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病人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病人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蒋海平

江苏省宜兴市人民医院骨科214200

摘要:目的探讨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病人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6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50例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25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换药治疗,观察组则采取VSD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清洁创面所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换药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创面面积小于对照组(P<0.05),Ⅱ期手术处理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应用抗生素费用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患者,采用VSD治疗,效果好,临床应用价值高。

关键词:骨创伤;负压封闭引流术;创面软组织损伤

针对骨科创伤致软组织损伤来讲,其实际是一种比较典型的急慢性损伤,对于位于骨创伤创面的软组织而言,因其有着比较大的损伤面积,且受损伤较深,经常会出现骨质外露的情况,如果未及时处理,易造成创面感染[1]。传统多采用换药方式来治疗此损伤,但效果不佳,且创面愈合慢。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负压封闭引流术(VSD)作为一种全新术式,凭借良好的治疗效果,在治疗此创伤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针对本院收治的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患者,实施VSD治疗,效果较好,现就此作以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于2016年4月-2018年4月收治的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患者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共分为2组,每组均为25例,对照组中,男15例,女10例,年龄区间21~70岁,平均(53.22±6.84)岁;创面面积区间5×6cm~24~33cm;致伤原因:6例机械伤,9例高处坠落伤,5例砸压致伤,5例机械绞伤;观察组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区间20~69岁,平均(53.21±6.82)岁;创面面积区间5×5cm~23~31cm;致伤原因:5例机械伤,8例高处坠落伤,6例砸压致伤,6例机械绞伤。两组致伤原因等资料经全面分析与对比,差异不突出(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

常规清理、消毒创面,将骨折部位复位,对需要进行重建的神经进行修复,同时对需重建的肌腱、血管实施相关修复;针对裸露有骨质的一些部位,则采用邻近肌瓣,有针对性的进行转移覆盖,定期换药。

1.2.2观察组

采取VSD治疗,常规清创。对需重建的肌腱、血管等进行修复,邻近肌瓣覆盖骨质裸露部位,当创面止血后,清除创面中的异物、坏死组织等;当复位骨折部位后,用髓内钉、钢板固定;依据引流区深、长度及具体形状,对VSD材料进行裁剪,如果创面较大,需要同时对多块VSD材料同时利用;在裁剪过程中,需保证VSD各侧引流管的端孔,都需要位于所用VSD材料当中,使材料之间,以及材料与患者创面之间,构建成一个完整的系统,这对于后续封闭处理有促进作用;在引流区域置入带有引流管的VSD材料,保证VSD材料充分接触于需要引流的创面,无空隙,封闭创面。用酒精(75%)常规消毒患处皮肤,消毒后,将其擦干,用膜(半透明)对创面实施粘贴密封处理,覆盖范围需位于创缘的3c,之上;将引流管连接于负压装置,开放负压。治疗时,用负压吸引装置,根据根据现实需要,实施有针对性的负压吸引,在此过程中,需合理控制压力值,将其维持在-0.017~-0.060MPa区间内;进行不间断的负压吸引,直到有新鲜肉芽长出;当有肉芽长出后,自体植皮,抗炎治疗。

1.3观察指标

观察与对比两组清洁创面所需时间,另对比两组应用抗生素费用、换药次数、治疗后创面面积及Ⅱ期手术处理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3.0处理数据,百分率表示计数资料,用X2检验;针对计量资料,由,t检验;若组间经对比,存在明显差异,由P<0.05表示。

2.结果

2.1两组清洁创面所需时间对比

观察组清洁创面所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2组清洁创面所需时间比较[例(%)]

3.讨论

针对骨创伤创面来讲,治疗与引流为其基础部分。当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治疗时,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就是纱布覆盖创面,但因纱布非常容易被渗湿,创面易被污染,且受引流孔具体数量的影响与限制,引流管难以充分接触于引流腔,使得渗出液出现不断聚集的情况,最终会堵塞管腔[2]。而对于负压引流技术(VSD)而言,其便能将上述问题较好的解决掉。在应用VSD技术时,通常需用到负压源、半透膜、VSD材料等。针对VSD材料来讲,其多为泡沫样,聚乙烯醇为其主成分,具有不致敏性、无毒、质地柔软等优点。另外,在使用材料时,可根据实际需要,对其进行适当性的裁剪。针对半透膜来讲,其类似于分子阀门,作用是防细菌和水[3]。而对于负压源而言,医院通常会使用与VSD相配套的吸引器,压力调节比较的精准,而且噪音也比较小[4]。因此,将此些材料综合应用于骨创伤创面治疗中,可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由本次研究结果可知,观察组采用VSD技术治疗后,其清洁创面所需时间相比对照组要明显偏短;另外,换药次数少,治疗后创面面积小,Ⅱ期手术处理时间短,抗生素费用少。由此表明,将VSD应用于骨创伤创面软组织损伤治疗中,可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少庆,刘永利,陈东平.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骨科严重软组织损伤、感染创面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17):87-87.

[2]薛朝亚,刘学辉,高怀银.接骨七厘片联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跗跖关节骨折脱位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的临床观察[J].河北医学,2017,23(8):1288-1291.

[3]陈元庄,罗裕强,黄远翘,等.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肢体严重创伤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刊,2017,44(2):70-72.

[4]郭瑞峰.负压封闭引流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合并软组织损伤的胫腓骨开放性粉碎性骨折[J].中国处方药,2016,14(4):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