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心血管患者临床治疗及预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老年心血管患者临床治疗及预防

陈雪莲

四川省乐山市犍为县中医医院四川乐山614400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临床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其中120例心血管老年患者,通过分析患者临床情况,有针对性的给予患者综合性治疗干预。结果120例患者接受干预治疗措施后,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血压值、HAMD评分及合并症发病率评分较干预治疗前均有了明显的改善。结论加强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临床治疗和干预措施等综合性治疗疗效明显,可促进患者有效康复。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老年患者;临床治疗;干预措施

引言

老年心血管疾病是当前社会上常见的一种多发病,主要表现为心脏和血管方面的病变,发病率高达42%~47%,而且,随着社会老龄化现象的日益突出,再加上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诱发心血管病的因素增多,老年心血管发病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并表现出高致残率和死亡率等特点,严重威胁着老年人身心健康。因此,掌握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临床发病特征,开展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对于降低老年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以及病症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其中的120例老年心血管患者,其中男性73例,女性47例,年龄在60-83岁之间,平均年龄63.0±5.8岁,这120例患者经过临床诊断检查全部符合中华医学会对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标准。其中5例高血脂患者,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5例,冠心病患者48例,心肌梗死患者6例,糖尿病患者16例,有19例患者具有2~3种合并疾病。

1.2方法

1.2.1临床治疗方法

针对120例患者自身情况和临床病情给予患者采取两种药物开展临床治疗,一是口服福辛普利钠,每天口服1次,每次取10~40mg的剂量,治疗初期每天服药剂量保持在10mg,4周后参照患者血压情况适当增加服药剂量,但每天口服福辛普利钠要控制在40mg以内。患者在服用福辛普利钠药物期间,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会受到进食影响,同时还可以服用利尿剂。二是给予患者口服,治疗初期,服用剂量为5mg,主要用于患者心绞痛、高血压降压治疗,1日1次,治疗1~2周后,依照患者病情变化现象,对患者服用的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剂量进行调整,每天服用剂量要不能超出10mg,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同时可与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药物同服,而且服用剂量无需任何调整。

1.2.2预防方法

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在临床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并接受医院给予患者的综合性预防干预措施。

1由于这些病例为老年患者,老年人记忆力下降,而且对一些相关的医学常识了解较少,所以在住院期间要加强老年心血管患者有关心血管疾病等方面的常识,讲解心血管疾病发病可能出现的危险性,让老年患者充分认识到这类疾病的严重危害性,日常应注意饮食和作息时间,休息好,确保心情舒畅,避免情绪过于激动、暴躁等,讲解患者应按时正确服药的重要性等。

2在饮食上,叮嘱患者不能暴饮暴食,要量力而行,建议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应少食多餐,多食新鲜水果、蔬菜,不沾烟酒,尽可能的减少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有一个良好的饮食作息习惯,不熬夜,适量运动,控制体重,以免过于肥胖,血压增高。

3加强日常管护。根据不同患者的病情和患病类型给予基础性防治。如高血压患者要定时测量血压,糖尿病患者每日都要测量血糖值等。患者治疗药物也要有针对性,如高血压患者服用的药物要依照老年人高血压、舒张期高血压、收缩期高血压等进行分类,还要充分考虑患者有无合并的冠心病、糖尿病或心律不齐等病征。

4心理预防干预。老年心血管患者入院后,由于老年人机体功能下降,老年固有的对病痛、医院、生死的抗拒等,极易产生焦虑、不安等坏情绪,或是心理压抑,拒绝治疗等,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在临床治疗时,还需要医护人员通过专业讲解和耐心疏导,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从而让患者放松心情,积极配合治疗,早日康复。

1.3观察指标和干预效果判定

这120例患者进行干预治疗以3个月为1疗程,治疗期间要重点观察患者睡眠、血压值、情绪等指标并记录数据,然后对这些指标进行统计分析。运用汉密顿抑郁量表对患者睡眠、抑郁等情况进行调查打分,并作出评定。

1.4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12.0软件包统计处理整理出的病例数据,其中()代表计量资料,采用t对计数资料进行检验,当ρ<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进行相应干预治疗后,经评分判定,所有的120例患者汉密顿抑郁(HAMD)评分、血压值等数据较干预治疗前有了明显的改善,且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也有了显著的下降,ρ<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前,120例患者HAMD评分为16.4±4.2,收缩压135±10,睡眠评分7±2,并发症45(37.1%);经过干预治疗后,这些患者HAMD评分为5.5±7.4,收缩压降至121±7,睡眠评分为4±1,并发症9(7.1%);120例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临床干预治疗效果显著。

3讨论

进入老龄化后,人体各方面的机能开始趋于下降、退化,身体会出现各种疾病或同时并发几种疾病,在本文中所选取的12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中就有19例患者同时具有2-3种并发症,因此在进行临床治疗心血管病时,要在开展基础性疾病治疗的基础上,针对患者自身情况制定合理的方案同时治疗患者并发症。如同时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合并症的特殊心血管疾病老年患者,需要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日常管护中定时测量血压、血糖、血脂,患者服用降压药后,还要注意观察,防止患者血压急剧下降引发低血压现象,同时也要加强患者血糖、血脂的影响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有效治疗。在本组患者中,患者前期并发症发病率为37.1%,经过干预治疗后,并发症发病率控制在了7.1%。

据相关临床研究表明,患者产生的焦虑、恐惧、压抑等心理方面的疾病和心理因素会不同程度的加重患者心脏负荷,增大心肌耗氧量,对患者心血管系统功能的发挥有着不良抑制作用,进而影响患者心血管发生、发展及预后效果。因此,在针对这120例老年心血管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有效开展了心理干预治疗的预防性措施,通过舒缓患者心理,放松身心,来降低不良情绪对患者心肌、血管的正常功能的抑制,减轻心理因素对疾病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影响。经过心理干预治疗后,120例老年心血管患者HAMD抑郁表评分下降,明显改善了患者的不适等情绪影响,患者睡眠质量提升,血压值、并发症发病率等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对于患者预后康复十分有利。

总之,在老年心血管患者临床基础药物治疗过程中,同时加强有效的预防性干预手段,能很好的改善患者机体多方面指标,有效降低并发生发生率,提高患者疾病治疗效果,提升患者预后机体机能和生活质量,所以可以说,加强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临床治疗和干预措施等综合性治疗疗效明显,促进患者有效康复。

参考文献:

[1]秦艳玲,巩越丽,李会丹,等.心理干预对心肌梗死后抑郁患者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3):190-191.

[2]冯金花.老年心血管患者临床治疗与预防分析[J].医药论坛杂志,2013,34(12):86-87.

作者简介:陈雪莲(1976年12月-),女,汉族,四川省广元市人,本科,主治医师;从事心血管专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