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测绘数据与不动产测绘数据一体化生产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8-18
/ 2

基础测绘数据与不动产测绘数据一体化生产研究

郑德光

日照市房地产管理局山东日照276800

摘要:基础测绘和不动产测绘是较多市级测绘单位的主要业务。为减少两项业务之间的重复测绘,提高数据利用率,现结合现行的主要技术标准,着重从内容、图式、比例尺、精度四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和分析,从当地测绘数据实际出发,提出了两类数据一体化生产的技术流程,并给出了简单实例。

关键词:基础测绘;不动产测绘;一体化;生产

1引言

近年来,我国基础测绘工作有了长足发展。从市级基础测绘工作来看,1︰2000及更大比例尺基础信息数据在县级以上城镇建成区覆盖率达81.6%。在此基础上测管部门建立起了历年基础测绘数据库,且每年安排经费组织人员进行年度更新。而不动产测绘以日常测绘为主,在测绘内容上与基础测绘存在一定的重复。如果基础测绘数据与不动产测绘数据能够充分相互利用,甚至能达到一体化生产的水平,将极大节省财政资金和提高工作效率,也符合新型基础测绘的“强化基础测绘技术、成果与相关资源的融合”的要求。

2做好不动产测绘工作的意义

不动产测绘工作主要是测量了房屋、房屋用地、宗地等不动产,目的在于全面掌握地理空间位置数据。不动产测绘成果是不动产登记中的重要内容,并在法律上明确了不动产测绘结果是初始登记、变更登记的必备材料,具备较强的法律效力。不动产登记部门在处理产权登记、转移、侵害、纠纷时,也需要用到不动产测绘成果,这就需要不断提升不动产测绘工作水平,加强不动产管理工作,为权利人、利害关系人合法权益提供可靠保障。将不动产测绘结果和不动产权属登记材料结合起来,可以确定本地区房屋种类,这样相关管理部门能够获得各项城镇房屋指标,从而做出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不动产测绘成果在不动产经济研究、区域资源配置、产业布局优化上也发挥着极大作用,在不动产评估、抵押、开发交易、房屋征收等工作上可以获得足够依据。

3不动产测绘成果的整合利用方法分析

3.1优化测绘成果档案管理

(1)在测绘工作正式开始前,测量技术人员要给出针对性资料与证明材料,选择测绘单位时查看其是否具备相关资质,确保测绘结果真实性与可靠性。测绘涉及大量资料信息,这些信息是否完整将会对测量结果产生直接影响,主要包括:建筑设计图纸、建筑分摊面积等。(2)相关测绘单位开展现场工作后,要具备相应的委托证明材料,保证所有测量工序都合法合理,为测量数据的可信性奠定基础。此外建设单位提供完整的审批材料以确保不动产测绘工作顺利进行,审批材料内容较多,但都要保证其完整与真实。

3.2开展电子数据管理方法

电子数据管理方法就是通过现代化技术有效整合地基测绘信息与房产测绘数据,借助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确保档案资料的真实性与有效性,同时达成统一管理的目的。除此之外,还有以下数据管理方法,具体如下:①坐标管理法。坐标法相比于其他管理方法,较为简单、方便。通过数据化管理技术避免传统纸质管理的不足,实现长期保存,提高档案使用年限。现如今,将数字化扫描技术引入到不动产档案管理与地基测绘记过中,实现统计管理与登记不动产的目的。以不动产整合为出发点,借助不动产测绘成果完成档案资料的分类处理,一般情况下采取地域分类处理不动产档案资料;②分幅管理方法。充分利用分幅图中关于西南角的坐标,实现地籍测绘的目的,并通过坐标将其与建筑物图形联系起来,实现各类信息相匹配,为相关工作提供借鉴;③分宗管理方法。以房产位置确定为基础进行分区运算,有效确定建筑物位置;④竣工时间方法。借助建筑物周围显眼的标识,准确定位建筑物所在位置,进而详细计算地理坐标位置。在此基础上完成分总宗处理,实现整合不动产测绘成果的目的。

3.3引入数字化管理技术

随着经济和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不动产档案的利用范围不断扩大和加深,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不动产档案管理的难度。因此,企业应该快速提升不动产档案管理水平和管理方式,确保不动产档案操作的实用性和可靠性,保障人民公共财产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而且数字化管理模式主要是多测绘结果进行转化和重组,并对测绘成果进行统一登记和管理;而不动产档案数据管理的基础就是要快速、有效整合不动产测绘成果。因此,在进行不动产档案数字化管理时需要以实际地理信息为准,同时,在地方相关法律法规的制约下,对不动产档案和电子数据进行整理、归档,最终形成一个合理的档案管理系统体系。

4基础测绘数据与不动产测绘数据一体化生产

4.1图面要素内容的比较分析

地形图测量指依据一定比例对地物地貌平面位置及其高程进行表述,它侧重于自然要素的表达,其内容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三类:数学要素、地物要素、注记和整饰要素。地籍图是表述不动产的权属、位置、行政、数量等信息的正射投影图,它主要由地籍要素、地物要素、数学要素三部分组成,宗地图是在地籍图基础上制作的,地物要素同样也是宗地图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形图中地物要素包含测量控制点、水系、居民地及设施、交通、管线、境界、地貌、植被与土质八大要素。地籍图和宗地图描述地物要素更具体,例如地籍图中地物要素“建筑物”,在地形图中对应的内容为“居民地及设施”,显然后者包含了前者。再如宗地图中“构筑物”,在地形图中对应的内容则分散在居民地及设施中的烟囱、水系中的水坝、交通中的天桥等。

4.2使用图式与比例尺的比较分析

地籍图与地形图测绘所使用图式均为GB/T20257,这为一体化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地籍图比例尺是根据不动产所在区域类型,综合用地类型、人口密度、建筑物密度等情况确定的。城镇地籍调查成果、农村土地确权成果、基础测绘成果等,在特定区域已经形成特定比例尺图件。可根据当地数据情况形成区域统计总图,显示不同项目不同比例尺成果覆盖区域,数据利用应按照“比例尺取大”原则进行。比如,为生产某区域的1︰1000使用权地籍图,可利用该区域1︰500和1︰1000地形图数据,不可利用该区域1:2000地形图数据。

4.3地籍图界址点与地形图地物点比较

界址点的精度与图件比例尺无关,与权力类型有关,主要明确的是实地测量的精度。而地形图中地物点的精度与图件比例尺关系很大,主要明确的是图上点位与实地点位的差距。在一般区域,1︰500地形图,实地精度控制情况为地物点点位中误差不大于25cm(图上0.5mm),地物点间距误差不大于20cm(图上0.4mm)。可见地籍图解析法界址点的精度要求要远高于地形图地物点精度,可以利用解析法界址点修正地形图的方法进行地形图更新。图解法界址点是通过地形图等底图获取的界址点和界址点间距,其精度已经包含了地形图的精度,此类界址点的精度要比同比例尺地形图精度低,不可利用图解法界址点修正地形图的方法进行地形图更新。

5结束语

基础测绘与不动产测绘数据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基于两种数据中地物要素的重复性实行一体化生产,可共用测量现场图根测量成果和图件资料,既可发挥基础测绘数据覆盖广泛的优势为不动产测绘提供底图,也可利用局部地块现势性强的不动产日常测绘数据为更新数据源,对基础测绘数据进行更新和更正。

参考文献:

[1]李清.城市地籍测绘与不动产测绘中相关问题探析[J/OL].云南化工,2018(01):11.

[2]朱巧云,乔炜,陈玮娴,高雅冰.武汉市不动产测绘若干问题思考与实践[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7,40(07):188-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