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0-04-14
/ 3

中西医结合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观察

张群李谨罗四维朱普堂余胜富王琴

张群李谨罗四维朱普堂余胜富王琴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十堰442000)

作者简介:张群(1971.11-),女,天津市人,副主任医师,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耳鼻咽喉科学方向,工作单位: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通讯作者:罗四维。

【摘要】目的:比较观察辛芩颗粒和开瑞坦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101例变应性鼻炎病例,随机分为三组,治疗组(35例)辛芩颗粒联合开瑞坦口服,对照组A(32例)给予开瑞坦口服,对照组B(34例)给予辛芩颗粒口服。疗程均为30天。分别于疗程结束后第1天、30天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停药后第1天,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A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B总有效率为85.3%,三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后第30天,治疗组症状改善总有效率为91.4%,对照组A总有效率71.9%,对照组B总有效率为67.6%,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芩颗粒联合开瑞坦对变化性鼻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临床上值得推广。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开瑞坦;辛芩颗粒;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R246.8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455(2010)10-0045-02

变应性鼻炎(AllergicRhinitis,简称AR)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病之一,近年来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分为常年性和季节性,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如不及时治疗可继发鼻窦炎、分泌性中耳炎、哮喘等多种并发症。2007年3月~2009年3月,我科采用辛芩颗粒联合开瑞坦治疗变应性鼻炎101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1.1.1入选标准:参照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变应性鼻炎的诊治原则和推荐方案[1](2004年,兰州)中所推荐的诊断标准。症状为鼻痒、打喷嚏、流清涕、鼻黏膜苍白水肿4个主要表现,1年内发病日数累积超过6个月,病程至少1年。排除伴有鼻中隔偏曲、鼻息肉、哮喘病例及并发严重心、肝、肾、血液等系统疾病的患者;排除不能配合治疗的患者;排除妊娠和哺乳期妇女及对多种药物过敏者。

1.1.2选择我科门诊2007年3月~2009年3月就诊的6~62岁变应性鼻炎患者10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辛芩颗粒联合开瑞坦共同治疗,男19例,女16例,平均年龄42.5岁,病程为1~8年,平均4.32年;对照组A32例,单用开瑞坦口服治疗,男16例,女16例,平均年龄41.6岁,病程1~8年,平均4.05年;对照组B34例,单用辛芩颗粒治疗,男19例,女15例,平均年龄39.8岁,病程1.2~7.8年,平均3.98年,3组年龄、性别、病程及入组前症状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治疗组给予辛芩颗粒(由上海中医大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31020014)1组方:一次15g,一日3次,小儿减半,温水冲服;同时口服开瑞坦10mg一日一次,睡前半小时,12岁以下儿童减半;对照组A,仅给予开瑞坦口服;对照组B仅给予辛芩颗粒口服。30天为一个疗程,服药期间停止其它一切治疗。

1.3疗效评定标准

1.3.1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制定的变应性鼻炎疗效标准进行评定[2]。根据症状轻重分为4级计分。0分:无症状;1分:症状轻,间断鼻痒、喷嚏1次3~9个,但易鼻塞,每日擤鼻次数≤4次;2分:症状明显,鼻痒有蚁行感,但可忍受,喷嚏1次10~14个,有明显鼻塞,每日擤鼻次数5~9次;3分:症状重,鼻痒蚁行感难以忍受。喷嚏1次≥15个,鼻塞重,几乎全天张口呼吸,每日擤鼻次数≥10次。

1.3.2于治疗结束后第1天及第30天对3组病例分别积分。0、1分为显效;2分为有效;3分为无效,并行统计学处理。于治疗结束后第1天及第30天,对3组病例分别积分。0、1分为显效;2分为有效;3分为无效,并行统计学处理。

1.3.3安全性评估:主要包括临床试验中不良反应事件(adverseevent,AE)及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drugreaction,ADR)。AE指在临床试验中发生的任何不良事件,这种事件不一定与研究药物有关。ADR是与研究药物肯定有关,很可能有关和可能能有关的不良事件,不良事件分为严重和一般不良事件,不良反应亦然。

1.3.4统计处理:进行x2检验。对治疗后1天及30天时各组的疗效进行两两比较,P<0.05被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3组疗效比较(见表1,2)。

表1、表2表明辛芩颗粒和开瑞坦的联合用药对变应性鼻炎的疗效优于单独用药。

.

与对照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在不良反应方面3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3组均有少于2例的轻度不良反应。治疗组2例占5.7%;对照组A1例,占3.1%,对照组B2例,占6.0%,均表现为困倦、口干。均无特殊处理,停药后消失。

3讨论

变应性鼻炎是发生在鼻腔黏膜的由于特异性过敏原刺激所导致的I型变态反应性疾病。近年来,变应性鼻炎的发病率有不断上升和低龄化的趋势。它还是各种过敏性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疾病,约占50%[2],西医学认为,AR是Th2细胞因子相对于Th1细胞因子占优势的结果。现代医学研究表明AR的发病机制为:①在变应原的作用下,特应性机体可产生免疫球蛋白E(IgE),使机体致敏。②当机体再次接触变应原时,发生抗原抗体结合,引起细胞内环磷酸腺苷(cAMP)与环磷酸鸟苷(cGMP)的比值下降,介质细胞脱颗粒释放大量生物活性介质(组胺、激肽、白三烯、前列腺素、细胞趋化因子等)。③鼻黏膜组织反应:容易血管扩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嗜酸细胞浸润、腺体分泌亢进、感觉末梢受到刺激。这些病理变化结果表现为鼻黏膜苍白水肿、流清水涕、鼻塞喷嚏等相应临床症状。

AR在中医嘱“鼻鼽”范畴。《刘河间医学六书·素问玄机原病式》对其病名做了解释:“鼽者,鼻出清涕也”。“嚏,鼻因痒而气喷作于声也。”其病位在鼻,但与肺脾肾密切相关,认为鼻鼽的病因病机为肺脾肾阳气虚损,风寒异气乘虚而犯,水湿邪浊停滞鼻窍而致。脾气虚弱,湿浊难化,上泛于鼻,故涕白粘,鼻甲淡白肿胀或致生息肉。故患鼻鼽者肺常不足,卫外不固,风寒之邪易乘虚而入,入里化热,客于鼻窍而发病。或因先天不足加之后天失养,故AR以肺气虚者居多,脾肾虚者次之,其发病常寒热虚实并见,缠绵难愈。故本病的发生与风寒之邪外袭,肺脾肾内虚密切相关。肺脾肾内虚,过敏体质为内因,过敏因素或风寒之邪为诱因。去除过敏因素是治疗的一个方面,疏风清热,宣肺通窍为治疗的又一方面。

目前西医对AR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主要以抗过敏为主,常用药物有抗组胺H1受体药物和糖皮质激素药物。对于鼻腔结构异常如鼻中隔偏曲、鼻甲肥大或生长鼻息肉等影响鼻腔的通气引流,使变应原易于在鼻内积聚,炎性介质在鼻内滞留的时间延长,加重鼻粘膜的高反应性,通过鼻内结构正常化手术恢复鼻腔的正常结构,改善鼻腔的通气功能,对控制AR的发作亦有重要意义[3]。我们此次入选的病例均为不存在鼻腔结构异常,即无需手术治疗的AR病例。

AR发病机制复杂,I型变态反应在变应性鼻炎发病中起主要作用,由肥大细胞和嗜碱细胞释放的组胺通过H1受体作用于靶细胞,产生AR的症状和体征。开瑞坦(又名克敏能,化学名氯雷他定,上海先灵葆雅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是第三代抗组织胺药,为一种新型的长效、高度选择外周H1受体拮抗剂,对肾上腺素能受体和乙酰胆碱受体无作用,能稳定肥大细胞细胞膜,抑制嗜酸细胞趋化,抑制黏附分子的表达,抵制白细胞介素IL-6、IL-8的产生和白三烯的形成[4]。它作为第三代抗组胺药具有起效快,疗效显著、选择性高、心脏毒性低等特点。而且不通过血脑屏障,不会产生明显的中枢抑制作用,因此无嗜睡作用,不影响人的行为、学习和生活质量。目前被认为是治疗I型变态反应疾病比较安全有效的药物。

中医认为,变应性鼻炎多由肺、脾、肾三脏虚损,正气虚弱,卫表不固,感受风寒邪时发病。辛芩颗粒即是在此理论的基础上拟定的。该方主要由黄芪、白术、防风、荆芥、白芷、桂枝、苍耳子、石菖蒲、细辛、黄芩等中药组成。方中细辛芳香通窍,黄芩苦寒清热为君药,具有清热通窍、化浊止痛的功效;荆芥、白芷芳香通窍,疏风止痒;桂枝、苍耳子、石菖蒲辛窜通窍,散风止痛,为臣药;黄芪、白术、防风有玉屏风散之功效,为补肺固表之用。经临床验证,该方组方精妙,既能益气固表,又能疏风散邪。其中黄芪、白术、防风能扶正祛邪,使本方又具有预防复发之作用。本方清热通窍、散风止痒祛痛,并散而不越,补而不滞,故对过敏性鼻炎及表虚感冒有明显疗效。现代医学研究已证明:辛芩颗粒有抗过敏作用[5],对被动过敏反应和主动过敏反应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肥大细胞颗粒,过敏介质直接对效应器官的作用也显示出较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且对人体其它功能有调节作用,可改善鼻痒、打喷嚏、鼻塞流涕等症状。

经我们临床验证,对照组A单独应用开瑞坦及对照组B单独应用辛芩颗粒,与治疗组应用开瑞坦联合辛芩颗粒在一个疗程后均有明显效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虽然更高,但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用30天后再总结疗效,发现治疗组远期疗效更稳定,停药后复发率低。单独应用开瑞坦或辛苓颗粒在治疗期间效果尚好,停药后较易复发。三组疗效经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辛芩颗粒方中诸药合用,可使卫表固,邪气去而鼻窍通,既能缓解机体过敏症状,又调节患者免疫力,增强其抗过敏能力。与开瑞坦联合应用能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且二药经临床多方验证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变应性鼻炎的诊治原则和推荐方案(2004年,兰州)[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5,40(3):166-167

[2]殷明德.变应性鼻炎:全球性健康问题[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2,16(5):195

[3]ScavuzzoMC,RoeehiV,FattoriB,etal.Cytokinesecretioninnasalmucusofnormalsubjectsandpatientswithallergicrhinitis[J].BiomedPharmacother,2003,57:366-371

[4]王媛,赵长青,安云芳,等.布地奈德和氯雷他定联合治疗常年变应性鼻炎疗效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07,36(3):261-262

[5]李许娜,李浩.固本祛风汤对变应性鼻炎肠鼠模型免疫功能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杂志,2008,16(5):331-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