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型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在体育课堂的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9-19
/ 2

《自主学习型生态课堂教学模式研究》课题在体育课堂的实践

孙侃

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

摘要:体育生态课堂应该是“生本”的课堂,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说学生听得懂的话,巧妙的利用器材激发学生的兴趣;体育生态课堂应是情景的课堂,还应是愉悦的课堂,充分挖掘游戏的魅力,把学习转化为游戏的方式,让自然灵动的体育生态课堂伴随着师生同享生命,共同成长!

关键词:

体育、生态课堂

随着体育课的不断变革与发展,从“一个哨子两个球,老师学生都自由”的放羊式到传统古板的军训式课堂;从器材花哨却不实用的“快乐体育”到如今追求课堂中师生共同发展的自然互动的素质教育,其结果充分证明了自然灵动、师生互动的生态的课堂才是我们需要倾力打造的课堂。

一、生态课堂是“生本”的课堂

1.关注个体差异

在江苏省第四届体育青年教师教学能手大赛中,一位参赛选手的上课内容是单杠,其中一项练习是三人一组,两人抓体操棒形成人工单杠,另一人进行撑杠练习,然后三人轮换,化解了器材缺少的问题,提高了练习密度。但课中教师还用四根体操棒、八张课桌和自制的木槽组合成了四副固定“单杠”,原来这是为她班上的四个“小胖墩”准备的,此举可谓一举两得,避免了同学抬不动和遭到嘲笑的尴尬,同时这四个学生也得到了同样充分的练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无论是“优等生”还是“后进生”,都应受到关爱。

2.说学生听得懂的话

常有老师因为有人来听课,用了大量的专业术语来进行讲解,讲得头头是道,下面的学生听得云里雾里。例如去小学听一年级的课,老师在教孩子投掷软球,让孩子一个人投,一个人拿个小板做靶子。孩子也投得很起劲,但讲投掷方法的时候提出了“背后过肩”这样一个专业名称,结果孩子从身体背后丢出来的球各式各样,本来那种很自然的投掷方法现在没有了,开始模仿“正规”的“背后过肩投掷”。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后蹬”“挺髋”“位移”“起跨”,这哪里是一个小孩子能够理解的语言?术语在某些时候能大量节省教学讲解的时间,但一定要有个前提,就是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

3.让体育器材充分为学生服务

体育器材是学生课堂掌握技能和发展能力的辅助工具,应让体育器材充分发挥其功效,并能一材多用,而不是搞场面,如果能把废旧的器材巧利用,或者能一材多用,例如“巧用绳子”“多功能的小板凳”“一棍定天下”等,必能收到较好的效果。有一节跳绳课,课的开始老师把竹节绳圈成一团,变为“宝贝”放在一个圆内,教师作为“看宝人”,让学生快速、灵敏的“偷取”宝贝,热身活动是竹竿舞,老师把学生分成8人一组,其中两人面对面手持两根竹节绳,形成两根“竹竿”,教师则用手中的竹节绳折成八股敲打节奏。在跳长绳教学中,将两根短绳接在一起形成长绳,进行跳长绳练习。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放松部分,教师手握所有长绳的一端高举过头顶,学生呈圆形散开,握住长绳另一端,随着一首刘欢的“我和你”翩翩起舞,真是美的享受。整节课,一根绳让学生练的实在,玩的开心。

二、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凸显学生主体作用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把教材当成学生学习的唯一对象,一个老师只是知识的传播者,只是告诉学生课本上讲的是什么,学生们则像容器一样,老师只起了填充的作用,学生根本没有亲身的体验,更没有彼此间的合作与个体探究,所以一堂课下来,老师讲的是口干舌燥,学生听的是昏昏欲睡,这样的结果是老师没有摆正师生位置造成的,更不是我们所想要的。

而在生态课堂里,课堂教学则突出学生主体作用,凸现学生主体,关注学生交往,关注师生互动,建立了新型的课堂教学关系,因为学习是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构建的过程,教学过程是学生认识世界和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新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将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中知识的探究者和各种技能、知识和能力形成的实践者;教师则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和监控者。生态课堂的教学模式将成为教师和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新模式。

三、改变课堂教学观念,变知识灌输为引导探究

我国教师非常注重传授系统的理论知识,训练学生解决前人已经解决了的问题,要求学生直接记住教科书上的那些“真理”和结论,并通过考试来检验这种灌输的效果。在这个“灌输”的过程中,教师关注的仅仅是知识本身和学习结果,忽略的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方法。重结果、轻过程,重灌输、轻探索的教学方式,虽然使学生能够“多快好省”地记住大量现成的结论,但付出的代价是思维的钝化、想像力的贫乏,这造成了学生的依赖性,既不利于学习知识,更不利于创造。没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教学目的是无法达到的。培根的名言“知识就是力量”本身并没有过时,问题是应该怎样去获取知识。

生态课堂告诉我们,首先应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核心理念。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应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这样既可以有效落实基础知识,又可以全面发展学生能力。例如,在我们的物理教学过程中,物理教学不应仅仅只是一个传授物理知识的简单过程,而更应该是一个传授物理知识的同时贯穿物理思想方法的过程。知识的发生过程就是物理思想方法的运用过程和学生物理思想的领会过程,而这个过程决不是我们仅仅通过单调的“灌输”就能实现的。这就要求在课堂上,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因为学生不同于工厂里的产品,他们是有生命的,是作为活生生的人而出现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应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自主学习、思考和讨论,在课堂上教师更多的是作为指引者出现。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往往意犹未尽,因为课堂给予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的热望,同时也体现出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真正让学生们在课堂里能自主的学习,成长。

生态化的教育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创建生态化课堂教学环境,不断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是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采用一些新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改进传统的旧的教学观念,鼓励学生自主创新、体现个性、激发兴趣,是实现学生表现自我、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翁锡全.体育·环境·健康[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2]郑晓祥.生态体育的内涵与特点[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2).

[3]魏保全.创建和谐教学环境的几点尝试[J].河南教育,2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