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流产在带器妊娠中运用的临床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药物流产在带器妊娠中运用的临床观察

李京

李京

(福建福安市计划生育服务站355000)

【摘要】目的:观察药物流产在带器宫内早孕中运用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1.观察对象:2007年1月-2014年12月8年间来我站药物流产的健康育龄妇女随机选择46例,为对照组。带器妊娠早孕药物流产的育龄妇女46例为观察组,观察组对象均符合以下条件条件:(1)B超检查为有尾丝的宫内节育器下移,下移的节育器上缘距孕囊下缘≥1.0cm。(2)妇科检查宫颈口处均可见节育器尾丝。两组对象均停经≤49天,B超检查确诊为宫内早孕,且孕囊直径≤2.0cm;无异常阴道出血等先兆流产表现;既往月经规律,近三个月内未曾服用任何甾体类药物。妇科检查无滴虫、霉菌,血常规检查正常。2.用药方法:两组对象的服药方法相同,即米非司酮:上午8点50mg口服,晚上8点25mg口服,共两天。第3天上午8点到我站空腹顿服米索前列醇0.6mg(3片).观察组在服用米索前列醇后即在B超指示下,按手术常规用取环器取出已下移的宫内节育器,未影响宫内的孕囊结构,留站观察6小时,记录阴道出血量、孕囊排出等情况。3.观察内容:观察两组对象的阴道出血时间、大于月经量的出血天数、转经时间、刮宫率和完全流产率。结果:节育器下移带器宫内妊娠后行药物流产的对象,其阴道出血时间、大于月经量的出血天数、转经时间、刮宫率和完全流产率与对照组相比,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节育器下移带器宫内妊娠后行药物流产并不降低药物流产的成功率,药物流产的副作用也未增加。对节育器下移带器妊娠育龄妇女,要求药物流产,无其它禁忌症的可行药物流产。

【中图分类号】R7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2-0055-02

与传统的负压吸宫术相比,药物流产终止妊娠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避孕失败补救措施。药物流产主要用于停经≤49天的宫内早孕,由于其相对痛苦较小、方便、经济,在临床上已得到广泛应用,药物流产成功率达90%。我站在2007年1月-2014年12月8年间我站共完成早孕药物流产2632例,其中带器宫内妊娠药物流产46例(46例宫内节育器均为有尾丝的宫内节育器且已下移),回顾性观察分析药物流产在带器宫内早孕中运用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1.观察对象及分组:

2007年1月-2014年12月8年间来我站药物流产的育龄妇女2632例,随机选择健康育龄妇女46例为对照组。8年间来我站就诊的带器妊娠早孕对象共128例,选择符合以下条件的46例行药物流产:1.B超检查为有尾丝的宫内节育器下移,下移的节育器上缘距孕囊下缘≥1.0cm。2.妇科检查宫颈口处均可见节育器尾丝。这46例为观察组。

两组对象年龄均≥18岁且≦40岁;停经≤49天,B超检查确诊为宫内早孕,且孕囊直径≤2.0cm;无异常阴道出血等先兆流产表现;既往月经规律,近三个月内未曾服用任何甾体类药物。妇科检查无滴虫、霉菌,血常规检查正常。

2.用药方法

2.1两组对象的服药方法相同,即北京紫竹药业生产的米非司酮:上午8点50mg口服,晚上8点25mg口服,共两天。第3天上午8点到我站空腹顿服米索前列醇0.6mg(3片)后留站观察6小时,记录阴道出血、孕囊排出等情况。

2.2观察组在服用米索前列醇后即在B超指示下,按手术常规用取环器夹取已下移的宫内节育器尾丝,取出宫内节育器,未影响宫内的孕囊结构,留站观察6小时,记录阴道出血量、孕囊排出等情况。

2.3胚囊排出后,留站观察1小时后离站,预约第15天随访,并服用抗生素及新生化颗粒3天。

3.观察内容

3.1两组对象用药第7天(孕囊未排出者)或第15天(孕囊排出者)及恢复月经后第7天来我站复查,询问出血情况,记录出血天数、阴道出血量及转经天数,并行B超检查,对流产效果做出评价。

3.2疗效评定标准

(1)完全流产:用药后胚囊完整排出,或未见完整胚囊,但出血自行停止,子宫恢复正常,B超显示正常者。

(2)不全流产:用药后胚囊自然排出,但因出血多,或出血时间长而刮宫者。

(3)失败:用药第8天诊断继续妊娠,或胚胎停止发育,最终采用吸宫术者。

3.3刮宫标准

阴道出血超过平时月经量1倍,月经恢复后7天B超检查仍有残留物或仍有反复少量阴道出血。

4.统计方法

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5.结果分析

5.1一般情况

两组年龄、停经天数及孕囊直径均无显著性差异,见表1

如表中所示,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转经天数观察组为32.6天,对照组为32.8天,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为14.8天,对照组为14.3天,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于月经量的出血天数观察组为2.7天,对照组为2.5天,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刮宫率观察组为8.7%,对照组为6.5%,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完全流产率观察组为91.3%,对照组为93.4%,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6.讨论

米非司酮是一种类固醇类的抗孕激素制剂,具有抗孕激素及抗糖皮质激素作用,其作用机制(1)能与内源性孕酮竞争结合受体,产生较强的抗孕酮作用,使孕酮水平下降或阻断其作用,使蜕膜、绒毛组织变性,促黄体生成素水平下降,使黄体溶解,胚囊死亡,妊娠物易于从附着部位剥脱分离。(2)可引起子宫内膜释放前列腺素,促进宫颈软化和诱发宫缩,促进蜕膜、绒毛组织变性坏死,胚胎变性剥离,从而阻止胚胎发育;可导致出血和流产。米索前列醇是前列腺素类似物,具有子宫兴奋和宫颈软化的作用,使受抗孕激素作用而坏死的胚囊及绒毛排出宫腔外,达到流产的目的。带器妊娠是药物流产的禁忌症。经过这几年的尝试,我们发现对特定的带器妊娠对象(如:有尾丝的宫内节育器),药物流产配合B超指示下取器,相对痛苦小、经济,仍不失为一种可选的好办法,尤其对人工流产手术高危人群:瘢痕子宫带器妊娠,哺乳期子宫带器妊娠,子宫极度倾屈带器妊娠、多次人工流产史对手术流产有恐惧和顾虑心理者。而且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有软化宫颈的作用,有利于宫内节育器的取出。选择节育器下移的带器妊娠对象;在B超指引下取器,不破坏孕囊结构;能配合随诊的对象是带器妊娠运用药物流产成功的关键。本观察只限于下移的有尾丝的宫内节育器,今后在临床上对下移的其它宫内节育器也做尝试性观察可行性和有效性。

本观察病例较少,今后还需扩大样本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谢幸、苟文丽主编的第8版《妇产科学》Page384.

[2]张惜阴主编的《实用妇产科学》Page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