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河道管理问题及对策张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12-22
/ 3

城市化河道管理问题及对策张墨

张墨

中国水利水电第十一工程局有限公司河南郑州450000

摘要: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河道的功能性与生态性面临新的挑战。城市化从多角度、多层次对河道产生影响,致使河道功能急剧下降,因此,为了加强河道的功能性以适应城市化发展,有必要对河道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本文基于传统治理措施,考虑全面影响因素,构建出系统的河道管理与保护体系,并提出具体解决措施。

关键词:城市化;河道管理;管理;问题;对策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涉河工程修建及污水排放严重破坏了河道生态功能。本文探讨了河道功能的演变,总结出城内河道治理所面临的诸多难题,并研究了该类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结合锦州市河道面临的问题,在传统治理措施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引入管理部门、金融投资、城市规划等措施,完善了河道综合治理体系,为河道治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1、河道整治工程的定义

狭义的河道整治工程主要包括拦河大坝、防护岸、河堤与垛等,该项工程有3大组成部分,即护滩、险工与控导工程。修建河道整治工程的目的是防止水污染、调洪蓄水、引导主流。一般情况下,拦河大坝、防护岸、河堤与垛等河道整治工程可以起到约束水流、控制河势、保护农田和村庄的作用;险工需要依附大坝、防护岸与垛,防止水流侵蚀河堤,调节浩大的水势;控导工程通常用于疏浚河道与控制主流。

2、河道管理的重要作用

2.1、河道管理是实现由小康向现代化的历史性跨越,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需要

通过河道管理,达到洪时能排,旱时能补能灌,有利于全面提高现代化建设水平,改善水生态环境,提升水利发展水平,有利于从根本上改变河道的现状,创造良好的水环境。

2.2、河道是行洪的通道,河道的防洪安全、行洪畅通,对抗御洪水灾害具有重要作用

河道是水资源的载体,水资源是关系人类生存的一种最基本自然资源,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保护离不开河道这一重要载体。河道是生态环境的组成部分,在整个地球生态系统中,河流是连接陆地生态系统与海洋生态系统最重要的桥梁之一,是水生物、陆生物相互依赖的纽带,在提供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河流是文明的发祥地,发展经济的基础,生态系统的要素,景观的依托。河道的重要性集中体现在其功能的多样性。①行洪排涝功能;②蓄水灌溉功能;③供水发电功能;④渔业养殖功能;⑤旅游景观功能;⑥休闲娱乐功能;⑦航运功能;⑧纳污功能;⑨生态功能;⑩地质功能;11文化功能。因此,加强河道管理,保护水资源,是社会经济得以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2.3、河道管理是保证河道在汛期河水能顺利通过,保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需要,而且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还能够成为观赏的景观。

2.4、河道管理能形成对生态环境的有效控制

对河道进行管理,能解决河道淤积问题,改善水环境,河道的硬化,绿化能防止水土流失,佑护生态环境,有利于推动工程水利向生态水利、水环境水利、城市水利转变,使广大人民能真正享有水清、地绿、天蓝、宁静的生态环境。

2.5、河道管理能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河道管理是以清淤、防污、绿化、砌筑护岸为重点的综合性工程,通过管理整治将达到“水清、通畅、岸绿、景美”的治理目标,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为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

3水利河道治理与环境生态存在的关联性

3.1、水利河道治理是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生态的发展,倡导可持续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而水利河道治理作为河流整治的需要,也是推行可持续发展的一条途径,水利河道治理的好与不好,关系着生态环境的好与坏,两者之间关联性很强。对于环境复杂的地区,如果河流分支多又没有统一的流向,就会影响河道水流的走向,从而会导致河道不通,加之人们的生产生活用水污染严重,就会加剧河水污染,河流不通又污染严重,不光会影响河堤安全,又会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因此,做好水利河道治理是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3.2、水利河道治理是实现生态循环的需要

水利河道治理是改善生态循环的一个办法。在干旱地区,气候炎热,降水缺乏,大气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对于干旱地区的农业、工业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人们为了获取生产生活用水,就会过度开采地下水,由于过度开采,将会导致地下水资源开采过多,从而影响该地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但是,如果在干旱地区修建水利,改善河道,做好蓄水的准备,将可以在降水不足的季节引水灌溉农业,同时满足人们的生活用水,减少人们对地下水的开采,在降水多的季节,水利工程可以蓄水,降雨充沛的情况下,对河道进行治理,做到水资源的合理调整,降低发生洪水的危险。但是,如果河道遭到污水破坏,将会造成严重的水污染,影响生态环境,因此对于人们的生产生活污水要做好处理,对于污水未经处理排入河道的行为要进行处罚,及时清理河道,这样才能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达到生态循环的效果。

4、河道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1、责任落实机制不够完善

当前,我国已出现相关规定,明确指出在对河道进行管理过程中,应当是由多个部门共同管理有关工作的进行。然而,因为不同部门间缺乏良好的默契与配合,从而知识相关责任难以得到切实落实,使得有关工作难以高效进行。尤其是在一些支流或城区主河道等地方,常常出现严重的超标排放污水情况,使得当地水体受到严重污染,致使生态环境失衡,并受到严重破坏。

4.2、管理部门职能交叉,主体不明

流域管理机构作为水利厅派出机构,其职责是统一管理讨赖河流域甘肃省境内的水资源和河道。但由于体制因素,河道管理实行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原则,管理单位有流域机构、属地水务部门、国土、环保等多家单位,其各自在管理权限内行使管理职能,在河道管护范围土地管理、水生态保护、水污染防治、环境治理等方面,往往流域管理机构与属地部门出现职能交叉、主体不明、相互掣肘的情况,意见分歧时只能以协商、会议的办法去解决,棘手事情甚至长时间搁置,处理的时效性大打折扣。

4.3、沿线居民法律意识淡薄,破坏河道生态现象时有发生

由于利益驱动,沿线居民对河道生态保护意识还未提升到自觉行为,局限于个人利益层面,对涉河违法行为认识严重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中下游段沿河村、镇居民在村组建设及自建上经常私自入河开采砂石料,以降低建设成本;第二,向河道内、河坡、堤岸上倾倒生活垃圾、农作物秸秆及杂物等,更有甚者利用夜间直接将建筑垃圾倾倒于河滩或堤防外保护地带;第三,个别居民在河道管护范围内围垦河滩种植现象时有发生;第四,个别单位、企业未经审批许可,擅自将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排入河道。《水法》规定水行政管理主体和执法主体是县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水行政主管部门,是政府职能,但流域管理机构定性为事业单位,水行政执法权限缺乏必要保障,使诸多违法行为得不到严肃的查处,成为行政执法软肋,导致流域管理机构每年都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河道整治,以保护河道健康。河道管理人员曾多次深入社区、村、组,发放环境保护宣传单及河道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资料,但屡禁不止,收效甚微。

4.4、河道水网结构破坏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涉河工程限制了市内河流的连通性,部分河道出现滞留现象,降低了水体的自净功能。由于城市扩张使得锦州市中心城区大量河道陆续被填没,水面率下降,导致高度城市化地区非主干中小河道减少,河网水系结构趋于简单。

4.5、河流管理部门玩忽职守

为了提升我国城市河流的管理水平,早在上个世纪,国家立法机构就在实地考察我国城市河流之后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作为地方政府管理城市河流的有力依据,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很多城市河流往往由多个政府部门共同管理,在这样的管理模式下,很难顾及到各方的利益,使得应当承担责任的部门没有承担其应有的责任,反而却涉及到了过多的无关机构,城市河流管理乱象丛生。在城市河流管理方面,我国先后出台了《河道管理条例》以及《城市公用设施管理条例》等法规,对相应的问题都有规定的解决方案,避免河道管理出现问题。

4.6、城建工程建设对河道管理问题形成阻碍

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推动着城市建筑工程的不断增多,在各类建筑工程赶工的过程中不仅占用了大量的河道管理用地,更对不同地区造成了交通的阻碍和压力,使得河道管理工作难以高效的展开。河道管理工作亦会在城市工程假设的阻碍影响下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问题的积压使得一些城建工程占用河滩、护岸等地的现象进一步加剧,从而形成了河道管理问题与矛盾的恶性循环。

4.7、大量的围河造田工程弱化了河道管理工作

现阶段我国各个地方均秉承着“政绩工程”,各种以牺牲环境保护而换取短暂经济现象的工程项目不断增多,这严重违背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科学发展观。其中,利用上级拨款进行围河造田工程建设便是其中之一,其重点发展农业建设而忽视了对河道管理问题的有效解决与完善,这种经济发展模式无异于饮鸩止渴,其发展理念是及其错误的。长期的围河造田工程容易使得道滩涂湿地萎缩严重。不仅影响了生态环境,更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消极影响。在部分南方地区,倘若赶上汛期还会对农村地区人们的住房造成安全隐患。

5、完善河道管理工作的措施

5.1、构建完善的责任落实机制

在具体开展工作时,有关部门应当结合具体情况来设置专门的河道治理机构,其中结构的主要领导是由该地区的水行政主管部门担当。而且还需增加不同部门间的交流与配合,建立起健全的责任落实机制。再者,相关人员需要结合该地区的河道治理情况来开展仔细的研究,并开展具体工作安排,做到层层细分,责任到个人。此外,还应当建立起良好的沟通体制,增进不同部门间的交流与沟通,从而对不同部门间的信息进行共享。

5.2、河道管理部分职权移交属地管理,承担河道宏观管理和综合协调任务

以国家推行的“河长制”为支撑,依据属地管理原则,将370km讨赖河河道的水域岸线管理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以及执法监管等部分管理职权移交属地,可以有效将那些权属不清、主体不明、职责不清的事权分解落实到属地各对口行业部门,责任到人,最大限度地发挥行政权力,实现各种资源的整合和调配,提高依法治河的行政效率。而流域管理机构在充分吸收河长制先试先行省份的经验基础上,结合管理现状,发挥在落实河长制中的“指导、协调、监督、监测”四大职能,做到导向明确的参与和协调,负责河道宏观管理和综合协调任务,监督、协调属地各部门落实职责,逐步建立起流域机构与属地部门协调运转机制,形成主体明确、责任明晰、制度健全、运转高效的河道管理体系。

5.3、加大普法宣传力度

广泛开展河道管理方面的普法宣传活动,创新宣传方式,充分利用电视、报刊、网络等多种媒体,结合手机短信、微信公众平台等方式,提高宣传效果;重点加强对沿河群众、河道采砂、项目建设等与河道管理相关的单位或个人的宣传,增强相关人员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意识,进一步提高全社会河道管理意识和法制观念,努力营造河道管理人人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社会氛围,共同创建良好的河道管理秩序。

5.4、改善河道水网结构

疏通主干河道,实施河堤护坡工程,提高河网连通性,消除洪涝灾害,促进生态恢复。整体功能层面:主干河道与支流同时治理,加强水系连通性,对涉水工程合理选址。河道形态层面:水体流速较快的主干河道采用硬质材料护坡;水体流速较慢的次要河道运用生态措施护坡。生态建设层面:采取植物护坡、浮岛等生T态技术进行河岸整治。景观建设层面:结合城市规划方案,加强河滨带工程建设,修建防护林,形成完整景观体系。资源利用层面:处理好采砂与河道淤积的平衡关系,在河床稳定情况下最大程度开采河砂,以促进水流畅通。

5.5、提升日常工作中对河道的管理水平

如果说污染的治理是直接确保河流清澈的原因,那么日常监管体系的建立就是确保河流长期不出现问题的关键。要想确保河流的健康,就必须要把治理与监管良好地结合在一起。在这个过程中,政府水利部门的作用十分巨大,同时也承担着一部分的责任。在河流周边区域,有时需要面临相关单位施工的情况,对沿岸树木的砍伐,土地的开挖都要经过水利部门及其他相关的单位的审批,只有拥有正规施工许可的单位才能进行施工。

5.6、强化“绿色河道”建设

当前我国河道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影响多数涉及到环保问题,为此,加强绿色河道建设任务便势在必行。在实际工作实施中,绿色河道建设必须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加强对基础河道景观设计、堤岸设计和河流工程设计等。此外,水利部门还应成立专门的审查小组对绿色河道进行严格审查,进而确保工程建设符合我国水利工程中绿化标准。此外,各地方政府还应完善地方关于保护河道观景管理问题的规章制度,将“保护”作为河道管理的主要目标,实现的对河道水利功能的有效推进与建设。

5.7、加强水利检测工作的贯彻,落实相关安全措施

对于河道管理问题的有效推进,其首要的规划环节便是对各地区河道问题进行汇总分析。但从河道水体本身的污染程度而言,水利部分必须要加强对水利检测工作的贯彻和落实,对水体质量进行周期检测,唯有确保河道中的污染指数才能针对性的落实解决对策,从而保证当地人们的正常生活。对于一些具有严重污染的污水要进行及时的技术处理工作,加强良好河道生态系统的构成。另外,在对河道治理的工作中还需对河道进行安全措施的建设,如堤防和护岸等工程的设置,对一些违规的围河造田工程进行及时停止,并恢复河道的正常运作。

结束语

总之,在实际的河道治理工作中,工作人员应该积极对河道的整体状况进行了解依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有效的措施,同时,还要加强落实力度,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赵冬.城市化河道管理问题及对策[J].中国水能及电气化,2017,(03):43-45

[2]王斌.加强河道整治工程施工管理的措施[J].建筑知识,:1

[3]范元朝.河道综合整治工程项目建设管理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

[4]尚加涛,王竞.城市化进程中城区河道的整治与利用[J].四川建材,2015,41(02):13-14

[5]李强.对城镇河道生态治理与水土保持问题进行探究[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4,42(10):158-160

[6]江峰,方占平.分析山区河道规划治理问题[J].科技资讯,2014,(03):94+96.

[7]李世文,邹吉宝.浅谈河道管理存在的问题与生态治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02):183

[8]周鹏程.城市河道景观设计研究[D].北京服装学院,2013

[9]谢琼,王红瑞,柳长顺,高媛媛.城市化快速进程中河道利用与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资源科学,2012,34(03):424-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