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内节育器异位28例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宫内节育器异位28例临床分析

姜菊

(海原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宁夏中卫755200)

【摘要】目的:分析宫内节育器异位的发生因素并探讨其防治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6年4月我中心诊治的28例使用宫内节育器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分析育龄女性宫内节育器异位影响因素。结果:宫内节育器异位与妇科炎症、子宫位置、哺乳期、围绝经期以及放置技术等关系密切。结论:育龄女性宫内节育器异位影响因素相对较多,放置节育器前应该认真询问病史,做好妇科体检和治疗,降低育龄女性宫内节育器异位的发生率。

【关键词】宫内节育器异位;诊断;原因;预防

【中图分类号】R169.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3-0108-02

在我国妇女避孕的方法中,放置宫内节育器是最为常用的方法之一[1],约有40%的育龄妇女是采用宫内节育器避孕。其主要优点为:安全、高效、经济、简便。一次放置可长期避孕,而且作用可逆,取器后生育能力即可恢复。但节育器异位可导致避孕失败、出血、疼痛、脏器损伤,取器困难,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现将我中心2012年10月-2016年5月收治住院的28例节育器异位患者病例进行分析,以探讨此类疾病的诊断、处理、原因、预防。为节育器异位患者的发现和治疗过程提供合理依据。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中心自2014年10月-2016年5月,共收治宫内节育器异位患者28例,年龄23~54(31.2±6.7)岁,这些宫内节育器异位患者中,产后哺乳期患者16例,经人流手术患者8例,经期过后一周内患者4例。其中,18例患者节育器部分异位宫颈或肌层,患者普遍无病痛感,节育器类型包括T、宫型、Mcu375TUD等;4例完全异位宫颈或子宫肌层患者无病痛,节育器类型T形和宫型;异位至直肠子宫凹陷患者1例,患者自感疼痛,节育器类型T形;异位至膀胱子宫凹陷患者2例,有疼痛感,节育器类型宫型;阔韧带患者3例,有疼痛感1例,节育器类型T、宫型。基层放置21例,7例为我中心及县级卫生机构放置。

1.2临床诊断

宫内节育器异位是指放置好后的节育器没有在原本应在的位置上,而是节育器部分或全部镶进患者子宫部位的肌壁内,或透过子宫肌壁,到达阔韧带等部位[2];及节育器位置下移,测定宫内节育器上缘到子宫的边缘的距离以>20mm者确定为下移,所有病例均通过B超并结合盆(腹)腔X线或CT检查等方式,对宫内节育器定位诊断。

2.结果

治疗情况:18例节育器异位患者,在超声引导下经阴道缓慢取出宫内节育器,均完全变形。1例T型节育器纵臂部分嵌入子宫颈管,在宫腔镜下用长弯止血钳夹住纵臂,稍微内退后旋转取出。3例园宫形节育器因节育器嵌入子宫肌层过深或与周围粘连紧密分离困难而剪断抽出。6例确诊后借助腹腔镜手术取出,T型4例,园宫形2例。取出的节育器都仔细检查是完整的,无遗留残存节育器。

3.讨论

3.1节育器异位原因

手术者操作粗暴,未扪清子宫位置,损伤子宫肌层致节育器嵌顿或子宫穿孔节育器异位于子宫外;哺乳时可引起子宫收缩,故哺乳期放置节育器较易引起节育器嵌入子宫肌层;围绝经期开始,子宫开始萎缩宫腔缩小,可致节育器变形嵌入子宫肌层;节育器的形状和大小对宫腔变化的适应不完善,导致节育器嵌顿的发生。

3.2节育器异位的预防

放置宫内节育器前应该加强育龄妇女相关宣传教育工作,在放置节育器后半个月要禁止房事和盆浴。育龄妇女在放置宫内节育器之前技术人员应该做好相关的妇科体检工作,必须严格掌握其适应症及禁忌症,必须严格选择合适的宫内节育器,放置节育器时应准确放入宫底,手术操作宜轻、稳,避免损伤子宫,且放置宫内节育器后应该避免或减少宫腔手术操作。哺乳期女性放置宫内节育器应选择在产后半年以后进行,由于哺乳期子宫空间狭小,宫内膜比较薄弱,子宫肌组织不够强韧,很容易造成损伤。哺乳期妇女置器应慎用有臂的节育器。技术人员应告诉育龄妇女节育器的种类、使用年限,并嘱到期更换、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即时处理。育龄妇女绝经后,应及时取出节育器,时间以6~12个月内为最佳,因为在此时间段内雌性激素分泌水平变化较小,生殖器也未受太大影响,节育器的取出较为容易。

3.3节育器形状对节育器异位的影响

宫内节育器自身的形状也会对节育器异位造成影响。如T形节育器的横臂及纵臂末端都容易穿出子宫浆膜外。如果放置的节育器过小或过大,与使用者宫腔不相符,也会造成节育器异位概率的增大。

3.4加强技术人员培训

育龄妇女在放置宫内节育器时不同机构放置存在异位也有一定差异,育龄妇女在确定放置宫内节育器时应该尽可能选择乡镇及医生的卫生和计划生育系统的各类专用的机构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宫内节育器发生异位危险性基层医院相对较高,因此,基层医院应该加大宫内节育器放置技术人才培养,更好、高效的为育龄群众服务[3]。

【参考文献】

[1]侯俊芳.宫内节育器异位9例临床分析及预防措施[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1,17(2):106-107.

[2]万虹,熊薇.宫内节育器异位37例临床分析[J].华西医学,2009,24(9):2400-2402.

[3]杨泽英,阴道超声检查与腹部超声在妇产科应用价值比较[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0,19(17):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