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护理在呼吸内科患者动脉采血中的应用章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0-20
/ 2

舒适护理在呼吸内科患者动脉采血中的应用章婷

章婷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浙江杭州310020

【摘要】目的文章主要护患沟通对呼吸内科护理满意度及风险事件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63例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成两组,对其实施不同的护理措施。一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另一组实施加强沟通护理干预。结果研究发现,实施了加强沟通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风险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明显强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增强护患沟通,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沟通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满意度,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适合大力推广。

【关键词】舒适护理;呼吸内科;动脉采血

引言

呼吸内科所包含的疾病较多,例如哮喘、肺炎、肺栓塞、支气管炎等,对患者的呼吸系统都有很大的干扰,严重时甚至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产生威胁。对于呼吸内科疾病的患者,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才能较好的改善患者的症状。呼吸内科疾病一般都发作较快速,且程度较严重,同时呼吸内科病房内细菌数量较多,而患者由于疾病原因,其自身抵抗力较弱,比较容易形成交叉感染等护理风险事件。所以需要对呼吸内科病房的护理方式进行有效的改善,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对呼吸内科病房实施风险管理护理方式,并对其护理质量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呼吸内科患者63例,采用随机抽签的方法,将其分为舒适组与对照组。舒适组32例,男14例,女18例;年龄41~69岁,平均(50.05±3.98)岁。对照组31例,男14例,女17例;年龄42~68岁,平均(50.04±4.00)岁。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分析风险管理因素:呼吸内科病房的护理风险主要存在于环境因素、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药物的使用及患者的自身情况等,所以护理人员要参照患者的具体情况实行相对应的护理方式。除此之外,对于呼吸内科病房需要制定科学全面的护理风险管理条例,将护理工作进行科学规范,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责任意识。(2)加强风险防范培训:对护理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计划,通过对过往案例总结的护理风险管理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改善护理人员护理的专业性,同时护理人员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总结分析,了解个人的不足进行弥补,提高护理的专业技能。还可以将负责的患者以案例的方式进行分析,与大家合作制定出良好的护理方式,并同时提高自己。进行系统的培训,能够显著提高护理人员的护理能力及业务素质。(3)病房环境管理护理:呼吸内科病房的细菌数量较多,护理人员必须按照规定对病房进行全面系统的消毒措施,并定期进行重复消毒,减少细菌的滋生。同时需要保证病房内的空气流通,将患者产生的排泄物及垃圾进行及时处理,减少对患者的探访时间和人员数量,避免对病房内的空气造成污染,保证病房空气的清新。对医疗器械进行充分的消毒杀菌处理,确保患者一人使用一具,做到使用一次进行一次消毒措施,并且定期更换患者的床单和病号服,对医疗垃圾等进行及时正确的处理,避免感染的产生。护理人员对于自身也要做好消毒和防护,在对患者进行接触的前后进行自身的消毒处理,对于手套、口罩、防护衣等需要定期的进行更换。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操作时需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例如不能将针罩罩回已使用过的针头,针头或者锐器在使用过后需要放置到耐刺的锐器收集器中。(4)用药管理护理:呼吸内科疾病患者一般身体抵抗力较差,比较容易出现用药风险,同时不合理的使用抗生素还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甚至引起细菌的变异,从而造成患者的二重感染。所以护理人员需要严格根据医嘱对患者进行用药,严格监督患者用药情况并进行记录,避免用药风险出现。同时在患者的用药过程中,对患者详细讲解用药的方法及使用量和使用时间,降低用药风险的发生,保证患者的正确用药,以促进早日康复。若在用药过程中不小心将药物溅到患者或者自己身体上,需要马上使用生理盐水进行清洗。(5)患者自身健康意识管理护理: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需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对患者详细讲解其疾病的产生原理及预防治疗的方法,提高患者健康意识。针对风险事件进行讲解,使患者了解到各种风险事件的影响,使患者对风险事件进行主观预防,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6)制定系统的风险管理制度:医院根据实际的情况建立风险管理制度,规范护理人员的操作规范,并进行监督与记录。

2结果

2.1两组舒适度评分对比

舒适组患者生理舒适度评分(18.00±0.25),心理(38.12±0.45),社会(30.19±0.87),环境(27.06±0.06),与对照组数据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1次穿刺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的对比情况,见表2。

表1两组舒适度评分对比

3讨论

目前,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护理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最重要的就是护患之间的关系,护患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了护理质量以及患者满意度。研究发现,沟通护理干预可以通过专业的沟通技巧提高护患之间的感情,改善患者的消极情绪,本着以患者为中心的宗旨,为患者提供一个优质的护理服务,给患者创造一个良好的就医环境。因此,为了降低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我院对观察组患者实施了加强沟通护理干预。呼吸内科病房内患者大多疾病具有传染性,并且呼吸科室的人员流动量较大,致使呼吸内科病房成为护理风险事件高发科室。传统的护理方式不能够对护理风险进行有效的预防。风险管理护理方式从患者自身、医护人员专业能力、药瓶护理、病房环境及管理制度等全方面进行护理工作,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进行分析,找出风险因素,制定完善的护理方式,有效避免了因药物、感染、操作及患者自身等所带来的风险因素。同时全面的风险管理制度还能够减少护理人员职业风险的发生,使护理人员注重对自身的防护,将加强对自身的消毒处理以及药物的安全使用和医疗器械的安全使用。动脉采血过程中,生理上的疼痛以及心理上的焦虑等,属于影响患者舒适度的主要因素。采用常规方法护理,患者对采血注意事项缺乏了解,焦虑情绪得不到缓解,加之医院环境的影响,1次穿刺成功率较低,对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提升不利。根据舒适护理的要求,应从注射器的选择、心理护理、穿刺部位的选择等方面,加强对患者的护理,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采用BD注射器穿刺,能够有效提高1次穿刺成功率。心理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患者心理上的舒适度。合理选择穿刺部位,提高操作水平,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生理上的舒适度。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需微笑、耐心地为患者提供服务,加强对患者隐私的保护,营造一个良好的穿刺环境。采用上述方法护理,对患者社会及环境舒适度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研究发现,实施舒适护理干预后,患者生理舒适度评分、心理、社会、环境舒适度、1次穿刺成功率、护理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加强了沟通护理干预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风险发生率较低,患者满意度较高,均明显强于实施普通护理干预的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了沟通护理可以增进护患之间的感情,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使治疗效果达到最好。

综上所述,应将舒适护理应用到呼吸内科动脉采血患者的护理中,能提高患者的舒适度、1次穿刺成功率及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刘星.舒适护理在呼吸内科患者动脉采血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12):248-250.

[2]缪慧祥.舒适护理在呼吸内科静脉输液病人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3,11(13):1214-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