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手术配合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1

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手术配合探讨

魏春华

魏春华(新疆巴州人民医院新疆库尔勒841000)

【中图分类号】R745.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3-0166-02

【摘要】目的探讨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手术配合方法。方法针对我科15例三叉神经痛的患者运用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给予有效的手术配合包括术前给予患者心理护理,术中密切的护理配合,术后护理及健康指导。结果15例三叉神经痛的患者,经过有效的手术护理配合,手术成功率达到100%,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三叉神经痛的手术属较为精细的手术,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患者的治愈率,其手术配合及精密仪器操作的配合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射频温控热凝三叉神经痛手术配合

1临床资料

自2011年10月至2012年12月我科收治15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患者,其中男性10例,女性5例,年龄在22~78岁,平均年龄43.8岁,病程时间为10个月至30年,平均病程为10.2年。其中15例患者均一次性射频治疗成功,成功率达到98%,治疗后并发症较少发生。

2手术配合

2.1术前配合:(1)心理护理:向患者及家属介绍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的方法,向患者讲解手术的配合及相关的注意事项,对其思想顾虑及时解除,使患者以最好的状态配合治疗及护理。(2)用物准备:准备射频治疗仪,检查通电后方波系统和热凝系统的工作是否处在正常状态。备好一次性穿刺针及无菌手术包,将进行手术治疗的专用诊疗室进行消毒,保持室内清洁,加强消毒隔离,并准备常规抢救物品及药品,以待急救治疗,术前半小时给予肌肉注射鲁米那0.1mg,减轻患者精神紧以保持情绪稳定。

2.2术中配合:(1)协助患者采取手术治疗的体位,各项操作时态度和蔼、动作轻柔。向患者讲解射频过程中可能出现不适或疼痛症状,术后会有头晕、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安慰患者告知症状会很快消失。(2)协助手术治疗的医生固定头部,将面部进行皮肤消毒,协助医生抽吸麻醉药物,在注射局麻药时,要对患者做好解释,告知患者会有微痛的感觉,随后麻醉药物起到作用后,疼痛将消失。协助医生采取手术方法,一般采用前入路法[1],在患侧眶外缘垂线与同侧鼻唇沟角水平的交点下0.5cm处设为A点,在患侧的颞骨结节前缘设为B点,在患侧的直视瞳孔下2cm处设为C点。将A点定位穿刺点,用2%利多卡因在穿刺点进行局部麻醉,在穿刺点进针方向是AB与AC连线所成夹角的方向,使穿刺针如卵圆孔到达半月神经结节,进针使针管内保持负压状态,到达部位抽吸无血液以及脑脊液,再使用5~10Hz方波测试,微波震动刺激患者使反应部位与原痛点发作的部位一致,此时确定针尖穿刺部位已经到达理想位置。(3)护士在操作中要与医生密切配合,在注射药物时根据患者的反应情况及医生要求,准确地调节方波刺激的振幅及射频加热量,然后使用射频热凝技术,将温度调至在70~75℃。每次定时90s,治疗三次,一共时间为270s。在操作的全过程中应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主要是神志意识,血压、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以及患者的面色等改变,发现异常,及时向医生报告,并给予有效的处理措施。治疗完毕将针拔除,协助患者擦净穿刺点皮肤,使患者平卧位1~2h,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协助患者回病房休息,并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

2.3术后护理:患者射频治疗后观察有无呕吐、恶心、头晕和头痛等症状,向患者说明射频电热刺激脑膜所导致以上正常出现,术后平卧1~2h后症状可自行缓解或消失。[2]注意观察并及时监测患侧痛觉以及触觉的情况。对于患者一周内患区疼痛是否仍存在,如仍有疼痛症状属于痕迹反应。[3]向患者讲解其中原理,消除顾虑和急躁等不安的心理状态,一般患者一周左右疼痛症状消失。严格观察患者有无并发症发生,如出现第一枝损伤,会出现角膜反射消失,出现此症状时给予滴眼药水,必要时可以给予眼罩防护,防止角膜发生损伤,引起角膜炎,严重可导致失眠,因此要对眼睛加强观察和护理。

3总结

射频温控热凝术的原理是射频电流通过时有一定阻抗的神经组织时,在机器的高频电流作用下使离子发生一定的振动,并与周围质点发生摩擦反应,使组织内细胞产生一定热量,导致蛋白质凝固出现一定范围的破坏灶,最终达到止痛目的。采取的是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其中控温和操作是主要关键手段,将控温和操作处理的恰当,可以选择性的破坏三叉神经痛觉纤维组织,使痛觉纤维部分或完全地保留触觉,此项技术方法操作简便,精准度高,适应范围广,术后出现并发症少,导致病残率低,此项技术也适用于年老体弱者,因此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程宗燕,胡平.神经外科导航辅助手术的护理配合[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6;3(2).

[2]邹立冬.中国汉族成年人孤星眼眶的应用测量[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0,21(3).

[3]李程,佟盟.内固定系统在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中的应用分析和护理配合[J].护士进修杂志,2009,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