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析农村安全饮水问题及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2
/ 2

论析农村安全饮水问题及措施

张萍

韩城市水务局陕西韩城715499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农村安全饮水的概念及特点,其次阐述了农村饮水安全与农村安全供水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农村饮水问题及供水问题的有效措施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农村;饮水安全;供水安全;存在问题;措施

随着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的展开,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之中,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作为不可轻视的建设项目,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提高农村饮水安全保障,就需要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施工与质量管理过程中,通过加强管理力度,完善施工方案等方法,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奠定坚实基础保障。

1、农村安全饮水概念

农村饮水安全包括水质、水量、用水方便程度和供水保证率4项评价指标。

1.1水质

应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的要求。农村饮水安全首先指的是饮用水的安全性。安全饮用水是指一个人终生饮用不会对健康产生危害的饮用水,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定义,终生饮用是按人均寿命70岁为基数,以每天每人2L饮水计算。此外,安全饮用水还应包含日常个人卫生用水,即洗脸、洗澡、漱口用水等。如果水中含有害物质,这些物质可能会在洗澡、漱口时通过皮肤接触、呼吸吸收等方式进入人体,从而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1.2水量

能满足人们合理的饮用水需求。以农民生活饮用水为主,统筹考虑饲养畜禽和二、三产业等用水,符合《村镇供水工程设计规范》等有关标准规定。

1.3用水方便程度

平原区、浅山区集中供水工程原则上要求供水全部入户;山区、牧区等不具备入户条件的,由集中供水点或分散工程供水,人工取水往返时间不超过10min。

1.4供水保证率

千吨万人(日供水规模1000m3/d或受益人口10000人)以上供水工程,供水保证率不低于95%,其他供水工程供水保证率不低于90%。

2、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特点

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是国家实施的一项惠民工程,也是脱贫攻坚的一项重要指标,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是在工程的实施过程中面临自然环境、基础设置条件、民风民俗等问题影响,实施起来并没有那么顺利,效果不尽人意。

2.1农村面积广、山大人稀、村落位置较分散,不具备大集中供水条件,基本上每个村都需建设单独的供水工程,这无疑会增加工程量,消耗更多人力、物力、财力;

2.2每个村落的地形、自然条件都有差别,需因地制宜建设饮水工程,所建工程规模小且多样化,管理难度大;

2.3供水成本较高,部分农民不愿意交水费,后期维护难度较大。

3、农村饮水安全存在的问题

3.1农村供水率

一般而言,地下水水质较好,有较高的可靠性,但不易更新恢复,而地表水每年更新,但水质易受污染且水量变化较大。较高的供水保证率要求需较大的供水工程投资,而任一供水工程均不可能也不必要以100%的供水保证率作为供水工程的设计标准。

3.2水污染问题

自进入工业社会以来,我国的水污染问题一直都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而对于农村生活饮水供水来说,水污染严重影响了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进程。近年来工业污染排放虽然受到了一定的控制,从整体上来看,每年排放到河流、湖泊中的污染物仍然存在,在很多工厂较为密集的农村地区,水资源已经受到了严重污染,这不仅使供水厂的污水处理成本大大提高,除此之外,也对农村饮水的水质安全造成了问题。

3.3水源水质问题

在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水质问题已经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了直接的影响,从目前来看,我国虽然对生活饮用水的水质设定了明确的标准,但由于针对农村生活饮用水的水质监测仍处于空白状态,无论是组织体系还是技术设备都存在着很多不完善之处,因而绝大多数农村地区的生活饮水供水仍然无法达到规定的水质安全指标,这对于农村饮水安全的影响是非常之大的。

4、农村供水工程管理面临的问题

4.1施工材料质量不过关

4.1.1因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施工企业普遍存在缺乏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的问题,对于在检验施工材料时不具备规范化的标准,经常出现先用后检、见证取样的现象,致使材料送检效率比较低,这样会对施工材料的质量安全产生非常大的影响,进而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埋下施工质量隐患。

4.1.2施工企业中的材料质检人员还存在侥幸心理,认为该工程的建设较为简单,在日常工作中产生松懈心理,导致在进行施工材料抽样检查或选购材料时,时常出现滥竽充数的现象,从而为施工材料的质量安全埋下隐患,进而影响到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

4.2资金投入相对不足

我国农村人口众多,且分布相对稀疏,为满足区域内农村居民的生活饮水需求,必须在保证农村饮水工程规模的同时,增加饮水工程数量,这样一来,农村饮水工程管理的资金投入也会比较大。目前农村大部分的饮水工程建设以及相关资金的投入都是由当地政府负责。在地方政府财政紧张的情况下,很多地区的资金投入都严重不足,无法维持饮水工程的日常运维需求,而饮水工程的管理工作也很难进行下去。

4.3管理制度比较落后

在我国市场经济的推动下,农村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都有了极大的进步,但在饮水安全工程制度方面的建设相对较为滞后,未形成完善的工程质量管理体系,也比较缺乏质量管理意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理模式的侧重点多为眼下的利益,饮水工程缺乏长期运行管理的预见性,因此,在工程的日常维护、定期保养等方面的工作不够重视,最终加剧了工程各项质量隐患的恶化时间,影响饮水工程的正常使用寿命,进而影响到农村群众的正常生活与生产。另一方面,我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广大用户很少能对工程的施工质量安全进行有效的监督,严重丧失了用户应有的权利,此环节的工程质量监督缺乏保障。

5、农村饮水问题及供水问题的措施

5.1重视水源保护管理

水源是区域内居民生活饮水的主要来源,同时也是饮水工程供水的关键所在,因此,水行政主管部门以及供水工程管理人员必须要将水源的保护与管理工作重视起来,对水源地展开全面监测,以尽早发现各种潜在的饮水安全隐患。由于不同地区的水文条件不同,工程水源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水源监测上,也需要采取不同的策略。

5.2坚持水资源统筹规划原则

当前,农村饮水工程之所以会经常受到人为破坏,除了有农民饮水工程保护意识不足的原因外,很大程度上还是农村饮水工程与农民生活以及农业生产之间存在冲突。因此,农村饮水工程的建设阶段,应当对当地农民的意见进行咨询与征集,在尊重农民利益的前提下对饮水工程进行选址、规划、设计,保证饮水工程方案能够让农民满意,这样一来,不仅人为破坏饮水工程的情况会减少,农民自身也会加入到对饮水工程的管理监督中来。

5.3组建专业供水管理组织

为解决农村饮水工程管理的资金问题,地方政府可以从饮水工程管理主体入手,对供水管理组织进行创新。在地方政府资金短缺的背景下,近些年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大多是靠国家补助、群众自筹及利用社会资金等方式筹集资金进行建设,而地方政府部门正可以充分利用饮水工程的这一特点,在保证饮水工程产权明确的情况下,根据各方投资比例确定股份,之后按照股份制来组建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供水管理站或公司,相关工程的管理与后续完善都由供水站负责,从而达到自负盈亏。

5.4明确饮水工程管理责任

在农村饮水工程的管理上,各级政府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必须要坚持“谁受益、谁负责,谁投资、谁所有”的原则,对饮水工程的产权与管理主体进行明确,同时坚持权责统一,对日常的维护管理工作、运行管理责任以及主管部门监管责任进行层层细分,保证饮水工程的运行维护能够具有实效性。

5.5加快饮水工程防护建设

农村饮水工程很容易在农业生产或是农户日常生活中遭到破坏,为解决这一问题,管理人员需要为供水建筑物、管道、水池、泵房等饮水工程基础设施划定明确的保护范围,并明确告知给周围农户,设立明显的警示标志,禁止他人在保护范围内修建影响供水的其它建筑物和进行各种破坏性的活动。

6、结束语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建设,与农民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不仅会影响到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还会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因此,在建设施工过程中,应该加强施工与质量管理的力度,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操作,保证建设质量。

参考文献

[1]侯效威,金红霞.浅谈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与管理[J].四川水泥,2018,No.262(06):191.

[2]束林.浅析保障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J].安徽预防医学杂志,2011,17(05):384.

[3]林国忠,林国华.浅论农村人畜饮水供水安全与饮水工程管理[J].科技信息,2017(02):186+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