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rkel细胞癌的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6-16
/ 2

Merkel细胞癌的研究进展

吴晓晓1,2张仁亚2崔文1

吴晓晓1,2张仁亚2崔文1

(1济宁医学院临床医学院山东济宁272067)

(2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病理科山东济宁272000)

【摘要】Merkel细胞癌(Merkelcellcarcinoma,MCC)表现为日光暴露区域快速生长的肿瘤,最常见于老年患者和免疫抑制患者。MCC可分为病毒阳性和病毒阴性两种类型,可使用针对病毒抗原的抗体监测病毒阳性患者的复发。MCC不易诊断,且转移、复发和致死的风险高,早期正确诊断及治疗MCC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对MCC的临床表现、检查手段、治疗、预后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提高对MCC的认识。

【关键词】Merkel细胞癌;发病机制;治疗;预后;结果监测

【中图分类号】R73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9)06-0014-02

AdvancesinMerkelCellCarcinoma

WuXiaoxiao1,2ZhangRenya2CuiWen1

1ClinicalMedicalCollegeofJiningMedicalCollege,Jining,Shandong272067,China;

2DepartmentofPathology,AffiliatedHospitalofJiningMedicalCollege,JiningShandong272000,China

【Abstract】Merkelcellcarcinoma(MCC)isarapidlygrowingtumorinthesun-exposedarea,mostcommonlyseeninelderlypatientsandimmunosuppressedpatients.MCCcanbepidedintotwotypes:viralpositiveandviralnegative.Antibodiesagainstviralantigenscanbeusedtomonitortherecurrenceofviralpositivepatients.MCCisdifficulttodiagnoseandhashighriskofmetastasis,recurrenceanddeath.EarlyandcorrectdiagnosisandtreatmentofMCCisofgreatsignificance.Thisarticlereviewstheclinicalmanifestations,examinationmethods,treatmentandprognosisofMCCinordertoimprovetheunderstandingofMCC.

【Keywords】Merkelcellcarcinoma;Pathogenesis;treatment;Prognosis;Outcomemonitoring

Merkel细胞癌是一种起源于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罕见的皮肤恶性肿瘤。典型表现为蓝染的小圆细胞肿瘤,但由于恶性小蓝细胞肿瘤的组织病理学鉴别诊断非常广泛,因而经常漏诊[1]。本文现对MCC发病机制、临床表现、鉴别诊断、治疗、预后进行综述,以期为正确认识及准确诊断MCC提供帮助,为治疗提供方向。

1.临床表现

MCC常位于头颈部及四肢等阳光照射的部位,病变多表现为肉色至紫色凸起的结节,在病变早期很少出现结痂和溃疡。大多数病灶表现出3种或3种以上的特征:无症状结节、在免疫抑制的宿主中、50岁以上、在紫外线暴露的部位或白皙的皮肤上迅速生长。

2.检查手段

所有临床淋巴结阴性MCC的患者都需要考虑前哨淋巴结活检,能最大限度地指导疾病的治疗。SLNB阴性的患者5年MCC生存率为84.5%~86.8%,而阳性为64.6%~82.4%。SLNB阳性患者的复发率也往往更高。大约三分之一临床淋巴结阴性的患者SLNB检测阳性[2]。SLNB要在在局部广泛切除时进行,以确保准确识别引流的淋巴结。对于具有SLNB阴性但是高风险原发性肿瘤的患者仍然需要考虑辅助放射治疗。

3.治疗

MCC的罕见性使得对其治疗方法的研究变得困难,对于最有效的治疗方法缺乏共识。最新的NCCN指南推荐基于患者临床上是否有局部病灶、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

原发性病灶的病人一般都要用SLNB进行广泛的定位切除。手术切缘通常为1~2cm,减少了辅助放射前伤口愈合所需的时间。在SLNB阴性的患者中,如果原发肿瘤小于1cm、切除范围广、切除边缘阴性,并且不包含高风险特征,则表明不需要辅助治疗。手术切除后,高风险肿瘤患者应在原发部位接受50~66Gy的辅助放射治疗。高风险特征包括肿瘤大于1cm、手术切缘阳性或不足、淋巴血管侵犯、位于头颈部,以及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辅助放疗通常通过治疗微小病变来减少复发,从而降低局部复发率和局部淋巴结复发率[3]。

临床表现为淋巴结阳性的患者,一般采用细针穿刺或淋巴结核心活检确诊。治疗淋巴结病变的方法很多,从单纯放疗到选择性淋巴结切除术,再到放疗完成淋巴结清扫。

发生远处转移的患者通过多学科联合治疗可能效果会更好,如外科手术切除局部肿块、放射治疗缓解症状或淋巴结转移等。

过去化疗方案是基于小细胞肺癌方案,一线药物为卡铂/顺铂-依托泊苷。治疗失败之后在各种药物组合之外使用蒽环霉素、环磷酰胺、长春新碱、博来霉素和5-氟尿嘧啶。虽然MCC具有化学敏感性,但反应往往不会持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仅约3个月[4]。

4.预后

研究显示疾病分期可预测5年总体生存率:病变局限时为51%,局部淋巴结转移时35%,远处转移时为14%。免疫抑制的患者预后往往较差。有研究显示,未知皮肤原发病灶、淋巴结转移患者的中位生存率为3~5年,而已知原发灶、淋巴结转移患者的中位生存率约为2年[5]。原发灶不明的MCC患者预后较好是由于其具有强大的细胞介导免疫系统,对原发肿瘤具有反应能力。

原发性MCC肿瘤的结节性肿瘤生长模式、浸润深度低和淋巴血管侵犯缺失与预后良好独立相关。肿瘤内淋巴细胞浸润,特别是CD81型淋巴细胞浸润,也与提高生存率相关,这说明宿主细胞介导的免疫在治疗MCC中的重要作用。尽管在病毒阳性和病毒阴性肿瘤中都是如此,但病毒阳性肿瘤往往有更多的淋巴细胞浸润,这被认为是病毒阳性肿瘤患者对免疫疗法反应较好、预后较好的主要原因之一。

综上所述,MCC是皮肤原发的神经内分泌癌,该肿瘤转移、复发及致死的风险高,及早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镜下特征、等均对MCC的诊断有帮助,探究有效的治疗方法、延长高质量生存期仍是未来需要攻克的难题。

【参考文献】

[1]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Merkel细胞多瘤病毒检测及临床研究[J].生物技术通讯,2017(4).

[2]吕蓓蓓,陆江阳,徐嘉雯,etal.皮肤Merkel细胞癌2例临床病理分析[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7(03):77-79.

[3]张紫嫣,杨怡,巴伟,etal.皮肤Merkel细胞癌[J].临床皮肤科杂志,2017(08):42-44.

[4]温珍平,雷建灵.NCCN指南结合MDT应用于消化道肿瘤研究生教学[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v.17(95):257-258.

[5]吕蓓蓓,陆江阳,徐嘉雯,etal.皮肤Merkel细胞癌2例临床病理分析[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7(03):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