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完善城市集中供热管理体制的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浅谈完善城市集中供热管理体制的措施

闫冬玮

吕梁市城北供热站033000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水平以及人们生活整体水平的提升,城市供热也成为了越来越多人关注的焦点之一,城市集中供热管理当中的一些问题也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集中供热;管理体制;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迅速提高,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也随之提高,人们对城市供热的质量的要求也相应提高了。因此,作为城市建设的基本设施,城市集中供热系统在管理模式上需要不断改进,满足社会的发展要求。城市供热模式采用集中供热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并且节约一次能源,其中效果最为显著地就是热电联产供热。由此看来,城市集中供热系统对于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并且拥有很大的发展前景。但由于当前的供热管理方面有所欠缺,导致城市集中供热系统的使用效果并未达到最佳。

一、城市集中供热管理体制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1.1发展历程

我国的大中城市供热管理体制大体上看来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首先,上世纪80年代我国的城市集中供热开始进入起步阶段。这也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而形成的必然结果;其次,上世纪90年代,在这10年里,我国大中城市居民住宅供热面积较之第一阶段有个很大的提高,这与我国改革开放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物质生物水平的提升以及政府对于民生问题的重视息息相关;再者,就是21世纪至今,我国的城市集中供热率已经超过90%。

1.2发展现状

经过长期的不断发展和改进,我国的城市供热系统在供热模式上进行了不少创新和提升,不断开展适应社会需求的供热模式。其供热模式的改进同时也是时代生产力不断发展和进步的表现。城市集中供热系统从最终的小区锅炉房供暖,到热电联产供热,再到后来的区域联合供热等模式,其管理模式也相应有所变化。最初只是单纯地利用,演变成为了多方面综合利用和发展,最终形成现在的管理模式。根据相关调查表明,我国大部分(约84%)的城市都采用锅炉房供暖的方式,并且容量在7MW以上的锅炉可以达到90%。由此可见,我国的城市集中供热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并且仍然呈现发展和改进的趋势,不断引进了多热源供热模式,大大促进了我国城市供热的水平,最终促进我国城市的整体发展。

二、目前我国城市集中供热管理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的城市集中供热管理体制经过以前的改革,虽然从根本上解决了一些问题,但是就近几年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的集中供热管理体制依旧存在着一些需要继续调整、解决的问题。

2.1集中供热管理体制不顺

以某市为例,某市的城市集中供热主管部门是该市建设委员会内设置的一个处级单位;该单位主要行使的职能是:制定整个市区及周边地区的整体供热计划以及对集中供热单位的管理和编制年度集中供热工作计划。就目前我国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国一线城市普遍都有200家以上向社会提供热源的集中供热的单位并且主要分布在市部分委下属的事业单位以及各个区县政府供热办公室;由于这些供热单位都并不属于集中供热主管部门管理,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难免存在着一些误差;就很容易形成一些很难完全避免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有以下两个:首先,由于体制不顺,很容易出现管理部门与被管理部门之间的脱节,本质上不利于形成一种强有力的管理力度,在解决一些棘手问题上往往显得执行力不足;其次,不同的供热单位就会有不同的财务核算标准和具体的项目,没有形成一种必要的成本约束机制。

2.2集中供热设施产权不明

长期以来,我国很多居民都有通过烧煤来取暖的生活习惯,不仅效率低下,且影响环境资源,为了改变这种取暖模式,我国很多城市都对没有专业供热设施的居民住宅进行供热补建。但是,很多地方由于工程规模比较大,资金比较缺乏,就采用向居民收取建设费的形式来进行筹集。结合实践来看,目前供热设施的账务处理主要有以下方法:首先,将其纳入固定资产进行管理,按照行业内相关规定提取折旧。这种方法主要是针对一些供热范围较大且成本相对比较低的大型供热企业;其次,不纳入固定资产类进行管理,通过价格空间的合理利用来提取折旧费用,运用这种方法较多的一般是事业编制的单位;再者,既不纳入固定资产也不提取折旧,这种方法的运用主要是应对那些成本高并且处于亏损或亏损边缘的小企业而言。对于用老百姓的钱建设供热设施,是否应纳入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就现在来看还没有一个比较科学、客观的办法。

2.3供热单位政企不分

这里提到的政企不分主要指的是,供热单位并没有真正的成为市场的主体,不能企业化经营自负盈亏。其中很多概念性的问题还混淆着没有处理清楚,首先,上级管理多,供热单位承担着很大的责任,但是却没有相应的自主权;然后,政策性减免热费虽然有明文规定,但是在实际实行中却没有取得很好的成效,很大程度是因为很多供热单位片面的为了完成上级任务对追缴有困难的欠费,采取混入政策性减免热费的范围,通过这种方法使得单位能够顺利通过年终考核。

三、对集中供热管理体制的探讨

3.1集中供热管理体制合理化

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管理体制。需要以全局出发对管理机构的设置进行深入调整,以达到形成一种自上而下领导的管理模式,这样能够确保国家最高政策能够很好的被实施,这样做从客观上来说能够真正的发挥供热主管部门的管理职能。二是具体环节的规范管理。就集中供热主管部门来说,必须要客观认识到自己的职能所在,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在人力资源、财政、资产管理等方面要统筹兼顾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需要特别提出的一点是,不同的地方制定的管理办法必须要切合当地的实际情况。

3.2供热设施资产管理模式要统一

很多地方对于使用人民的钱建设供热设施还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界定,结合目前市场经济的大背景,相关部门应该及早提出一个统筹兼顾的理论指导,只有对资产管理模式进行了从上而下的统一,才能够增强其管理,避免一些供热单位“中饱私囊”使人民的财产遭受损失。

3.3简政放权

第一步,管理部门必须尽快统一成本核算方法,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然后,主管部门应该尽可能的减少对于“基层”的行政干预,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解决基层单位在经营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力争做到为企业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竞争环境;再者,建立成本约束机制和对现有管理制度中不科学的地方进行调整,保证国家政策能够一步到位。

3.4调整收费制度

结合市场经济大背景,个人认为按表计量收费是一种比较科学合理的收费方式。这种收费方式的推行,首先会有利于供热成本的降低;其次,还能有效的节约能源保护生态环境。这种收费方式从广义上来说是符合我国的科学发展观的。因此,集中供热主管部门应该积极推行按表计量收费的方式,彻底改变传统的收费模式,以保证集中供热事业能够更加健康、快速的发展。

结语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对城市采用集中供热是必然的发展趋势,也是顺应整个社会发展的需要。经过发展与调整,我国的集中供热管理体制已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但是,在这其中依然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客观的认识问题,结合实践经验以科学的手段去探寻解决方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

参考文献:

[1]赵栋.浅析城市集中供热现状及发展趋势[J].科学与财富,2013,5(4):107-108.

[2]史青.东营市东城集中供热管理问题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工业工程,2012,10(09):34-35.

作者简介:

闫冬玮,(1985-12),男,山西省吕梁市人,河南师范大学文学学士,单位:吕梁市城北供热站,副站长,从事城市集中供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