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生态园林原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5-15
/ 2

浅析生态园林原理

任青锋

伊春市金山屯区园林绿化站黑龙江伊春153026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大量人口流入城市,城市的经济结构、功能作用、基本物质条件的发展与环境质量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本来就十分脆弱的生态相对平衡不断遭到冲击。充分发挥城市园林的生态效益,以保护和改善居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环境。

关键词:生态园林原理

早在70多年以前,荷兰、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已经出现了生态园林;但其涵义与我们所认为的“生态园林”不完全相同。他们的生态园林是从植物生态学角度出发,在植物配置、地形、水体创造等方面尽量模仿自然景观,包括植物的自然群落和它们的自然环境。可以基本不用人工养护就使植物生长繁茂。后来发展成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其整个自成生态系统,并且进行自然演化的城市园林系统。

园林是人工再造或改进了的自然,对人类生活和环境都有重大影响,园林建设也需要花费资金和劳力;但合理的园林却不破坏环境且能够改善环境,它在土地的使用上,在投资的花费上与其他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矛盾;但它所产生的生态效益和节约用于生活的投资和资源消耗,提高人类生活质量,这又是人类花费大量资源、投资与劳动所追求的。园林与人类生活、资源利用和环境质量之间存在着复杂微妙的关系,是人类生活于其中的生态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许多园林界的专家认为园林生态学以人类生态学为基础,融汇景观学、景观生态学、植物生态学和有关城市生态系统理论,研究在风景园林和城市绿化可能影响的范围内人类生活、资源使用和环境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及调节途径。因此,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者必须把园林的概念,从孤立的公园绿地设计发展到城市环境绿化,进而扩大到国土、区域生态环境的规划设计和保护。生态园林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要抓住生态园林的主要任务、目标、核心和原则,自觉地遵循生态学原理,城市生态学原理,生态园林原则和植物群范学原则,规划设计各类公园绿地、绿带、单位、居民区绿地、城镇绿地、郊区大片绿地、风景名胜和自然保护区等,以及一个市的园林绿化系统。生态园林规划设计要应用生态学、林学、植物学、药学、风景建筑学、地理学等多种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即将本来独立的技术紧密结合“编织”为一整体,使生态园林理论研究和实践内容逐步广泛和深入。

近年来,生态园林的概念,由于符合事物发展的客观实际,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理解和接受。这是建国以来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事业经过实践一再实践一再认识发展过程的必然结果。

园林的生态效益一般产生于较大范围内,受益者无需计量收费,所以平常也不去计算它们的数量(如降温几度,大气中减少多少尘埃等),因此,也就常常被人忽视。而为了改善环境需要投入资金和劳力却是实实在在的(如使用空调机、洗衣机、吸尘器等),如果提高环境质量就可以节省下这部分资金和劳力。环境恶化影响健康难于以价格估计损失;但是多花了医疗费,多开设医院、药厂等都是需要真正开支的,提高了健康水平就可以省下这部分开支。要让人理解绿化生态效益给社会员献多少经济价值,就要测算出一定量(暂以面积计算)的绿化所产生的生态效益的量,并从中计算成为社会创造的财富。这样人们就愿意把相当份额的资金用于绿化投资的经济效益。

生态园林的建设要依靠科学,要研究自然界的各种植物为什么不是各自单独生长,而是与同一种或不同种的其他许多个体或群体以相互影响的方式生长。同时,它们也受生态循环和群落生境作用的制约;要研究一个地区的各种植物共同形成的植被。植被的研究包括植物社会学或称植物群落学。这个过程中,植物个体保持其独立性,植物群落才是真正的社会。建设生态园林要研究植物单个有机体与环境的关系;研究整个群落与环境的关系两个重要部分。同时要研究一群植物的发展、组成、特性以及相互间的作用。生态园林就是要创造人工种群或人工植物群落即共存一起的植物群落,以多种多样的方式,彼此发生作用,形成有规律的特殊系统。

建设生态园林的主体是绿色植物。我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复杂,植物资源丰富。应该因地制宜地选择既好看又实惠的植物。实际上,观赏植物、药用植物、香料植物、果树、蔬菜和经济树木等在应用上并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如香椿在嫩芽时期是蔬菜,成长后又是木材;又如杏既是木材又是药材。江苏省肿瘤防治所和南京农业大学完成的科研成果表明,无花果具有明显的抗癌、防腐、增强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猕猴桃也有防癌、抗癌作用。杨梅、等是果木药用的植物。各类植物材料都有其自身的姿态美、色彩美、嗅觉美,可满足城市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创造各种类型的人工植物群落或种群,必须根据生态学理论,把乔木、灌木、藤本、草本植物相互组合在一个群落中,有层次,有厚度,有色彩,使喜阳,耐荫,喜湿,耐旱植物各得其所,从而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土地、肥力等,实行集约经营,构成一个合理、健全、和谐、有序、稳定、壮丽而能长期共存的复层混交的主体植物群落。植物群落中将会引入各种昆虫、鸟类和兽类,形成新的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的连锁环节。达到生态上的科学性,布局上的艺术性,功能上的综合性,经济上的合理性,风格上的地方性,更好发挥生态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以城市生态平衡为主导的园林绿地系统将代替以往的以视觉景观为主的园林绿地系统,是现代园林的发展方向。只有从生态平衡的根本要求出发,采用多功能的园林绿地规划设计,才能把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本身功能及其环境效益、社会效益作综合的、统一的、全面的考虑,才能保证宏观控制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合理的规划设计。这个观点是现代园林与传统园林的根本区别,也是我们园林工作的方向。

我国的城市园林建设,明确提出了以改善生态环境和植物造景、造园为主的建设方针,这就是当今我国园林绿化建设生态园林的趋向。生态园林的建设,有益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是人类进步和文明的象征。

参考文献:

[1]张彩凤,韩春秀,李鑫.浅析生态园林景观建设[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9)

[2]皮昌道,牛敬生,王微.城市生态与园林绿化[J].河北林业科技.2010(03)

[3]胡云霞,李强,齐远平.试论生态文明——生态园林[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06)

[4]李会丛,仇海凤.态园林: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方向[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06)

[5]胡自军.园林绿化中植物配置的多样性问题[J].福建林业科技.200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