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1-11
/ 2

风险管理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作用

廖晓静

(南充市身心医院四川南充637700)

【摘要】目的:分析对精神科患者进行护理过程中实施风险管理的价值,提高精神科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近两年收治的精神类疾病患者,总计120例,作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案的不同分为两组,即实验组(风险管理)和参照组(常规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实验组的60例精神类疾病患者的有效率以及家属护理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参照组的60例所得数据结果(P<0.05)。结论:对于精神类疾病患者而言,单纯的常规管理存在诸多不足,影响临床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而风险管理的实施弥补了以上不足,具有实施的价值性。

【关键词】风险管理;精神科;护理管理;常规护理;有效率;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3-0029-02

Theroleofriskmanagementinpsychiatricnursingmanagement

LiaoXiaojing.Nanchongphysicalandmentalhospital637700innanchongcityinsichuanprovince

【Abstract】ObjectiveToanalysisofpsychiatricpatientsfornursingprocessintheimplementationofthevalueofriskmanagement,improvetheeffectofpsychiatricclinicalnursing.MethodsInourhospitalinrecentyearstreatedmentalillness,atotalof120cases,astheresearchobjectofthisexperiment.Accordingtodifferentnursingcasefortwogroups,theexperimentgroup(riskmanagement)andreferencegroup(routinemanagement),comparedtwogroupsofpatientswithtotalefficiencyandnursingsatisfaction.ResultsExperimentalgroupof60casesofmentaldiseasepatientswithefficiencyandfamilynursingsatisfaction)were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oseinthereferencegroup60casesresult.

【Keywords】Riskmanagement;Psychiatry;Nursingmanagement;Conventionalnursing;Efficient;Satisfaction

引言

风险管理顾名思义,是尽最大可能的预防风险[1]。近年来,风险管理已经逐步衍生为一门管理学科,目的就是降低风险发生的一个管理过程[2]。相关数据统计结果显示,我国精神类疾病患者日益增多,这一问题的发生与人们的社会生存能力、压力有直接关系[3]。具体分析精神系统疾病,其涉及到神经衰弱、焦虑以及强迫症、抑郁症等等,而常规的临床护理管理工作,其效果不足。本文就风险管理的应用价值进行分析,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本次实验研究的120例精神类疾病患者,均为我院2013年9月到2014年9月期间收治的。患者男女比例是2:1(80:40);年龄均位数是(39.5±10.5)岁;患者精神类疾病类型包含焦虑(32例)、强迫症(34例)、抑郁症(42例)、其他(12例)。按照临床护理管理方案的不同,将120例患者分为两组,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具有对比价值(P>0.05)。

1.2方法

参照组:60例精神类疾病患者行常规管理,即对患者住院期间生活情况的记录和观察,并遵循医嘱用药,对于发生的意外情况告知医生。

实验组:60例精神类疾病患者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行风险管理。进行风险管理的前提条件,就是发现潜在护理风险。精神疾病患者,其存在明显的混乱思维,且丧失了自理能力,所以表达上的障碍,导致其疾病治疗上的延误,所以增加了意外风险[4]。要求病房内不得出现危险物品,例如水果刀、叉子等,并保证设有安全把手。在护理时,要注意护理语言温和,不能出现辱骂以及打骂等情况。对患者进行给药时,要注意用药后可能产生的并发症,及时进行针对性处理,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具备绝对专业的护理知识。同时,患者家属陪护期间要将患者不同阶段发生的潜在风险问题告知家属,不但能够获得家属的支持,也能保证家属对于患者的保护和自我保护[5]。

1.3统计学分析

本次就精神科护理管理工作所得数据(有效率以及患者家属满意度)均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分析,所得计数资料行百分率(n,%)表示,χ2检验。P<0.05为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结果

2.1有效率对比

两组精神类疾病患者临床所得有效率统计结果,见下表1。经SPSS19.0计算,实验组总有效率83.33%(50/60),参照组50%(30/60)。有效率结果经比较,P<0.05。同时对两组发生的护理差错情况进行统计,结果如表1中所示,组间比较P<0.05。

3.讨论

由于生活压力的增加,以及年龄、周围生存环境的变化等情况,导致精神类疾病患者日益增多,患者在发病状态下表现出明显的癫狂、敏感、恐慌、神经衰弱以及焦虑等等,甚至还有人会出现自残的情况,所以要求临床护理工作不能单纯只停留于常规管理上[6-8]。基于此,本文提出了风险管理的应用,从结果中的所得数据情况来看,实验组无论是在总有效率,还是护理满意度上均对比参照组具有明显的优势。风险管理,其前提条件就是发现患者在不同阶段产生的危险性问题,不但要求护理人员做好患者的护理工作,更将问题告知患者的家属,获得支持。所以,足以证明风险管理其应用的优越性和必要性。

综上所述,结合本文数据结果显示,将风险管理应用于精神科护理工作之中具有明显优势,直接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家属满意度以及总有效率等,具有推广使用的必要性。同时,精神类疾病的发生与人们生活压力有必然联系,所以希望相关人员可以从此角度开展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姚宁,田素英,张蕊等.风险管理对提高精神科护理安全的作用与体会[J].护理管理杂志,2009,9(2):44-45.

[2]孙海珍.防跌倒护理风险管理在精神科住院患者中的作用[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12(10):551-551.

[3]邢善勇,孙素珍,李栓荣等.精神科保护性约束护理风险管理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8,24(19):52-54.

[4]杨丽.精神科风险管理中强化细节管理方法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9):665-666.

[5]夏玉莲.精神科护理安全与风险管理的探讨[J].现代临床护理,2009,8(11):45-46,53.

[6]李凤香,陈晓燕,曾伟娴等.风险管理理念在精神科护理流程再造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09,8(7):52-54.

[7]王艳.持续质量改进对精神科护理风险管理的影响[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29):263-264.

[8]江春梅,王晓娥,金淑娟等.护理风险管理在精神科病房实施消防演练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0,24(3):258-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