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椎峡部不连及脊椎滑脱疾病的治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脊椎峡部不连及脊椎滑脱疾病的治疗

秦玉良

秦玉良(黑龙江省鸡西矿业总医院医疗集团二道河子中心医院158100)

【中图分类号】R68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0-0110-02

【摘要】目的讨论脊椎峡部不连及脊椎滑脱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经临床检查及X线摄片属新鲜骨折者,应停止训练,卧床休息2周,疼痛消失或缓解后以石膏背心固定4~6周。慢性损伤即疲劳性骨折者,可施行痛点泼尼松龙加利多卡因封闭治疗,也可辅以理疗、按摩等。

【关键词】脊椎峡部不连脊椎滑脱治疗

脊椎的峡部不连又称椎板骨折,是指上下关节突间的椎板不连接,如发生在腰4、5,常合并椎体脊椎滑脱。

腰椎峡部即上下关节突之间的狭窄部。正常时腰椎前凸,骶椎后凸,前后凸交接处正是躯干重心的转折点。上方的腰椎底部缺乏坚强的依托力量有向前下斜的倾向,骶椎有向后斜的倾向,人在直立位时由上而下的承重力使腰椎形成前倾的分力,而腰5下关节突受韧带肌肉的向后牵拉,此处就成为前后水平拉力的交汇点,容易发生腰5峡部崩裂。

腰椎峡部崩裂的病因,多数学者认为先天性发育缺陷和外伤或慢性劳损可能是重要病因,两者中外伤和劳损是主要原因。我院自2009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脊椎峡部不连及脊椎滑脱疾病患者22例,经过治疗患者痊愈出院,现将治疗方法汇报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22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7例,年龄18~58岁。

1.2症状及诊断

1.2.1病史有急性腰部过伸损伤史或腰部过伸位塌腰挺腹慢性劳损史。

1.2.2腰部疼痛与放射痛腰部疼痛,急性损伤更为明显。腰部过伸位活动有疼痛,如合并滑椎症有下肢放射痛及麻痹等。

1.2.3腰部活动受限伤员于腰部过伸位时有疼痛而不能继续活动,腰部过伸位痛是本病的重要症状。棘突骨膜炎也有过伸痛,可以压痛点局部注射利多卡因,如背伸时仍有疼痛,高度怀疑本病。

1.2.4腰部畸形对伤椎进行触诊,可触及滑移椎体的上一椎体棘突凹陷,如腰5与峡不连,腰4棘突向前塌陷。此为峡不连的检查特征,应充分重视。

1.2.5影像学检查X线侧位片可显示有否脊椎滑脱,斜位片可显示椎弓峡部骨折。如难以确诊,可采用CT或MRI检查确诊。

为了划分脊椎滑脱的程度,Meyerding将骶1上面纵行分成4等分,根据腰5与骶1后上缘分离的程度,分别定为I~Ⅳ度,这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方法。

2治疗

2.1非手术治疗

2.1.1经临床检查及X线摄片属新鲜骨折者,应停止训练,卧床休息2周,疼痛消失或缓解后以石膏背心固定4~6周。

2.1.2慢性损伤即疲劳性骨折者,可施行痛点泼尼松龙加利多卡因封闭治疗,也可辅以理疗、按摩等。如腰部有疼痛但较轻,且无明显神经症状,应减少能够加重腰部负担的训练,如双人推举、摔跤等。慢性损伤已有神经症状出现时,应停止训练并卧床休息。

2.2手术治疗ROY-Camille认为轻度滑脱不必手术复位。Ⅲ度以上者须复位。Nachemson、Wiltse、Dick认为滑脱程度<50%,无神经刺激症状,不必强求复位,原位融合即可,滑脱程度如>50%,应尽可能复位并行内固定及融合术。

手术方法:有后入路横突固定、伤椎上下椎节椎弓根固定及前入路椎体固定等。为使腰部活动影响较小可选择横突固定等方案。为使固定坚固可靠要求停止训练转项者可选择上下椎节椎弓根内固定。

3预防

3.1由于腰部动作对柔韧度要求较高,体操训练以8~10岁开始为宜,年龄偏大难以适应。

3.2体操运动员、杂技演员在进入下腰“作桥”专项训练时,应练习颈部、肩部、上胸椎及髋关节的柔韧锻炼活动,减少下腰“作桥”时腰椎的应力集中。此外还应加强腰腹肌肌力的训练,增加腰椎的稳定性。

3.3教练员在下腰“作桥”时,不要采取挤压腰部,“担腰”等强迫措施,应考虑脊柱的全程活动和全身相应关节增加弯曲度和柔韧性。

4讨论

体操运动员的前后空翻及“作桥”动作,跳马、跳远的突然背伸挺腹动作,举重运动员的塌腰动作,均可使上一椎节的下关节突因脊椎韧带和肌肉紧缩以机械力撞击下椎节的椎板,关节突以剪切应力造成椎板骨折,这是一次急性损伤的原因。较为多见的是慢性疲劳导致骨折,例如举重运动员的推举塌腰,体操运动员的“软翻”,杂技演员的倒立作桥担腰,羽毛球及排球运动员的塌腰挺腹动作,这些动作反复过度练习,使上一脊椎的下关节突不断撞击下一脊椎的椎板,日积月累,韧带松弛,骨质疲劳,终于发生椎板骨折。椎弓崩裂后,脊椎骨分为上下两部分,上方包括上关节突、椎弓根、横突及椎体,下方包括下关节突、椎板及棘突。脊椎峡部的骨性联系丧失后,局部出现假关节,其间侵入纤维结缔组织及软骨样组织,腰部前屈活动时假关节松动扭曲,上侧腰椎向前移,不能承受折叠弯矩而发生疼痛,腰部后伸时下方骶部被背伸肌和棘间韧带收缩牵拉,造成峡部断裂处更趋分离移位,导致峡部不连接。

参考文献

[1]方先之.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6.140~151

[2]过邦辅,孙建民译.骨与关节损伤(上册).上海:上海卫生出版社,195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