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运用教材提升课题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09-19
/ 2

合理运用教材提升课题教学

张德友

江苏省高邮市天山镇中心小学张德友225653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尤其小学教学改革的不断完善,小学教学呈现出了不同的特点,教学水平也出现了参差不齐的现象,或适应时代,或停滞不前,或比较落后。即:通读教材,理清脉络;细读教材,挖掘深度;比读教材,发现不足;品读教材,巧设问题;精读教材,剖析思想。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读教材、数学思想、

一、基层小学教学现状

从目前来看,基层小学教学内外部环境已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仍存在发展不平衡的现象。

(一)学生自学教育无法保证

小学生除了学校的教育外,校外的学习情况就变得尤为重要。他们是否有预习、复习、作业、课外娱乐活动等都会直接影响和制约教学质量的。课后辅导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班级授课制下因材施教,缩小学生成绩差距,保证整体质量的重要手段。在辅导课,老师们总能主动耐心地辅导学生。而课外辅导却不能得到有效保障。以我们陕北基层情况来看,学生家庭主要以农村为主,学生家长或忙于农活,或外出打工,无暇对学生的课外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指导,更不用说对学生兴趣的开发和引导。因此,校外教育的缺失制约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实践能力的提高。

(二)基层师资力量薄弱

教师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因素。而在基层教师队伍中,青年教师的力量较为薄弱,大学生毕业后缺乏知难而进的勇气和信心、没有敢于在艰苦条件下拼搏的精神,大都不愿在基层乡镇从事教学工作。由于青年教师的流失,基层学校缺少一种新鲜的血液与活力。同时随着老一代教师的逐渐退休,有的教师一人兼代多门现象的出现,所以就没有过多的精力引导学生进行课外活动,也就研究不出新的教学成果。目前来看,随着国家政策的扶持,基层学校里青年教师的相比较之前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加,但仍存在少人的状态。

(三)基层教学存在偏科等现象

根据中学阶段学习情况的调查来看,基层学生在学习上肯下功夫、不言放弃是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但他们普遍存在偏科的现象,偏科现象主要在英语、语文两个学科上,这是有多种因素造成的。既有城乡差距造成的文化差异,比如学生从小不接触、没有入心,也有学校对学生在教学上的方法、手段落后等。

除此之外,基层教学还存在着广大教师过多强调在课堂上的表现,但却出现过于夸大课堂的作用,而忽略了“学生学习过程的整体不仅仅在课堂”的现实。没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所有老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没能真正发挥其指挥棒的作用,所以不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也就造成了基层小学教育存在薄弱学科的教学现状。

二、理清脉络,正确解读教材

教材是各教育机构根据课程标准和实际需要,为师生教学而编写的教科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主要依据。目前,?教育部审定的教材版本繁多,如现行的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西师版等,都各有特色和可借鉴之处。教材是个例子,它能给给教学提供一个较好的范本。以最新审定的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为例,这套教材在内容编排上更趋合理,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更加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如果每一位教师能在教学中准确把握知识脉络和教学目标,就需要通读全套教材并对知识进行全面系统地梳理,从中找出小学数学知识的结构和脉络。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为教师配备全套教材供研习使用。

三、细读教材,挖掘深度

图文并茂的教材能带给学生更多探索的空间。在解读教材时,教师不仅要关注教材赋予知识的生活化,还要细读教材,深入推敲编者意图,从关注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进行教学的设计,从而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开展深度地学习。如人教版中“梯形面积”的教材内容呈现了三位同学探究时的不同思考,分别是“我把一个梯形剪成了两个三角形”“我剪出了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两个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随后,教材展示用第三种方法推导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教师在解读教材时,恰好可以将前两种作为推导过程的深化,让学生验证前两种方法的可行性。

四、品读教材,巧设问题

有效提问是高效课堂的灵魂,课堂提问宜大不宜碎。“大问题”就是以学生现有视角和能力为?点,设计出质量高、外延大、问域宽、数量精和挑战性强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以求最大程度地解决主要问题,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大问题”能够让课堂走向本真,能够让教师从众多琐碎的小问题中解放出来,让学生从浅层次的被动学习走向深层次的主动探究。通过品读教材的提示或提问设计“大问题”,如人教版“打电话”的相关教材内容,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中提出的三个问题统领课堂教学,提出“你打算怎么解决呢”“还有更快的方法吗”“为了让它切实可行,还需要做些什么”三个问题。

五、创造使用,巧用教材

教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可以在以下方面得到体现:当教材中呈现的问题情境与当地学生生活实际相差较远时,教师可以将其换成学生熟悉的事物;当教材提供的学习内容、数据信息等与本班学生实际状况有差距时,教师可以作适当的调整;当教材安排的课时对本班学生来说过快或过慢时,教师可以结合本班实际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

总之,解读小学数学教材能够让教师充分地认识教材、了解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让教师的课堂设计更加贴合实际,为数学教学工作带来便利。小学数学教师通过解读教材,有利于数学课堂因“用好、用活教材”而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