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输液外渗的预防与处理毛海燕于彦玲

/ 2

静脉输液外渗的预防与处理毛海燕于彦玲

毛海燕于彦玲

毛海燕于彦玲(奇台县人民医院新疆奇台831800)

【关键词】静脉输液外渗预防处理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2-0283-02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护理广泛应用的主要给药方法,是临床广泛应用于防治疾病及抢救危重病人一种迅速有效的给药途径。静脉输液外渗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经常遇到的护理问题,一旦发生,如果不采取积极正确的措施,将会发生严重的后果,所以认真分析发生静脉输液外渗的原因,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及相应的护理对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如不采取积极正确的护理措施,轻者可导致局部组织疼痛、肿胀;重者可导致组织溃疡、坏死甚至影响给药,加重病人痛苦及不满情绪,加重医患矛盾。因此静脉输液外渗的预防和处理显得尤为重要。针对液体外渗,我们应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和相应的护理

静脉输液外渗的预防

1.1掌握静脉穿刺一次性成功率,护士平时注意加强基本功的训练,力求一针见血,穿刺时避开关节,穿刺成功后妥善固定好针头,同一静脉尽量避免多次穿刺,对于小儿及昏迷等不合作患者局部肢体用夹板固定加以观察。

1.2正确的选择静脉、选择合适的血管,对于长期输液着,一般由远端到近端常选择四肢末梢充盈,弹性好回流通畅,管腔较大,便于穿刺和观察的血管。应避开有炎症,硬结,有病变肢体或皮肤病的部位进针。其次,评估静脉血管的弹性、粗细及位置,据血管选择合适的头皮针,穿刺成功后,用合适的胶布固定,当输注高浓度的药物或对血管刺激性强的药物,应选择粗而直的血管穿刺,并交替使用静脉,切忌连续多次使用。如果使用同一条血管,应保证其得以修复,如果需要长期输液,应尽量使用留置针,由于套管针可留置血管内,因其柔韧性好不会因患者体位改变或者躁动发生渗液。避免反复穿刺,保护血管。

其柔韧性好不会因患者体位改变或者躁动发生渗液。避免反复穿刺,保护血管。

1.3掌握药物的性能及特点、以及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护士应在日常工作中注意药物输入浓度计速度,使用浓度高刺激大的药物时,尤其是化疗药物,输注前应以生理盐水建立静脉通路观察5—10min,必须确保针头在血管内才能滴入药;确定静脉滴注通畅,无外渗后方可。

1.4加强护士责任心,护士应多巡视,特别危重患者,巡视时发现药物外渗,立即更换注射部位,输注化疗药物或其他容易引起组织坏死的药物时,要进行床头交接班,密切观察身体部位,尽量减少药物对局部组织的损伤。

1.5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宣教,输液过程中要向患者和家属说明,要求患者尽量减少活动,并指导自我观察,有家属陪得教会家属正确照顾方法。如果出现注射部位疼痛、肿胀,及时向护理人员报告。

1.6正确拔针和按压,输液完毕关紧调节器,除去胶布,快递拔针,在针头拔出血管壁后用三指按压法按压。用棉签沿血管方向按压针眼,直至不出血为止,一般时间为3—5min,有凝血机制障碍者要延长按压时间,切忌揉搓按压部位,减少局部淤血,正确拔针和按压可避免损失血管,防止再次输液时发生渗漏。

静脉输液外渗的处理

2.1如果发生药物外渗,应立即停止输液,拔针前应尽量抽出外渗的细胞毒性药物,并应用相应的拮抗剂,从原静脉通路注入或外渗局部皮肤皮下注射。使用拮抗剂更容易接近细胞毒药物,起到最佳效果如: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20—30cm。

2.2热敷主要适用于25%硫酸镁置于无菌纱布。贴于外渗部位,保持纱布湿润,每10-20分钟更换一次,以促进局部组织水肿吸收消退,达到消肿止痛作用,但拔针后不可立即热敷,以免引起皮下出血。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抗癌药物外渗后禁用热敷,植物碱类抗癌药物局部冷敷会加重其毒性。

2.3冷敷:可减轻皮肤损坏程度,可使局部出血疼痛,须在24小时内进行,化疗药物外渗用20%-40%碳酸氢钠冷敷治疗,也取得较好效果。

2.4中药湿敷,主要用于长期静脉注射的药物氯化钾、红霉素、10%葡萄糖酸钙等致注射部位静脉壁炎性渗出而引起的炎症症状,采取中药湿敷取得较好效果,减轻病人痛苦。

2.5手术处理:一旦发生外渗且保守治疗失败而形成溃疡者需请整形外科会诊,彻底清创或植皮整形术以保证肢体功能和外观。

2.6小范围的外渗:外渗的药液对组织刺激性小,容易吸收的,如普通的药液、辅助治疗的药液,可以用湿热敷或用95%的酒精,50%的硫酸镁湿敷,肿胀很快就会消退,如果所剩的药液不多,可以一边观察,一边湿敷,如不再继续外渗,可以坚持到输液完成。输入的药液为血管活性药物,局部肿胀虽不明显,但发红苍白疼痛明显的必须立即更换注射部位,局部可用95%酒精,持续湿敷,红肿也会很快消失。

2.7大范围外渗:输入的药液为刺激性大的药液,如在四肢,局部制动,抬高患肢,用50%的硫酸镁或95%的酒精持续湿敷,配合理疗,局部封闭,亦可用相对应的药物相拮抗,如缩血管药物多巴胺、间羟胺,去甲肾上腺素素等外渗可以用酚妥拉明、硝酸甘油、地塞米松。钙剂可用50%硫酸镁、山莨菪碱湿敷。

2.8心理指导:向病人解释对药物外渗处理的重要性,要求病人积极配合治疗,解除思想压力,争取尽快恢复健康状态。

所以在临床工作中护士要不断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增强患者对护理工作者的信任度,才能使护理工作做得更出色。

参考文献

[1]卢岳青,张红月.老年患者静脉保护措施应用的临床观察.中华护理杂志,1996,31(12):712-713.

[2]陈美珠,孔祥澍。护理行为对静脉输液外溢影响因素的探讨.护理学杂志,1996,11(2):65-67

[3]吕金萍.套管针在烧伤病人输液中的应用.中华护理杂志,1998,33(4):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