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语文作文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6-16
/ 1

浅谈中学语文作文教学

陈丽华

长春市第二十四中学陈丽华

【摘要】学生通过互批互改,不仅可以从别人作文的优点或不足中发现自己作文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失误,更能形成自我检查,自我评定的良好习惯。在评改作文中,倡导自改和互改相结合,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在习惯作文的过程中体会到作文的乐趣。

【关键词】中学语文;作文;教学;纠正

【中图分类号】G204.26【文章标识码】D【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6-0158-01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旨在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而“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可见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工作中的重要性,因而如何搞好作文教学也成为了每一位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着力解决的难点问题。在此,我结合自己的作文教学实践,就作文教学谈几点想法:

一、鼓励肯定,培养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抓住了兴趣,也就抓住了人生良好的起点”,因此,首先一定要让学生喜欢作文,只有喜欢作文了,才能有兴趣写作文;有了兴趣去写作文,才能写出好作文。

许多中学生常常提到作文就有畏惧之情,这与他们作文失败经历有关,这就要求教师在作文时对学生多鼓励,哪怕是一点点进步也予以及时肯定,用多把尺子衡量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写作的乐趣,让他们树立写作的信心,当学生真正爱上了作文,那他们的作文才会行云流水,写出让人拍手称快的好文章。

二、走进生活,积累素材

生活是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课程标准在谈及学生的写作要求时,明确的指出:“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但在平时作文训练时,很多学生往往是提笔无从写起,写出来的东西也是就事论事,干瘪乏味,令老师感到无味,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学生平时缺少对生活环境的观察、体会,没有真正地感悟到生活中的乐趣,没有真正抓住事物的个性特征有感情地描绘与表达。

显然对学生而言,习作源于生活,却又游离于生活之外,这就要求学生学会捕捉生活,学会观察生活,学会思考生活,去亲近生活、体验生活、发现生活。

只有养成了观察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才能在作文时从大脑中提取出所需要的各种素材。作文时,教师要训练学生在观察中学会思考,让学生通过思考把自己在观察中所获取的记忆表象进行认真梳理和重新组合,每次在教师的指点下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观察体验、捕捉细节,思考细节,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更有深度、广度和高度。长此以往,学生自然会对一件事从多角度去分析与思考,从而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促使他们的作文语言具有创建性、独特性和新颖性。“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从生活体验出发抒写情感,才能成为有本之木,有源之水。

三、扩大阅读,积累语言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阅读是习作的基础,是提高习作能力的最佳途径。

首先,教师要通过大量的课内阅读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积累好的篇章;

其次,老师在教学时,相机给学生推荐一些课外阅读书目,引导学生阅读中外名著、优秀诗文,读报纸,看新闻。可采用读读、背背、抄抄、用用等途径引导学生积累语文知识,为了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课上要给予学生提供展示、交流、评价的机会,利用课前3分钟训练,内容可以是优美诗文,可以是新闻评析,可以是故事演讲等等。每月组织一次展示会,结合自己的积累谈体会,或利用自己的积累形成习作。

积累好比蜜蜂采花,写作犹如蜜蜂酿蜜,没有丰富的积累,就没有习作的收获。当学生有了一定的语言和知识积累,学生才能喜欢写作,乐于写作。

四、抛砖引玉,指导作文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在作文教学中,教师的指导作用不容忽视,而要想把学生真正引入作文之门也并非易事。

首先,教师布置作文要面向全体,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根据不同个体差异,提出不同的作文要求,使每位学生每次习作都有所进步,使学生能产生成就感,体会到作文的快乐,激发写作兴趣。

其次,在行文指导时,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作习惯,,可以采取集中点拨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法,教给学生一定的写作技巧,形成捕捉灵感,挖掘素材的能力。有了写作方法和技巧这盏指明灯,学生才能在习作中有法可依,有路可循。

五、多种评价,提高能力

“文章不厌百回改”,好的文章是写出来的,更是改出来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因此在评改作文中,倡导自改和互改相结合,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在习惯作文的过程中体会到作文的乐趣。学生的批改其实是多了几把衡量的尺子,他们从自身的角度衡量自己的作文,衡量同学的作文,用平等的口吻去评价,更易让学生接受。

学生通过互批互改,不仅可以从别人作文的优点或不足中发现自己作文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失误,更能形成自我检查,自我评定的良好习惯。

在评改中,师改和生改要合理地结合,教师批改给学生以示范指导,提供批改的样子,对自改和互改提出具体要求,使学生在修改中有所依据,同时鼓励创新,对超出修改范围或在批改时提出自己独到看法的同学,教师要抓住优点给予肯定、表扬,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文章修改好,找到作文的乐趣与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