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安全运行问题及技术分析邬世忠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安全运行问题及技术分析邬世忠

邬世忠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诸城市供电公司山东诸城262200)

摘要:社会将供应电力作为发展的重要基础,正常与否直接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发展,但在输配电和用电工程线路安全中产生大量问题,迫切需要积极探索安全技术,尽量化解存在的问题,降低安全威胁,提升运行的可靠性,从而提高维护能力,保证设备运行的正常性。因此在铺设线路的过程中,高度关注安全运行情况,通过科学技术确保线路的安全性。

关键词:输配电;用电工程;电路安全问题;技术

引言

输配电用电线路主要是从变电站将电力运输到配电变压器,之后向用户终端运输电能。配电和用电工程线路具体负责传递高压和低压电,在实际运行中,提升运输的稳定性。最关键的是降低各种安全隐患带来的影响,在达到用户电力需求的同时,探究安全运行问题及对应的技术,从而提高供电水平。

一、安全运行产生的问题

(一)气候产生的问题

为了保证全国多数甚至全部人都可以用电,达到大家的用电需要,必将会通过条件相对恶劣的区域,不少极端气候如风暴雷电等破坏线路,如此引发短路问题。还有一些地区由于暴雨严重腐蚀线路,主要是在降雨频繁的区域暴露,容易出现故障影响正常使用功能。若地面经常性发生积水问题,也有可能带来自然灾害或倒塌杆塔的现象。增加了线路整体出现瘫痪的可能性。还有就是在高温或高寒区域设置线路,相应影响了元件的耐用性,威胁了安全运行,产生大量安全问题[1]。

(二)维护产生的问题

由于在极端天气或复杂区域通过线路,管理问题至关重要,要想更加稳定的输送电力,在设置线路时需要采取高科技材料,从而强化坚固性。相应增加了维修与管理工作的难度。因为新材料的应用,扩大了杆塔之间的间距,一定程度增大了线路宽度,增加了杆塔的实际高度,这些手段必将造成杆塔更加容易受到雷击。若地形更加复杂,还必须严密注意避免地形破坏杆塔,减少繁重的维修工作。

(三)人为产生的问题

一部分建设单位处在人口相对集中的区域,人为因素容易对其造成较大的破坏。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即直接引发的破坏、严重的生活垃圾污染。前者是一些有心或无心做出的行为,一定程度冲击了项目,比如撞车等,进而严重损害项目,由于时间的发展演变,极有可能逐步扩大甚至产生大规模的爆发。后者主要是指塑料袋污染,由于聚集大量的人口,生活垃圾频繁接触工程,在不处理的基础上,缓慢腐化生活垃圾,对生活形成各种无法预估的影响。

二、技术运行措施

(一)绝缘子防污处理技术

绝缘子是重要设施,由外部环境因素的综合作用使设备表面附着沙土与污垢,对这部分物质无法及时处理,在雷雨天气必然导致电源泄漏和导电的问题,影响了设备的应用性能,无法全面彰显绝缘效果。只有合理安排维护与清理绝缘子工作,才可以认真处理问题。保证安全的主要措施之一就是绝缘子清理,可以采取带电清洗的方法,完全清除绝缘子表面存在的污物。另外还可以安装监督电流泄漏系统,凭借报警性能找出潜在问题,并安排有关人员维护和清理。此外将地蜡或硅油涂抹在表面,对水分充分吸收并保证表面干燥,提升运作的安全性能。或是自行安装合闸设备,单反累积的过程中,系统自主实施合闸,如此有效防止遭遇雷击[2]。

(二)防雷技术

在这项技术应用主要采取两个指标即跳闸率与防雷水平进行评价,进一步提升运行的安全水平,应对这一技术不断优化。第一科学搭建避雷线,最大程度降低雷击的感应电压与概率,充分发挥分流与耦合功能;第二对接地电阻数值严控,使其不超过10欧姆,进一步提高防雷能力,减少反击防雷概率;第三还搭建耦合电线,充分增强耦合功能,有效降低电压,并有效实施分流;第四还可以采取不平衡绝缘,从而防止发生大规模停电问题,提升电网运行的稳定性[3]。

(三)维护检修模式

在运行线路过程中,认真组织状态检修和养护工作,达到严控线路运行水平的目标,保证运行的稳定性。在实际应用状态检修操作中,需要认真遵守有效规定,工作人员全面搜集运行的实际情况,并制定科学的检修方案。另外对设备检修的必要性科学判断,取决于能否直接运行或检修计划的制定根据。在结束维修工作以后应科学评价操作效果。在评估运行情况的过程中,相关人员按照设计要求,比如评估线路搭建状态,相关人员应独立评价建设同塔与同杆工作。在评价过程中,应合理划分基础与保护区域,之后再进行评价。另外在整体评估中,若独立评价某一区域状态正常,则整体结果也不会例外,若评价每一区域产生若干个异常情况,则综合结果状态也十分严重[4]。

(四)信息管理技术

在维修管理操作中,工作人员借助技术科学测量有关的电子指标。比如,工作人员利用大数据技术,全面解析相同区域同期历史用电信息,进一步提升维护管理水平。同时,还可以借助系统全方位监督各项运行信息,找出线路发生的故障点,提高操作效率。另外,通过信息技术模拟仿真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故障,强化专业化检修培训效果,有利于强化操作水平,保证稳定操作线路。

(五)防风技术

在一部分极有可能产生大风天气的地区,迫切需要采取防风技术,在稳定运行过程中大风天气产生严重的影响,将提升杆塔基础的牢固性作为主要防风手段,充分确保其安全性,尽量降低风力带来的影响程度;在选择一部分关键线路时可以采取硬质材料提升密度与力度,或是利用增加杆塔数目,提升稳定水平,还可以强化防风效果,避免较大风力引起大规模倒杆的现象。

(六)优化维修水平

认真根据用户的实际要求,按照输配电和线路集中采取标注,严格监控技术,保证线路稳定运行,进一步提高维保操作水平,充分确保技术的有效性,并强化管理效率,利用巡检技术,最大程度保证奖惩制度的适用性,综合提升维修能力,保证线路与有关标准高度相符。

三、结束语

综合分析,在电力企业中用电与输配电工程线路时至关重要的内容,也是构成电网的主要部分,安全、可靠运行将会直接影响供应电力的情况。因此,企业必须深入探讨运行操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编制相应的解决措施与技术,提高供电线路运行的安全水平,强化了运行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刘建庆.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线路安全运行问题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7):22-23.

[2]魏文辉,伍欣.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的线损管理分析[J].大科技,2015(8):44-45.

[3]陈义波,李媛.关于电力输配电线路中的节能降耗技术的探讨[J].硅谷,2016(22):154-155.

[4]刁树祥.输配电线路安全运行维护工作的深化思路刍议[J].机电信息,2015(2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