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性前房积血的护理干预

/ 1

外伤性前房积血的护理干预

袁浏燕

袁浏燕(江苏省启东市中医院江苏启东226200)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4-0327-02

外伤性前房积血是由于眼球遭受挫伤所致,是眼科较常见的疾病,临床的治疗、护理及时正确与否,直接影响该病的预后。我科自2012年2月~2013年2月共收治外伤性前房积血病人83例,我们根据该病的特点,实施正确的治疗和护理,效果满意,现将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73例患者(73眼),其中男性60例,女性13例。年龄8~45岁,14岁以下儿童5例,入院时前房积血量最少者为2mm深度,最多者充满整个前房,视力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严重者只有光感。积血吸收时间最短为3天,最长6天,未发生并发症。

2护理

2.1心理护理

伤者因眼睛疼痛,视力受损,普遍存在着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因此,及时和有效的心理护理十分重要。护士要态度和蔼,言谈举止稳重,主动询问病人的病情,向其讲清本病的有关治疗和护理知识,告知待积血吸收后视力会恢复,不必担心,使他们能正确对待病情,消除恐惧心理,安心接受治疗,并及时与家属沟通,取得他们的积极配合。

2.2一般护理

2.2.1卧位的安置伤者入院后即给予取半卧位,将头部抬高40°~45°卧床休息,借重力使血液下沉,不仅可防止血液蓄积在瞳孔区,还可减轻颈部及眼部静脉充血。一般半卧位至出血吸收后方可以改为自动体位。但是较长时间半卧位,病人会感觉不舒适,经常私自变换卧位,护士要向他们说明取半卧位的重要性,并多巡视,及时给予纠正。对儿童患者,则要求家长积极配合。

2.2.2加强生活护理,避免过度用力病人禁食过硬食物,避免牙齿过度咀嚼震动传导致眼部加重前房出血。鼓励多吃水果和富含粗纤维食品,防止大便干结,避免因排便用力屏气时使眼压升高发生血管破裂再度出血。

2.3眼部护理,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再出血

2.3.1加压包扎双眼伤者入院后即给予加压双眼纱布包扎,使虹膜和睫状体不活动,眼球运动减少,从而避免因眼球转动时眼外肌对眼球施加压力而加重出血。护士要告知病人这一措施的重要性,让其不要随意私自取下包扎带,并嘱病人如果伤眼有不适感觉,要及时反映,以便及时诊治。

2.3.2防止眼球负压或碰撞告诉伤者尽量减少头部活动,禁止用手挤压双眼,对不合作者或儿童给戴眼科专用眼罩加以防护。病床旁保持无障碍物,将常用物品放于伸手能及的地方,嘱病人下床时小心谨慎,防止该眼再次碰撞受伤。在护理和治疗操作中(如角膜下注射、滴眼药水等),动作应轻巧、准确,避免对眼球加压。

2.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积极预防并发症(1)患者入院后除眼部疼痛外,另表现为困倦,反应不灵敏,甚至呈嗜睡状态。因此我们要经常巡视和关心病人,严密观察,警惕是否合并脑外伤,以便及早发现及早治疗。(2)仔细观察双眼包扎的松紧度,询问病人伤眼疼痛的程度,如果病人诉眼部胀痛加重伴头痛、恶心呕吐等眼压升高症状,应及时给予降眼压药,预防继发性青光眼。

2.5用药护理,正确使用降眼压药,减轻副反应目前降眼压最常用的药物是甘露醇和乙酰唑胺。20%甘露醇注射液是一种高渗性组织脱水利尿剂,既能降低眼压,又可因迅速利尿脱水而导致低血钠、低血钾,临床表现为血容量不足、心律失常、低血压、意识障碍、肠麻痹、肌无力等。因此,我们指派专人负责,控制液体滴入速度,并严密观察心律和血压变化,做到既能达到治疗效果,又避免出现副反应。另外,甘露醇漏出血管外可造成组织损害,输液时应选择粗而直的静脉,确保穿刺准确,勿使药液漏于血管外。而乙酰唑胺能导致尿液结晶,损害肾功能,因此,对口服乙酰唑胺的患者给同服小苏打,嘱其多饮水,并加强巡视,注意观察尿液,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处理。

2.6预防感染

2.6.1眼药水滴眼常规给予氧氟沙星眼药水和地塞米松眼药水每4h1次交替点眼,点眼前应观察有无眼红眼痛,角膜是否混浊,有无炎性分泌物。对于眼睑裂伤或肿胀者,应观察伤口有无裂开、渗血渗液等,如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操作时动作要稳、准、轻,并注意无菌操作。

2.6.2角膜下注射当前房渗出液出现混浊时,给庆大霉素2万U加地塞米松2.5mg行角膜下注射,视病情每天1次或2天1次,角膜下注射后会有少量血水渗出,是正常现象,要事先向病人及家属说明,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恐惧。

2.7出院宣教

嘱病人出院后要注意眼部卫生,勿用手揉眼,避免剧烈运动,防止碰撞双眼,定期门诊复诊。如出现眼痛或视力减弱、头痛等症状,应及时就诊。要求病人按时服药和点眼药水,并教会病人及家属正确使用眼药水的方法。

3效果

本组病例无发生并发症。71例出院时伤眼视力恢复至4.2以上。2例因经济问题,积血未完全吸收擅自离院。

4体会

外伤性前房积血经过治疗可以痊愈,但如果处理不及时,易发生并发症,延长疗程,增加病人痛苦,甚至造成不良后果。因此,护理人员必须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措施,防止再出血和预防并发症。正确使用药物,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到及早发现问题及时处置,使患者得以顺利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