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标志物助力感染性疾病临床诊疗研究冯元凤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6-16
/ 2

生物标志物助力感染性疾病临床诊疗研究冯元凤

冯元凤

贵州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558000

摘要:近年来,随着生物检测技术的发展,生物标志物在临床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于临床诊疗的协助作用十分明显。2017年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感染疾病专业委员在发布的《感染相关生物标志物临床意义解读专家共识》[1]中明确指出了生物标志物在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及治疗中的作用,即能够辅助诊断感染性疾病并指导抗生素的应用,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生物标志物;感染性疾病;抗生素

感染性疾病在临床上十分多见,而且发病率也比较高,可发生于身体的每一器官中,导致炎症性疾病,甚则导致脓毒血症及败血症,危及患者的生命。临床上大多数感染只要明确诊断就可以对症用药,使患者的到有效的治疗,但是部分感染在临床表现上不具有特异性,凭借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无法明确判断,此时需要进行实验室检查,通过实验室检查结果来辅助诊断,确定疾病的现状,并指导临床用药,现就生物标志物在感染性疾病的诊疗过程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做如下报告。

1.生物标志物的种类

生物标志物在临床上包括传统的的细菌感染生物标志物如外周血白细胞(WBC)、红细胞沉降率(ESR)、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NAP)、内毒素水平等,还有目前在临床上医用范围较广的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IL-6)等,这些生物标志物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能够较为客观地反应疾病的发展及恢复进程,使临床医务人员提高警惕,在患者未出现临床症状前预防性地用药,防止疾病的进一步加重,也可通过生物标志物的表现判断患者的预后。

2.生物标志物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

生物标志物可以用于标记系统、器官、组织、细胞及亚细胞结构或功能的改变或可能发生的改变,在临床上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在疾病的诊断、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分期及药物的使用指导,跟甚于在新药的疗效评价及安全性、有效性判断中也具有重要作用。目前,生物标志物已成为临床上鉴别感染、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和患者预后的常用工具,如炎性反应细胞类的白细胞、炎性反应介质类的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8(IL-8)、炎性反应蛋白类的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等。降钙素原由于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广泛用于感染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及其严重程度的评估,并可指导抗生素的使用[2]。2017年在江苏省南京市举办的《感染相关生物标志物临床意义解读专家共识》(简称“共识”)媒体专访会上,施毅教授指出:“PCT作为目前临床常用的重要细菌感染生物标志物,参考意义较大;IL-6检测的相对优势则在于急性感染的早期发现。”共识指出PCT在严重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判断病情的发展情况、预后、临床用药疗效评价及抗生素的用药指导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3],而IL-6在炎症性疾病的早期反应性快于PCT及CRP及其他相关细胞因子,可用作辅助诊断急性感染性疾病;CRP作为细菌感染生物标志物,目前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作为炎症的敏感性指标之一,CRP具有快速、便捷的特点,根据CRP检测值的高低可判断感染的严重程度,并且根据CRP的检测值的高低还可以区别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可指导临床医生使用抗病毒药物还是抗菌药物。

3.生物标志物的使用价值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针对感染性疾病的生物标志物主要包括血常规中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白细胞介素等。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主要反映患者感染的程度及疾病发展情况,白细胞计数的增长与感染程度呈正相关,当白细胞计数上升是考虑感染,但是白细胞只能初步进行判断,进一步的诊断仍需要其他辅助检查的协助。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和淋巴细胞百分比可对感染的性质做初步的判断,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占比高考虑细菌感染,淋巴细胞百分比占比高考虑病毒感染;C-反应蛋白的增高主要见于组织损伤、感染、肿瘤、心肌梗死及一系列急慢性炎症性疾病中,还可作为术后感染及并发症发生的指标,同时还能够作为感染性质的判断指标,大多数细菌性感染会引起患者血清CRP升高,而病毒性感染则多数不升高。降钙素原反映了全身炎症反应的活跃程度,当严重细菌、真菌、寄生虫感染以及脓毒症和多脏器功能衰竭时它在血浆中的水平升高,但自身免疫、过敏和病毒感染及局限性细菌感染时PCT不会升高,可作为细菌感染的判断指标。白细胞介素中作为感染性疾病判断指标的主要是IL-6、IL-8,可作为早期急性感染性疾病的判断指标。

4.小结

就目前研究临床应用的生物性标志物来看,CRP、PCT、IL-6、IL-8等的临床应用较为成熟,且在众多医院中开展较为迅速,在辅助临床诊断及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检测技术在各个医院的分布不一,有些医疗机构的检测结果存在偏差性,临床上仍旧需要通过临床经验来佐助治疗。生物标志物的广泛研究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为感染性质的判断提供了依据,可协助医务人员更好地使用药物,避免抗生素的滥用及病情的延误,在疾病的诊疗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医疗机构需要加强培训,提高检测水平,以更好地服务临床。

5.参考文献

[1]刘堃荧,优选感染生物标志物优化疾病诊疗——《感染相关生物标志物临床意义解读专家共识》专家解读[J].健康报,2017,005:1-2.

[2]SchuetzP,BretscherC,BernasconiL,etal.Overviewofprocalcitoninassaysandprocalcitonin-guidedprotocolsforthemanagementofpatientswithinfectionsandsepsis[J].ExpertRevMolDiagn,2017,17(6):593-601.

[3]朱美英,曹鄂洪.降钙素原的检测和应用——《感染相关生物标志物临床意义解读专家共识》解读[J].上海医药,2019,39(1):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