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鼠瘢痕疙瘩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 2

裸鼠瘢痕疙瘩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陈春霖1赵葳蕤1罗盛康2(通讯作者)

陈春霖1赵葳蕤1罗盛康2(通讯作者)

(1广东医学院广东湛江524023)

(2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整形外科广东广州510317)

【中图分类号】R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5)21-0004-02

增生性瘢痕或者瘢痕疙瘩是各种创伤后所引起的正常皮肤组织的外观形态和组织病理学改变的统称,它是人体创伤修复过程中的副产物。而瘢痕疙瘩是一类比较特殊的瘢痕,一般表现为高出周围正常皮肤的、超出原损伤部位的持续性生长的肿块,并多伴有红、痒、局部疼痛等症状,同时也会影响运动功能,对患者的心理和生活都造成很大影响。目前临床上通常采用手术切除或者类固醇注射等方式进行治疗,但复发率较高,无法解决患者的问题。如何治愈瘢痕疙瘩一直困扰着整形外科医生。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动物无法形成瘢痕,缺乏一个理想的动物模型。裸鼠增生性瘢痕实验模型的建立,为人们研究瘢痕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平台。我们在查阅大量国内外资料的基础上,就裸鼠增生性瘢痕实验模型的建立及应用做一综述。

1.瘢痕疙瘩直接移植于裸鼠

1985年,sheltlar[1]等首次将去上皮的人瘢痕疙瘩组织移植到裸鼠背部皮下,术后定期取出移植物进行组织学检测,光镜结果提示:所有植入瘢痕能够维持原有的活性和组织学特性,未观察到细胞变性和炎性浸润,没有出现排斥或死亡。Estrem[2]等取得瘢痕疙瘩后进行人成纤维细胞原代培养并移植到裸鼠皮下,移植前后均无显著性差异,从侧面证实了sheltlar的结论,还说明成纤维细胞在裸鼠体内仍具有形成大量胶原的能力,为建立瘢痕疙瘩动物模型提供了参考。Hayward等[3]以无胸腺大鼠作为载体,且移植区域选择在带有血管蒂的皮瓣中,12个月之后,无胸腺大鼠体内的移植物基本存活,但移植后的成纤维细胞活性显著下降。

2.人正常皮肤移植于裸鼠

Robb等[4]选择人的正常皮肤组织移植到裸鼠背部,在4周后予深度烧伤,3、6月后进行取样观察,宏观观察和组织学检测提示:移植物的存活率及创面的愈合过程与人体接近,且黑色人种皮肤在烧伤愈合后所形成的瘢痕较为显著,这一点与瘢痕疙瘩或增生性瘢痕的流行病学特征相一致。国内杨东运等[5]较早报道了类似的研究,认为该模型可控性和可比性明显优于其他动物模型,且能观察创伤到Hs形成的全过程,有助于对Hs的发病机制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3.利用人正常皮肤移植后脱落形成增生性瘢痕(AnalogofhypertrophicscarAHS)

该模型最早由国内杨东运等[6]报道,他们通过移植人正常皮肤制造创面来构建瘢痕模型时,无意中观察到个别没有烧伤的区域表面逐渐干痂,脱落后形成更为明显的瘢痕增生。按现有研究推断,移植人类皮肤于裸鼠体表不会出现排斥,移植物会保持原有特性长时间存活,但通过该实验却出现了类似于迟发性异种移植的排斥反应,而且在移植物脱落后,该创面形成了类似于人的增生性瘢痕。因此,杨东运等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他们在裸鼠背部移植了人的全厚皮肤,并以移植裸鼠的自体皮肤作为对照组,皮片存活后定期观察皮片结痂脱落及继发的瘢痕增生,然后鉴定HS的组织学来源,通过3H-脯氨酸掺入法和MMT比色法测定其增殖率及胶原的合成活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持续时间长,瘢痕增生明显,具有类似于人增生性瘢痕的组织学和遗传学特点,并且在胶原合成活性及细胞增殖方面也没有显著差异,能够观察到增生性瘢痕的形成全过程,是一种相对较理想的增生性瘢痕动物模型。而以此为基础,进一步证实了人皮肤真皮层对于增生性瘢痕的形成起到了较为显著的作用。

4.利用组织工程技术构建瘢痕疙瘩动物模型

汪海滨等[7]早在2004年就提出将HS或K组织进行原代培养,种植到可降解的生物支架上,通过运用组织工程技术移植到实验动物皮下,构建瘢痕疙瘩动物模型。其在2005年[8]通过进一步研究,提出以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PLGA)作为组织工程支架,将人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种植在裸鼠皮下,对侧为对照组,术后裸鼠全部成活。术后24周在裸鼠皮下形成较明显的瘢痕疙瘩,并在电镜下可观察植入物,发现纤维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同时存在,细胞特性基本保持不变。从而得出结论:PLGA具有较好的细胞亲和性,通过组织工程技术形成的细胞支架复合体在裸鼠体内可形成较明显的瘢痕疙瘩,该动物模型值得深入探讨。

以裸鼠为载体的瘢痕疙瘩动物模型存在众多的优点,如:动物体型小,成熟早,生长周期短,性情温顺,饲养条件较成熟,国内大部分动物中心均可饲养,且其呈裸体外表,易于进行试验观察;裸鼠先天性无胸腺,T细胞免疫低下,大大降低了移植物的排斥反应,易于移植物成活。裸鼠一直以来都被视作优良的动物载体,并最早用于增生性瘢痕或瘢痕疙瘩的实验动物。但其缺点也较为明显:体型小因此限制了移植物的大小,对饲养的要求相对较高,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其应用,且裸鼠并不是绝对的免疫缺陷。应用组织工程技术构建瘢痕疙瘩动物模型是目前较为有价值的研究方向,但如何完整地重现从细胞到瘢痕疙瘩的过程,对移植的细胞进行活体标记,是限制该方法应用的一个方面,也是我们未来可以考虑深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ShetlarMR,ShetlarCL,HendricksL,etal.Theuseofathymicnudemiceforthestudyofhumankeloids[J].ExperimentalBiologyandMedicine,1985,179(4):549-552.

[2]EstremSA,DomayerM,BardachJ,etal.Implantationofhumankeloidintoathymicmice[J].TheLaryngoscope,1987,97(10):1214-1218.

[3]HaywardPG,LinaresHA,EvansMJ,etal.Amodelofhumankeloidusingthenude(athymic)rat[C]//Surg.Forum.1991,42:612.

[4]RobbEC,WaymackP,WardenGD,etal.Anewmodelforstudyingthedevelopmentofhumanhypertrophicburnscarformation[J].JournalofBurnCare&Research,1987,8(5):371-375.

[5]杨东运,李世荣,李钢,等.新型增生性瘢痕裸鼠动物模型的建立[J].中华烧伤杂志,2004,20(2):82-84.

[6]杨东运,李世荣,李钢,等.人皮肤移植增生性瘢痕裸鼠模型的建立[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4,26(10):899-901.

[7]汪海滨,罗盛康.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动物模型与临床应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4,8(5):940-941.

[8]汪海滨,罗盛康.应用组织工程方法构建瘢痕疙瘩模型[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5,25(7):815-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