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管切开造口置管11天后并发无名动脉破裂大出血成功抢救1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9-19
/ 2

气管切开造口置管11天后并发无名动脉破裂大出血成功抢救1例

叶绍兵雷琼陈伟刘宿

叶绍兵雷琼陈伟刘宿

(第三军医大学附属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麻醉科重庆400042)

【中图分类号】R5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550-1868(2014)09

气管切开造口置管是指利用气管切开的方式,在气管上造口,并置入气管套管的人工气道法[1]。人们习惯上将气管切开造口置管统称为气管切开,目的是解决临时性或永久性的上呼吸道梗阻;更可以作为长期昏迷病人或不能主动排痰和呼吸道分泌物病人,为充分吸出呼吸道分泌物,预防和治疗呼吸道梗阻和肺部感染的有效措施[2]。近日,我科收治了一例气管切开造口置管术后11天出现大出血患者,经过积极有效的抢救,抢救非常成功,此病例实属少见。现将病例报告如下。

1.病例资料

患者,女,75岁,因“突发意识障碍7小时”入我院。入院7小时前患者突发头部昏痛不适,乏力,瘫软在床,言语吐词不清,逐渐呈嗜睡状,呼之不应,小便失禁,急送我院。查体:体温36.5℃,脉搏70次/分,呼吸19次/分,血压168/90mmHg,神志不清,呈嗜睡状,呼之不应,查体不合作,头颅CT检查提示左侧基底节出血。在我院行左侧额颞开颅血肿清除术,去骨瓣减压术,术后带管回重症监护室,因患者痰液粘稠,呼吸急促,SpO280—90%,术后一天耳鼻喉科医师行气管切开造口置管术,手术均顺利,术中生命体征平稳,术后吸氧下SpO2可维持95%以上。气管切开造口置管术后11天突然出现大出血,从口腔及鼻腔吸引出1500ml左右的鲜红色血液,立即行油纱条在气管周围填塞压迫止血,但仍有血液渗出。

2.手术及抢救

患者紧急进入手术室,立即行常规心电监护及麻醉。建立动脉及中心静脉监测,加快输血输液,用多巴胺2~10ug·kg-1·min-1泵注维持血压80~100/30~60mmHg。耳鼻喉科医师消毒铺巾后,行出血伤口的扩大探查,一边松解填塞止血的油纱条,一边止血及探查出血点,气管切开处的周围完全暴露,均无法找到出血点,一松油纱条,鲜红色的动脉血就喷涌而出,手术进行2小时,仍无法找到出血部位,发现出血来源于胸骨柄后,无法进行止血。术中请心外科紧急会诊,建议在体外循环下进行止血,扩大消毒范围,耳鼻喉科医师压塞住出血部位,劈开胸骨,全身肝素化,立即建立常温下心脏不停跳体外循环,解剖主动脉弓各分支,松开压迫止血,动脉出血回吸收到体外循环机内,经氧合虑过除栓后快速回输体内,维持循环稳定。术中发现出血点位于无名动脉(头臂干)处,即无名动脉分为右锁下动脉和右颈内动脉分叉处,立即进行动脉破口修补。体外循环下半小时顺利止血,止血后积极调控血容量,维持血压的稳定、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手术结束后已停用多巴胺,血流动力学稳定后送入ICU继续监护治疗。

3.结果

术后3小时恢复自主呼吸并脱离呼吸机治疗,血压稳定,术后一天气管切开处及伤口无出血,无脑出血,患者病情稳定。

4.讨论

气管切开通常认为是保证呼吸道通畅或解除呼吸道梗阻的应急手术,但有可能发生气胸、皮下气肿、气管狭窄等并发症,气管切开后气道内出血是较严重的并发症,若出血量大常致死亡[3]。导致此例病人无名动脉破裂大出血的原因有:①切口位置因素,本例患者颈短,气管切开部位偏下端,气管导管紧贴无名动脉,患者呼吸或吸痰致导管的移动,导致导管与无名动脉不断摩擦,甚至压迫血管壁而造成局部坏死出血。②手术部位的严重炎症致组织与血管的水肿、血管通透性增高,使周围组织、气管壁和无名动脉发生糜烂、坏死、破溃,致无名动脉破裂出血。③患者术后的疼痛、剧烈咳嗽、吸痰等均可引起血压升高或剧烈的波动,导致血管破裂出血。④解剖原因,无名动脉与气管间结缔组织少,无相应保护作用,是临床上该动脉出血的好发位置[4]。

分析本例患者抢救成功的经验有:①各科室的紧密配合,首先压迫止血,维持患者的呼吸。②快速大量补充丢失的血容量,维持有效的血容量,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多巴胺维持血压的平稳,保证充足的有效血容量,保证了全身各重要脏器的供血。③经气管导管纤支镜检查发现血液不是来源于肺和支气管。④耳鼻喉科医师发现出血来源于胸骨后的动脉,在直视下无法止血,立即停止手术,采取了压迫止血,防止血液的继续丢失,经急会诊采用了体外循环技术。⑤本例患者采用了常温下建立心脏不停跳体外循环技术,体外循环技术可使患者的出血吸入到体外循环机内,进行除栓、氧合后再泵入机体内。体外循环技术可有效控制血压,减少出血。体外循环技术可以使术野更清楚,有利于发现出血部位并止血[5]。体外循环技术的缺点:导致患者更重的经济负担。因全身肝素化,可能会导致伤口的出血,甚至会使颅内出血的再次发生,此病例体外循环结束后立即进行鱼精蛋白拮抗肝素,术后未发现伤口和颅内出血[6]。本例患者未采用血液回收机,考虑动脉出血凶猛,出血点位于胸骨后,血液回收机回吸收后到输入患者体内需要较长的时间。

参考文献

[1]宋志芳,现代呼吸机治疗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9ISBN7-80157-011-1.

[2]黄选兆,汪吉宝,实用耳鼻喉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480-483.

[3]田永泉,孙爱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32.

[4]王欣,气管切开术并发症分析[J],北京医学,2004,26(4):257-258.

[5]胡振快,周文富,蒋宗滨,应用体外循环机进行自身血液回收和输注[J].临床麻醉学杂志,1999,(05):286

[6]龚庆成,体外循环技术指导,-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7ISBN7-80194-674-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