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安全性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1-11
/ 2

建筑结构安全性的探讨

陈秀娟

陈秀娟(大地工程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江苏南京210031)

摘要:建筑结构的安全性不仅关系到用户的使用安全和生命财产安全,也关系到建筑单位的经济利益和信誉。因此,加强建筑结构的安全性成为我国建筑行业发展采取的必要措施。建筑结构安全性是指建筑物的结构在各种外力作用下仍保持完整、坚固的能力。建筑结构安全性实现,包括结构设计安全性的实现,结构建造安全性的实现和结构使用中安全性的实现。本文旨在探讨建筑结构的现状及如何提高建筑结构的安全性。

关键词:建筑结构;安全性;措施

引言:安全性是建筑结构设计必须确保的重要指标之一,是结构在各种作用下防止破坏、倒塌的能力,要求结构在正常施工和正常使用条件下,能承受各种可能出现的作用而不被破坏;在偶然情况下如地震、泥石流滑坡等,结构仍能保持基本的结构整体的稳定性,在正常维护下具有预定的耐久性,因此,建筑结构安全性应该包括结构构件承载能力的安全性、结构整体牢固性和结构在特定环境下与耐久性相关的安全性。

1.建筑结构存在的安全问题1.1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缺失过去的汶川大地震与玉树大地震给我国的经济建设和人们的生命安全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虽然我国不处于地震的多发地带,但建筑工程设计对结构抗震、抵御火灾等标准偏低,这就导致建筑结构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对房屋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增加能够避免偶然性的地震带来的生命财产安全的损失,防患于未然。这就要求在建筑工程中,以建筑物的抗震性能为重点,加强建筑结构的坚固性和稳定性,使之在地震坏境下也能保持固定的结构,从而减少因灾害而产生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1.2建筑过程的偷工减料在频发的建筑安全事故中,很多都是由于建筑过程中的偷工减料造成的。一方面,建筑施工单位为了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高的利益在结构设计中偷工减料,降低使用材料的质量。另一方面,建筑施工人员为了图一时的轻松在工作过程中偷工减料,这种种偷工减料的措施都会使得建筑结构中的质量和安全性大大降低,存在着极为严重的安全隐患。

1.3建筑设计上的不合理建筑设计是施工工程开展的前提,建筑设计的合理性是保障建筑结构安全性的关键所在。建筑设计上的不合理通常表现在建筑设计者的经验不足,无法对于建筑结构进行合理的设计安排从而导致施工过程产生偏差。除此之外,施工单位则对设计的计算书了解甚少,尤其是在施工中对一些问题的处理随意性较大,没有经过计算分析而由现场技术人员凭经验处理,基本上没有什么理论依据,从而增大出现安全问题的几率。建筑设计上的不合理对于整体建筑结构的安全性产生的是难以及时调整变更的硬性伤害,应尤其注重。

2.提高建筑结构安全性的主要措施2.1做好建筑结构方案结构方案对其安全性具有根本性的影响,一个好的结构方案是实现结构安全性的基础性条件。结构方案设计属于创造性工作,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在选择确定竖向结构体系、水平分体系、基础类型,进行结构布置、截面尺寸确定、构件连接、材料强度等级选择等工作中,需要设计人员根据经验对所设计建筑及结构整体把握,选用适当的模型进行适当的计算,并判断选择,确定结构方案。另外,在一个较好的结构方案的基础上,选取合适的计算模型对结构进行分析计算,进行构件承载力设计或校核是实现结构安全性的重要方法及步骤。

2.2合理应用规范,增强抗震设计我国的地形丰富多样,在对不同地形进行建筑时,要充分考虑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对建筑的影响,尤其要对其安全性进行规范。根据不同的地区建筑确立不同的标准,让其更加有针对性、科学性、合理性。我国近年来深受地震灾害的影响,因此,在进行建筑结构设计中,必须将抗震结构设计摆在首位。虽然地震的破坏力特别巨大,是最为恶劣的自然灾害之一,但是通过加强建筑结构抗震性能,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小损失。因此,加强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对降低地震损害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对保护人们的生命安全是必要的。

2.3提高建筑结构的整体牢固性整体牢固性是指建筑结构不会发生严重的损坏,即使局部被破坏了,也不会引起整体被破坏。一个安全的建筑结构能在自然灾害或人为损坏面前,仍保持较小的破坏程度,这主要归功于合理的建筑方案和牢固的结构。在很多建筑设计中,建筑人员片面注重建筑结构的承载力而忽略对环境影响下的结构耐久性的重视,例如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由于其内部钢筋的生锈而导致整体结构承载力的降低,为安全事故的产生埋下隐患。因此,我们需要合理的构造方法使建筑结构具有强大的坚固和韧性,避免事故的发生。此外,结构的牢固性主要使得主体结构具有良好的延伸性和冗余度,用来抵御地震、泥石流、爆炸等带拉床灾难荷载,以减轻灾害损失。

2.4完善建筑工程安全检测技术通过对建筑工程的质量检测,建筑工程中普遍存在着渗漏、裂缝以及剥蚀等质量通病,其中裂缝对于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影响最大。在检测裂缝的问题上,主要采用超声波法和声波跨孔法,检测强度主要有回弹法,而该方法检测出来的结果往往只能反映结构物表面的强度,在安全检测中则一般是通过钻芯取样法,予以纠正。而对于结构内部缺陷的检测一般采用射线法与超声波法。但在各种检测技术中,存在着一些不可避免的缺失,例如回弹法检测畅爽结果只能反映建筑结构的表面强度,而内部强度的测量只能选择其他方法;超声波法对作用对象的要求必须具备两个相对的临空面且其穿透能力有限,易受到钢筋或其他结构的内含水量影响,进而印象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射线法则由于对被测对象有一定的伤害,因此也不是一种绝对安全的检测方法。建筑工程安全监测是一项高技术的工作,其设计的工作层面非常复杂,这就要求相关单位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对现有的安全监测技术进行改进和完善,保证建筑结构的安全性。

2.5提高建筑结构的耐久性建筑结构的耐久性是与安全性并列的,耐久性的设计是以非负载的环境侵蚀作用为对象,考虑建筑材料的老化过程。因建筑结构耐久性问题而导致的安全事故越来越多,如今的建筑材料和以前相比,强度有了很大提高,但是耐久度变差了。解决建筑材料耐久性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采用高性能混合材料,对新材料的厚度也应增加。

2.6内力分析的方法比较精准和保守,可以对建筑结构的安全性产生重大影响。以砖墙承重能力的结构内力分析方法为例,我国效仿前苏联的模式,没有考虑墙体对房梁的固定作用,只考虑房梁的反作用力对墙体的偏心作用,造成墙体形成较大的弯矩。因此要根据房梁端点不同的构造和房梁与墙体之间的关系,采取相应的内力分析方法。

结束语:过去我国建筑结构设计中,对安全性设置的水准是比较低的。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建筑结构的安全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建筑结构的安全性上不可与过去同日而语,而要针对我国建筑结构中出现的问题,从多个方面来确保建筑结构的安全性。总之,现代建筑结构需要很好的安全性来支撑整个结构,为此,在建筑工程中将建筑结构的安全性放在首位,使我国的建筑技术更上一层楼,切实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1]许程洁.基于事故理论的建筑施工项目安全管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2]王建军.土建结构工程的安全性与耐久性[N].伊犁日报(汉),2006[3]陈肇元.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与规范的可靠度设计方法,土建结构的安全性与耐久性[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7.[4]徐有邻,朱爱萍.有关结构安全的全面考虑[J].建筑结构,2006(10):11.[5]吴迪祁建华.浅谈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安全监理[A].建设工程安全理论与应用,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