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科介入治疗护理安全管理分析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1

心内科介入治疗护理安全管理分析及对策

朱梅珍

【关键词】心内科;介入;治疗;护理安全管理;对策

前言:心内科患者通常以病危或病重患者居多,死亡率相对较高,常规护理有效性相对较差[1]。研究发现,心内科介入治疗护理安全管理对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几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具有积极意义[2]。本文选取本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70例心内科患者作为样本,对心内科介入治疗护理安全管理的效果以及对策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70例心内科患者作为样本,以35例为一组,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基本情况如下:性别:实验组患者男性14人,女性21人;对照组患者男性16人,女性19人。年龄:实验组患者年龄54-87岁,平均年龄(85.21±29.64)岁;对照组患者年龄52-86岁,平均年龄(85.10±30.59)岁。

两者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对比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中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护理。

实验组接受护理干预:(1)麻醉医师与主治医师等一同研究,为患者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治疗与护理方案。(2)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干预,提高患者心理健康水平,确保其积极接受治疗与护理,提高患者依从性。(3)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及时解决患者存在的问题,尊重并理解患者。(4)护理人员与家属一起为患者打造良好的住院以及护理环境。(5)加强出院指导,降低并发症等发生的几率。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呕吐、室颤与血压降低三项指标。

评价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包括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满意与不满意四项指标,以问卷调查方式,总结患者得分,共100分:

非常满意:90分及以上。

比较满意:70-89分。

一般满意:50-69分。

不满意:50分以下。

总满意率=(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满意)/35×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处理数据,以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采用检验,以p<0.05为准,认为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并发症发生情况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如表1: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满意情况可以发现: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率97.14%,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率91.43%,P<0.0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3结论

加强心内科护理对患者康复具有积极意义,护理影响因素较多,应在排除种种因素的基础上,从以下角度出发,提高心内科护理水平:

3.1完善护理制度

应完善心内科护理制度,综合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具体提出处理措施,落实奖惩机制,降低护理人员出现错误的几率,提高护理水平,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3]。与此同时,落实责任制,护理人员如出现失误,应自行承担责任,以此提高其护理积极性与认真性。

3.2重视基础护理

心内科患者以病重或病危者居多,大部分患者无法自理,护理人员应加强基础护理,包括饮食控制、营养补充、避免压疮以及用药护理等。确保患者住院环境良好,为其康复奠定基础。

3.3加强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使患者体会到关心与爱护,避免患者出现心理问题,使其能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治疗,提高治疗有效率高,降低患者死亡率。护理人员向患者宣传健康知识,针对其对病情存在的疑虑给予耐心解答,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3.4合理排班

以小组形式排班,在考虑心内科患者数量以及对护理人员需求量的基础上,合理设置每一小组护理人员,并设置组长,落实责任制。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考核,评价每一小组护理水平与效果,提高护理积极性,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几率。

本文研究发现,实施护理干预后,患者并发症发生几率(5.71%)更低,护理满意度(97.14%)更高。因此,应考虑将护理干预措施应用与心内科护理中,以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几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使患者能够尽快康复。

【参考文献】

[1]王婷.浅谈心内科介入治疗护理安全管理分析及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80):308-309.

[2]张俊梅,薛钰,张凯琳.心内科介入治疗护理安全管理分析及对策[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02(07):180-181.

[3]贾俊格,姜艳丽,王素芳.心内科护理管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对策[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04(24):253-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