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探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0-20
/ 2

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探析

鞠言

鞠言

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11

摘要:高职院校管理会计教育存在课程设置不科学,教学时间短,学科渗透性差等问题,导致管理会计人才培养不能满足企业需求。高职院校应从人才培养目标,管理会计案例教学,嵌入“微观教学”等方面优化管理会计教育模式,促进管理会计人才的培养。本文在分析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现状的基础上,对如何构建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体系进行了深入分析。

引言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种,其发展应该朝着实用技能培训,侧重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注重教学,并使学生拥有高专业技能,同时受益于更完整的高等教育。会计部门是一个资本密集型,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部门,需要高素质的专业人员。毫无疑问,会计人员的社会需求是有针对性的培训。高职教育机构会计教学培训的高素质会计人员,为帮助企业解决日益复杂财务管理问题而产生的信息。在高职教育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着眼于就业和被定向为大型本地公司和基本框架形成于中小企业领导者和管理者的会计,属于中层管理人员。

一、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问题

高职教育机构负责培养高素质人才,近年来,大量会计专业人员已转入社会。然而,高等教育机构形成的会计人才仍然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导致当前的“两难”:一方面,会计专业毕业生人数众多,难以找到工作;另一方面,公司需要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单位聘不到人才。在高职教育机构的会计人员培训中,不难看出以下问题。

1.培养目标模糊

许多会计专业人员的培训目标认为会计毕业生只需要学习基础会计。认为高职院校不用培训目标直接导致计划实施中的任意性,教学方法的不合理使用以及最终难以实现培训目标。

2.学科结构单一,培养的人才知识面窄

一方面,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导致了日益分化的学科,另一方面导致了学科的相互渗透促进。对于会计人员,就必须有会计扎实的基础知识,甚至更多广泛的其他专业学科,以适应新的环境要求。我们高职学院会计人员培训的严重缺陷是知识面小。多年来,我们在基础会计教学时设计的学科顺序为“会计基础-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再有“预算会计”,强调会计专业的知识以及关于人才流失,缺乏现代专业化的必要的其他学科的基础知识和证券金融投资的基本知识等理论的落实和技能。近年来,虽然情况已经通过拓宽专业领域,通过实行学分制,开设选修课程,开设初级、中级、高级课程,这些改革远未到位,学生的学习知识面仍然非常有限,就这个问题没有取得根本性的突破。

另外,加强学生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工作有针对性和专业性,这导致一些学生对相关法律的规定缺乏了解或理解不深,社会责任不强,参加工作后无法解决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和会计之间的关系,会计信息失真,甚至发生人格尊严扭曲现象。

3.思想观念陈旧,培养的人才能力不强

在新世纪需要的复合型高素质、高质量的会计人才,这是一种创新精神和创业精神,创新潜力,人才能力的突显,可以解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实际问题,能够立足国际竞争的市场经济中的社会人才。高职学校为学生提供的会计教育应是全面的优质的教育,培训学生知识和能力发展。但是,由于会计领域的各种因素,仍然存在轻实践,重理论,的现象,把具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个性特征,而且具有潜力的人才用陈旧教育方式培养成单一的所谓的“合格”的人才,限制人才在成长过程中的创新思维能力,发展人才能力不强。

4.实践教学重视不够

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实践性教学课时偏少,这既与课程设置不合理有关,又与对学生技术应用能力重视不够有关。其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不够。目前的高职会计教师,缺乏企业的会计实践经验,自身的动手能力不强,高职教育的能力本位原则也难以得到有效的落实。再次,会计实训不理想。主要原因是社会实践基地没有得到应有的落实,从而造成学生实训只能在教室和会计模拟实验室进行。这种封闭的训练方式势必造成实训业务与会计实践业务脱节,达不到应有的实训效果。

二、高职教学解决问题措施

1.建立“双师型”的教师队伍,保证素质教育的推进

高职教育应主导基于技术能力和专业素养的思想,并特别注重实践培训。这是从事会计教育的教师的双重要求:一方面要求教师提供更多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有必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具有高水平的资格和会计技能,可以解决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加强会计教师队伍建设,积极鼓励教师参与企业实践,参与企业财务交易,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培养“双师型”教师。

高职教育要求教师既是理论教师,又是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虽然目前学校中的教师很少有“双师”,但目前教师是通过任何专业测试并获得无资质的证书的教师。由此可见,现有的教师质量水平和专业技术显然不符合会计教育的要求。因此,加强教师人员,提高教师素质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校要建立实习基地,聘请校外专家,并派教师及时更新知识,提高素质。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他们聘请来自高职教育机构的专家,以及金融,税务,审计和金融系统专家,他们来讲座,试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学校还应支持教学和职业培训,不断提高教育水平和教师的工作结构,拓宽知识视野,提高教育水平。其次,会计教师必须自觉加强理论培训,及时更新会计思想,完善业务培训,学习专业培训领域的方法和举措。当然,面对知识经济学的问题,会计教师必须加强现代理论教育,形成对教育的现代认识,创造教育应该为经济服务的思想,质量观和效率观,多元化办学模式的概念,适应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2.强调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并在模拟实训、实习中加强素质教育

为了从应试教育过渡到以素质教育为目标,有必要在教育会计制度中增加或挑出实践教育培训模块;实现书面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有机结合,缩短专业培训时间,提高学生会计的竞争力。实践培训主要基于模拟培训,要求学校配备适当的会计模拟实验室,配备现代会计建模设备和实用培训的综合实践培训和其他材料,如帐簿,文件,桌子,卡片等等最好具有模拟银行和实验税务功能;通过仿真工作氛围和生产研究的整合。此外,要突破会计实践的会计障碍,创新学习模式,要全面真实培训学生的技能和素养,学校必须积极发展大学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不仅要在专业实践中创建会计基础,还要引入服务公司在学校会计实验室,大学与企业之间的合作紧密,学校学生不仅受到会计的全面真实的技能训练。在实际培训中,学生可以了解财务报表中的工作分工,每个职位与其特征之间的关系,不同部分之间的融合和标准要求,提高学生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认识,需要的是让他们培养学生在工作领域的责任感。

3.平衡考试与教学的关系

在培养目标和评价体系的设计,会计人员的定义,高职教育机构必须考虑到在专业资格考试和日常教学学生参与之间的关系。重要的是要强调资格的重要性,并防止“应试”现象,。为此,有必要改革和完善考试的内容和形式,重点应放在过程评估和能力评估上。在回顾学生的能力时,将理论与实践与通常的结果相结合,并评估学生的能力和实践水平。同时,分类指导不同修订级别的学生准备考试。

结束语

高职教育是我们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际上发展的一种培养人才的典范。尽管目前国际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诸多弊端,但这是一个必须在发展初期通过的过渡时期,只要人才国际化的高薪教育模式始终以发展为导向,国际化高等教育人才文化模式必将取得突破,为我国人才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钱闻明.“双元制”职业教育的现状及对我们的启示[J].市场周刊管理探索,2004(12):3-5

[2]卢常源.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探微[J].继续教育研究,2007(6):42-44

[3]郑向荣.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历史、内涵、特点及问题[J].理工高教研究,2003,22(03):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