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优势——德育教育的“肯德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2-12
/ 2

网络优势——德育教育的“肯德基”

陆亚芳

陆亚芳(江苏省张家港中等职业学校,江苏张家港215600)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码:1003-2738(2012)02-0042-01

摘要:互联网作为影响广泛的第四媒体正以惊人的速度深刻地影响着社会进程和人类未来,迅速改变着人们。学生们通过互联网了解学校、家庭以外的未知领域,认识世界的博大精深,结交许多不相识的朋友。同时互联网也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

关键词:互联网;学生德育工作;道德行为

一、网络对学生的影响

1.积极方面。

网络的最大特点是知识密集,天文、地理、人文、百科无所不包,进入网络就像进入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知识仓库和娱乐园地,它为人们创造了绚丽多彩的生活、工作、学习和娱乐的空间。互联网又是双向交流的媒体,在目前情况下它是既能写又能看和听的一种交流模式,并且传播速度之快、参与人数之多、空间区域之广、交流范围之宽是任何媒体都无法比拟的。通过网络,青少年可以寻找自己需要的信息,获取知识,得到有益的人生体验。

2.消极方面。

首先,网络的超时空性容易导致青年学生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忽视。在全球信息化、多元化的背景下,西方国家借助其先进的信息技术向全球输出价值观和生活方式,这是一种新的“文化殖民扩张”,容易使青少年形成对“强势文化”的盲目崇拜,从而忽视对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其次,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容易导致青年学生丧失道德约束和社会责任感。网络空间是一个与物理空间相对应的电子空间,网络社会完全是一个虚拟性的存在,网民大多以“隐形人”的身份在网上自由操作,摆脱了现实社会诸多人伦关系的束缚,极易放纵自己的行为,进入非法、反动、黄色网站,发表虚假、反动无聊的言论,这些都将导致学生社会责任意识下滑,使网络成为学生违反社会行为规范和道德规范的新场所,甚至受到好奇心和技术至上思想的影响,产生一些违法行为,如“黑客行为”和计算机病毒的制造、蔓延,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另外,网络的不良文化,容易危害青年学生的身心健康。在汹涌奔腾的网络信息浪潮下,不良文化正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形式慢慢侵蚀着青年学生的身心健康。如:网络诱骗、欺诈、色情暴力等。甚至有的青年学生因过度沉迷网络,混淆虚拟和现实世界的界限而走上了堕落和犯罪道路的案例时有披露。

二、网络对学校德育工作带来的冲击和挑战

网络的普及和对校园文化的渗透,以其快捷的信息提供方式和巨大的信息容量给我们学校德育工作带来诸多的机遇,而我们也必须看到它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的冲击。网络文化并非都是积极向上的,有些负面影响的危害十分巨大,如不主动应对,它将弱化甚至抵消我们的德育效果。

1.对学校德育的育人方向、价值趋向带来的挑战。

在互联网上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传统、思想道德观念和生活方式大不相同,其冲突十分激烈。目前我国在网上要获得信息的高效服务必须借助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数据库,这样西方国家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意识形态就得以大量输入。而青年学生正是形成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关键时期,网上西方文化中反动的、不健康的东西会使其陷入泥潭而不能自拔,轻者对政治冷漠,对人生持消极态度,重者可能走上反动道路,使德育工作者辛苦培养出来的观念与原则毁于一旦。

2.对学生道德情感、道德行为的挑战。

网络的匿名性使上网者缺少置身现实社会时的自律意识,由于缺少了日常社会群体的监督,人性中恶的一面往往会在这种无约束的情况下得到宣泄。既然在网上做什么、说什么似乎都不必负什么责任,那么就必然会弱化中学生的网络道德感。但是,中学生毕竟不同于成年人,他们还不够成熟,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善,具有较强的可塑性,网络环境中的认知偏差难免会使中学生的网络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步入歧途。而这也必将影响中学生现实生活中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他们的社会化发展就容易偏离社会主流意识的认可;而当得不到认可时,中学生就会对社会群体主流意识产生逆反甚至反叛,久而久之,精神孤僻、冷漠、情绪低落、责任感缺失、疏远家人朋友等问题就会形成,其后果和危险性是不言而喻的。

3.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育内容带来了挑战。

网络文化不仅使传统的文化格局受到冲击,德育的环境也被改变,在学校德育工作者和学生之间出现了第三者——网络,传统的面对面的德育模式已无法适应新的教育对象的成长需要,即将被交互式的融文字、声音、图像于一体的网络德育模式所替代,以满足学生能在第一时间获取最大量的信息需求。

三、因势利导,发挥网络的载体优势,拓展学校德育工作

尽管网络对学校德育工作有一定负面影响,但办法总比困难多,毕竟我们不能因噎废食,网络的虚拟性、匿名性、快捷性、交互性等特点也是可以为我所用的。依托互联网建好校园网,引导广大中学生趋利避害,发挥网络的良性影响力,同时还可以利用网络为学校德育工作服务。

1.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德育工作队伍。

德育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特别是现代科学素质与信息技术的水平如何,对于能否做好网络时代的德育工作至关重要。要看到目前大部分中学生的网络知识和应用能力已远远超过一般教师。故作为教师,必须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现代网络技术的学习,主动到网络中亲身体验、了解网络信息的内容,研究其特点,分析其利弊。只有这样才能首先走近中学生,进而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指导他们充分获取和利用有益信息,抵制有害信息的侵蚀。

2.加强校园网建设,唱响主旋律。

顺应时代要求,全面加强校园网建设,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利用校园网为学生学习,生活提供服务,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不断拓展学生政治思想教育的渠道和空间。建设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健康向上的教育网站或网页,在网上开展诸如:专题报告,热点问题论坛;或登载自己的原创作品,或进行古诗词与音乐欣赏等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成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密切关注网上动态,了解学生思想状况,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及时回答和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运用技术、行政和法律手段,加强校园网的管理,严防各种有害信息在网上传播。

3.强化网络教育,确保培养目标的思想道德修养的正确趋向。

网络给人的道德行为、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伦理精神赋予了许多新的内涵,它不仅改变了传统道德交往模式,拓宽了道德交往的空间,而且还深刻改变了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学校要重视网络时代这一新变化,及时对学生作好网络教育。首先,要对学生强化民族精神为核心的民族意识、国家意识和传统文化的教育。通过教育使他们深刻了解民族的历史与传统,把学生的思想置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中,有利于学生科学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有利于增强其历史使命感。其次,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和纪律教育也是网络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平等、和谐、自由的网络交往,使个体获得尊重和满足的前提,只有彼此尊重才能在网络交往中使其心理、人格和道德品质得到磨练和升华,个人道德行为只有自律才能他律。所以,只有加强网络教育,才能塑造当代青年学生的精神和灵魂,确保培养目标的思想道德修养的正确趋向。

4.“疏”、“堵”结合,加强网络管理。

提高网络工作者的思想政治素质,引导学生在巨量的网络信息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勤于思考,提高对网络文化的鉴别、自律和抵御能力。引导学生,加强网络管理,制定和完善有关规章制度。如:学校计算机网络管理办法,网络行为准则,违犯网络纪律的处分条例等,规范学生的网络行为,维护正常的网络秩序;筑牢“防火墙”,堵住“入侵者”。建立网络信息管理的常设机构,加强对校园网上信息的监控和引导。及时清除不良信息,对错误信息或偏颇的观点,尽可能采取有意识地主动发布引导性的信息方式进行疏导,减少网络的负面影响,为学生营造一个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