声合一的特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融入物理课程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

1现代教育技术的可行性1.1操作性物理课程各章节内容前后关联紧密,一旦有知识漏洞,容易形成“一步赶不上,步步跟不上的”循环现象。因此,物理课程难度较大,不易于认知与理解。不过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伴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技术资源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坚强的支撑点,让我们传统的用“一张嘴巴,一块黑板,一支粉笔”的教学形式变成多感官的刺激,使抽象的变得具体、形象;使看不见的变成可视化、可感知的;使“静”的变成“动”的。因此,笔者认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尽可能真实的情景,让学生的认知过程变得生动、有趣,喜闻乐见,充满魅力,更加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也更能为广大学生所接受,合理的利用教育技术必将大大提高课堂内信息传输的效率。

1.2开放性现代教育技术的开放性特征为师生构建一个双向的反馈教学模式,以便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及时收到学生的反馈信息,以便及时调整教学。并且网上众多的共享资源为广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比如说多种课程学习资源,包括教学大纲、文字教材,录像教材以及一些流媒体课件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多次听课,重复学习,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突破了传统的面授教学。

2现代教育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整合应用教育界经常提到:“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笔者认为对教学中与高中重复的经典物理内容应该进行精简、凝练,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效率。如:力、功、电场强度等基本概念及牛顿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等基本规律,教学中点到为止,提醒学生注意几个问题就可以了。

对中学中没讲或不可能讲清的基本知识,要从现代物理学的观点重新审视和提炼,精讲细讲,强化理论体系。

2.1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制作动态物理教程,让物理课程动静结合,化间断为连续,充分调动学生各个感官,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案例:画出离地面不同高度的物体的斜抛运动和平抛运动的轨迹,并对抛射体运动的射高、飞行时间和水平射程进行求解。很多学生觉得解答物理题有困难的本质原因在于不清楚此物理过程是怎样发生的,没办法依据题目作出辅助图帮组解决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根据visualbasic程序设计将此程序课件进行编写,在讲过程中演示此动态过程。如图1所示。

在这一个工程里面对参数进行设置,输入高度,初速度,夹角及初速度范围,当我们单击演示时,计算结果能够相应的反映出来。

动画演示帮助教师在讲解中突出重点———从图中可以清晰明了的看出射高、飞行时间、水平射程是由初速度、V与X轴的夹角、以及高度决定的;在此同时,又能够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学生能够从动画中看懂运动轨迹,理清解题思路。在此过程中把一些复杂难懂的题目文字变为图文并茂的动画,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其乐融融。

2.2在物理教学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提高学生观察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一边分析物理现象,一边画图,让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涉及到电学时,可以采用一些画图软件。如图2。

元件箱和工具箱里面的元素可以任意使用,上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电路图自己选择元件,进行电路图的连接,并且学生可以在第一行导航条里点击开始测试所连接的电路图是否正确。在此过程中,寓教于乐,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且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不断探索中学习,达到了教学的最终效果。

3现代教育技术的评价与反思3.1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加强了教学效果现代教育技术,声色兼备,直观形象,新颖生动,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彻底改变了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教材”式的教学方式。当技术融合在物理教学中时,教学已由讲授型向创新型过渡发展。这时的课堂不仅仅是教师的讲解操作,更多的是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在探索中学习,在学习中创新。

3.2现代教育技术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具有无可比拟的优点教学中恰当的运用教育技术,把静的变为动的,激发学生们的想象力、培养学生养成多层次、多方位的思维方式、使学生思维活跃、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活动,并成为物理课堂学习的主人,使课堂教学更为生动活泼。

3.3现代教育技术与教学内容相融合,扩展了学生的视野课堂教学可以充分地利用技术获得最新的教育资源,开发新的教学内容,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并开展学生之间、学校之间、省市之间,甚至是国际之间的一些的交流,同时还培养了学生搜集知识、获取信息的能力。并且形式更加生动,方法更加简便,范围更广,效率更高。

然而技术是具有双面性的,我们可以利用各种教育技术手段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图形,用Flash制作平抛运动轨迹课件进行教学,学生既容易理解,又容易掌握,因为把一段不易理解文字变成了图文并茂的动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掌握教学内容。技术的作用在于“如虎添翼”,但用得不好,可能会使学生只关注结果而淹没了思维的过程,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适时、适度、适量地选择信息技术,创设教师、学生以及信息技术相互促进的教学环境。

4结束语笔者认为,物理教育不仅仅有社会科学的一面,也有自然科学的一面。物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许多难度,可以通过教育与技术的双向融合来解决。教育技术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它能给物理教学以及师生的发展带来跨越式发展的可能性,对学生的发展产生实质性的影响。并且我们应该真正认识到教育技术可能会给物理教育带来全面的、跨越式发展的变革潜力,让教育技术为物理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院[1]陆果援基础物理学教程[M].2版援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张新伟,孙海滨.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信阳师范学院.[3]郝克明,谭松华.走向21世纪的中国教育[M].贵州教育出版社.[4]余胜泉.技术何以革新教育———在第三届佛山教育博览会“智能教育与学习的革命”论坛上的演讲[J].中国电化教育,2011.[5]顾士明,张静.几何画板辅助物理教学的实践与思考.[6]任杰.新理念下的物理教学策略[J].中学生数理化教育学,2006.[7]余胜泉.(北京师范大学)推进技术与教育的双向融合.[8]邹玉波.信息技术与教学整合探析.2008(5).图1地面上斜抛运动高h处斜抛运动平抛运动的轨迹抛体运动轨迹模拟参数设置:物体抛出点的高度h为:0|90451000-2000米/秒抛出时的初速度V0为:V0与X轴的夹角兹为:米米/秒度初速度范围:10米/秒以下10-20米/秒20-40米/秒40-60米/秒60-100米/秒100-120米/秒200-1000米/秒演示停止清除计算结果:射高为:飞行时间为:水平射程为:206.4612.98826.37米米秒抛体运动轨迹模拟抛体运动轨迹模拟参数设置:计算结果:物体抛出点的高度h为:20090451000-2000米/秒抛出时的初速度V0为:V0与X轴的夹角兹为:米米/秒度初速度范围:10米/秒以下10-20米/秒20-40米/秒40-60米/秒60-100米/秒100-120米/秒200-1000米/秒演示停止清除射高为:飞行时间为:水平射程为:406.4615.59992.53米米秒物体抛出点的高度h为:80010001000-2000米/秒抛出时的初速度V0为:V0与X轴的夹角兹为:米米/秒度初速度范围:10米/秒以下10-20米/秒20-40米/秒40-60米/秒60-100米/秒100-120米/秒200-1000米/秒演示停止清除射高为:飞行时间为:水平射程为:80012.771276.99米米秒参数设置:计算结果:图2新建打开保存模拟图开始帮助退出工具箱选择移动删除导线元件箱电源开关电灯电阻变阻器电动机V电压器A提示:电源没有形成回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