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一体化查房在儿外科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5-15
/ 1

医护一体化查房在儿外科中的应用

孔祥欣

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小儿外科

【摘要】目的:评价医护一体化查房在儿外科中的应用价值,为儿外科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儿外科2017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100例患儿,总结医护一体化查房模式实施前后医生对患者信息的了解度、护士病情知晓率、患者满意度评分情况以及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占比情况。结果:对比医护一体化查房模式实施前,实施后医生、护士对患者病情的了解度评分、患者健康知晓率均明显提高,P<0.05。结论:给予儿外科医护一体化查房可以提高医生、护士的病情了解程度以及患者健康知晓率。

【关键词】医护一体化查房;儿外科;健康教育;医生/护士病情了解度

儿外科收治对象均为儿童,对比成年患者儿外科患者主诉表达能力不强且哭闹明显,患儿负性情绪同样影响家属,增加医患、护患纠纷问题。基于儿外科患者年龄段的特殊性,增加了医生、护士工作的难度性,强调了强化查房的重要性。相关资料指出,医护一体化查房模式的落实可以提高医护工作效率,增加患者及家属健康教育知识了解度,促进临床工作的开展以及预后[1]。基于此,本文就我院儿外科为例,总结医护一体化查房模式应用价值,为科室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实验科室选自儿外科,时间选自2017年6月-2018年6月,科室患儿总计100例。男性患儿54例,女性患儿46例;年龄介于2-12岁之间,均值(6.50±1.60)岁;医生10名,男性8名,女性2名;护士15名且均为女性。参与此次实验的患儿家属均有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进行医护一体化查房模式落实前后相同指标对比,P>0.05差异无显著性。

1.2方法

落实医护一体化查房模式,医生、护士共同参与交班、查房以及相关治疗、护理工作的洛手,达到提高查房质量、详细了解患者身体情况的目的。(1)查房人员设置。人员设置上包括主诊、管床、轮转医生以及护士长、相关责任护士等。(2)查房时间、地点安排上。每天查房时间为晨交班后(8:00),并视患儿具体情况增加查房的频率,疑难病例的讨论集中在每周二晨交班前。(3)查房步骤。每日查房工作中均由管床医生介绍患儿情况,包括患儿病情、治疗方法、相关检查以及检查结果、用药情况等,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责任护士补充患儿护理落实情况、相关不良反应表现、需解决的问题,同时诊疗、护理组长征求患儿家属意见,耐心解答家属疑问。另外,综合查房中患儿个体情况以及医生、护士、家属提出的问题制定后续治疗、护理方案。同时,工作期间注重低低年资医生、护士提问,以提高其业务能力、技术水平、应变能力。

1.3观察指标

记录并对比医护一体化查房模式落实期间医生、护士相关指标评分改善情况以及患者家属健康教育知晓率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以SPSS19.0完成儿外科患儿家属、医护人员观察指标计算。家属健康教育知晓率以%形式展开,X2检验;医生、护士相关指标评分以形式展开,t检验。P<0.05情况下,对比指标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指标评分改善对比

医护一体化查房模式落实前、后医生、护士、患儿家属指标评分改善情况见表1。经统计学计算,落实后指标评分均明显高于落实前P<0.05。

表1医护一体化查房模式落实期间指标评分改善情况对比(,分)

2.2患儿家属健康教育知晓率改善情况对比

医护一体化查房模式落实前、后患儿家属健康教育知晓率改善情况见表2。经统计学计算,P<0.05。

表2医护一体化查房模式落实期间指标占比对比[n(%)]

3讨论

儿外科患儿一般年龄小、主诉能力不佳、负性情绪明显,家属对临床医疗护理工作认知不足情况下,不但影响配合度,还增加医疗纠纷事件[2]。另外,日常工作中发现责任护士主动进入病房的时间短、频率少,加上部分工作人员能力不足,未注重与患儿、家属之间的沟通,影响治疗、护理工作的落实情况[3]。医护一体化查房模式满足了儿外科临床工作的执行需求,利于医疗、护理工作的有效落实,提高临床工作质量的同时提高家属、患儿配合度[4]。

参考文献:

[1]廖彰海.医护一体化查房模式在婴幼儿重症肺炎中的应用价值[J].养生保健指南,2017,(34):177-178.

[2]陈小玲,陈倪,余妙冲等.医护一体化对新生儿护士专科护理水平及质量的影响[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6,22(17):2734-2736.

[3]张华玲,范植蓉,丁永艳等.医护一体责任制医疗服务对新生儿科护士临床护理能力的影响[J].护理学报,2014,(5):22-24.

[4]王毅,韩景璐.应用"医护一体化"查房模式对泌尿外科护士护理质量提高的探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Z1):277-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