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创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1-21
/ 2

如何创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

刘贵安

贵州省正安县安场镇中心小学刘贵安

【摘要】向课堂要效率是我们教师一直关注并执着追求的目标,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应该是深入解读教材、优化教学过程,当然要研究的方面也很多,但最关键的还是教师,教师的基本教学水平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直接的关系。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3.31【文章标识码】B【文章编号】1326-3587(2014)11-0041-01

关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问题,同行们研究得也多,我们觉得,要提高,就得深入解读教材、优化教学过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等三个方面。我们认为,解读教材是基础,要注意吃透新课程理念,领会教材意图;优化教学过程是关键,包括优化教学目标、优化教学手段、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注重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等;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保证。对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问题,我们在这里也作了些思考。

一、努力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热忱和踊跃性,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学习素材的感想和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从生活实际出发,把教材内容与“数学现实”有机联合起来,合乎小学生的认知特色,可以打消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生疏感,同时加强数学的利用意识,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致。如教学“圆的意识”一课时,老师通过有趣的动画引入课题,出示骑着一辆自行车的小友人,车轮是正方形的,你认为他能骑得起来吗?学生大笑:“当然不行,滚不了!”接着动画演示将车轮换成了卵形,“当初呢?”“不行不行,会很平稳,换成圆形才行。”老师在大声“抗议”下只能将车轮换成了圆,小朋友开开心心的骑着车上学去了。“车轮做成圆的为什么就跑的又快又稳呢?”生活中常见的场景成为了教学的有用素材,大大激发了学生摸索的兴趣,另一方面为学习新知提供了要思考的问题,诱发了学生探索新知的浓重兴趣急切请求把握新知的愿望也油然而生。

二、要让数学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

数学知识虽然枯燥乏味,但蕴含着丰富的可激发学生兴趣的因素。几乎每个数学问题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它的原型,我们不妨多设计一些开放式的实践活动,使学生从“寻找身边的数学”活动中真正体会到数学的用途,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时,我先让学生回家做一个长方体的纸盒,在做纸盒的过程中,学生就知道了长方体有12条棱、8个顶点、6个面,相对的面面积相等、相对的棱长度相等就都了解了。到上课的时候,学生由于是自己发现了问题,从而产生了强烈的探究欲望。这样利用生活现象引入对新课的教学,使学生对数学有一种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同时,也激起了学生大胆探索的兴趣,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消化。以上例子是许多学生都曾经体验过的生活情境,从中可以发现,日常的生活情境中往往蕴涵着深刻的科学原理,面对日常生活问题则常常会激发出创新的思维火花。因此,如果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置于教学情境中,不但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与思维积极性的激发,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努力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习惯

作为教育者,我们都知道,学生认真听讲是学好知识,提高能力的基本保证。加之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专心听讲,是指学生在课堂上,能精力集中,不做与学习无关的动作,能认真倾听老师的点拨、指导与同学的发言。所以我们主要从培养学生专心听讲入手培养学生听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特点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在讲授与讨论中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动口讲一讲,动手摆一摆,动笔练一练,调动学生的多种器官参与教学,才不至于让学生感到乏味无聊,以至于走神。在这期间可以穿插一些轻松活泼的数学游戏,使学生处于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之中,学生的注意力保持时间也自然会变长。研究小学生心理的专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将参与实验的学生分成两部分,让一部分学生整节课只听,偶尔算一算,实验结果表明这部分学生很快就都无心听讲了;而在另外一部分学生上课时,故意让学生讲、画、算以及讨论,结果表明学生的兴趣非常浓厚,特别是让学生自己画的时候,这种情况表现得更加突出。所以在上课时要特别注意采取多样的教学方式,以调整学生的情绪。

四、努力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中学习数学

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认识到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必须改革教法。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学、讨论,动手操作,把课堂还给学生,绝不能包办代替什么都“灌”给学生。当然,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万万不能削弱的,教师不仅要讲清知识,而且要设计教学方案,使学生主动学会知识,发展智能,培养想象力、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如,教学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时,我就指导学生用单位面积的方格硬纸片,去度量各自课前准备好的长方形,通过度量不同大小的长方形的活动,再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明确长方形所含的平方厘米数正好等于它的长与宽所含厘米数的乘积,从而得到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即“长方形面积=长×宽”。学生对长方形的面积和周长两个概念常常发生混淆,通过操作实践和计算,就容易搞清它们之间的区别。几何初步知识部分的内容,也是较容易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培养了学生联系实际,运用他们积累的空间观念进行再造性想象的能力。

五、积极开展课外活动课让学生在玩中学习

小学数学课外兴趣小组是教学活动课程的一种组织形式,它是数学教学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组织灵活多样的兴趣小组,教学目标面对全体学生,学生由于家庭影响不同,学前教育不同,性格特征不同,个人天赋不同,对数学学习的需要程度和能力水平存在很大差异,为解决统一要求与实际差异之间的矛盾,在活动课程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和爱好自主选择兴趣小组.可以参加本年级兴趣小组,也可以自发组织兴趣小组,打破统一的课堂教学要求,选择生动有趣的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习兴趣,提高学习兴趣就是要唤起和保持学生对知识的追求和好奇心,充分利用外部因素影响学生的学习动机。选择活动内容应贴近学生的生活。根据“切身性策略”,学生如果遇到自己过去经验中熟悉的东西,与自己未来目标相联系的事物或使自己充当主要角色的事情都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小组可以应用这一策略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我们不仅要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要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并产生积极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杨海莲,小议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科学教育家,2009年6期

2、李赛,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