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春老中医治疗白塞病经验介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8-18
/ 2

王文春老中医治疗白塞病经验介绍

金刚王思农张博

金刚王思农(通讯作者)张博(甘肃中医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摘要】白塞病是一种临床难治疾病,由于病程缠绵,易于反复,给患者身心带来极大痛苦,王文春老中医在临床诊疗中认为白塞病的病机主要是由于素体肝郁、脾虚、肺肾阴亏,复遇风温、湿热邪气外侵,阻于黏膜、肌肤、关节,熏蒸气血,以致经络阻隔,气血凝滞所致[1]。治疗方面当以滋阴降火,调和阴阳为主,自拟方药治疗,临床疗效满意。

【关键词】白塞病滋阴降火调和阴阳

【中图分类号】R24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8-0317-02

白塞病又称为白塞综合征、贝赫切特综合征,是一种全身性、慢性、血管炎性疾病,临床上以反复发作的口、眼、生殖器和皮肤损害为特征的细小血管炎症改变,病变严重时可累及大、中血管,出现多系统、多脏器损害。[2]相当于中医“狐惑病”、“湿蠹病”范畴。由于本病病情呈反复发作和缓解的交替过程,且病因病机尚未完全阐明,因此一直是临床研究的难点问题。

王文春老中医一生热衷中医事业,从事医疗、教学、科研五十余年,临床经验丰富,擅于运用中医理论指导外科杂病的辨证论治,无论是在临床实践,还是教学科研方面,都形成了自己独到的一套学术思想和学术经验,在白塞病治疗方面更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现将王老治疗白塞病的成功经验总结介绍如下:

1.白塞病之病因病机

关于白塞病发病的病因病机,早在《诸病源候论.湿蠹候》中就有论述:“湿蠹病,出脾胃虚弱,为水湿所乘……多因下利不止,或时病后,客热结腹内所为。其状不能饮食,忽忽喜睡,绵绵微热,骨节沉重。齿无色,齿上尽白,细疮如粟。若上唇生疮,是虫食五脏,则心烦懊;若下唇生疮,是虫食下部,则肛门烂开。甚者脏腑皆被食,齿上下悉生疮,齿色紫黑……皆由水气也。”[1]《千金方》记载“狐惑由湿毒气所为也”。《医宗金鉴》中说:“因伤寒病后,余毒与湿虫之为害也”。《医贯》云:“湿热久停,蒸腐气血而成瘀虫,于是风化所腐而成”。关于其发病机理,王老认为本病多由于长期忧思郁怒,过度劳累,睡眠不足等导致肝郁、脾虚、肺肾阴亏,复因正气虚弱,风温、湿热邪气外侵,阻于黏膜、肌肤、关节,熏蒸气血,以致经络阻隔,气血凝滞所致。

2.白塞病之治法用药

对于白塞病的治疗,王老坚持以滋阴降火,调和阴阳立法,自拟方药治疗,效果甚好。基本处方为:鸡血藤15g首乌藤15g钩藤15g沙参30g石斛20g菟丝子12g车前子12g。方中重用补阴药物如沙参、石斛等以滋肺肾之阴,兼以清热。《本经》记载沙参具有“除寒热,补中,益肺气”的功效。据《本草备至》记载,石斛具有“驱解虚热,益精强阴“的功效。根据“善补阴者,必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理论,在滋阴的同时配伍以少量补阳药物如菟丝子以滋补肾阳,以达阳中求阴的目的;再佐以钩藤、鸡血藤以散肝郁,清肝热,舒经络,止痹痛;配伍首乌藤养心安神;另予车前子、苡米等健脾除湿,通经络。除上述基本药物外,若早期热盛,加银花、连翘;若有眼部损害者加密蒙花、青葙子、木贼草;若骨节酸痛者,加羌活、独活、威灵仙、虎杖;若皮肤结节红斑者,加泽兰、桃仁、川牛膝;若夜寐不安者,加五味子、酸枣仁、夜交藤等。

3.病案举例

李兰丽,女,40岁。2001.8.23初诊。主诉:口腔反复溃疡7年。

初诊:患者自诉七年来口腔反复溃疡,曾在当地医院及兰医附属医院就诊,诊断为“白塞氏综合症”,用强以松,每日50mg,并配合中药治疗,症状时轻时重,一直未稳定。体查及问诊:查手足部发凉,腿痛,有时头晕头疼,口腔连续、不断发生溃疡,彼此起伏,同时经常伴有腹泻,便溏,腰酸腰痛,舌质淡红,舌苔白,脉寸关弦,尺沉细。诊断:白塞氏综合症。治则:滋阴降火,调和阴阳。

方药:红藤15g,鸡血藤15g,首乌藤15g,钩藤15g,沙参30g,石斛15g,菟丝子12g,女贞子15g,枸杞子10g,车前子15g,金银花20g,5付,水煎服,日一剂。强以松,每日50mg顿服。

二诊:2001年8月28患者自诉服药后,症状有所减轻,体温恢复正常,视力较前好转。舌质淡,苔薄白,脉弱。治则:滋阴降火,调和阴阳。方药:

鸡血藤15g,首乌藤15g,天仙藤15g,钩藤15g,土获苓15g,苡米15g,丹参15g,沙参15g,赤芍10g,菟丝子10g,石斛10g,车前子15g。36付,水煎服,日一剂。

三诊:2001.10.2经服中药治疗后,症状减退,逐渐减少激素,治疗两个月后口腔溃疡痊愈,左眼视力恢复了0.6,强的松,减至每日10mg,,继续治疗。

治则:滋阴降火,调和阴阳。方药:鸡血藤15g,首乌藤15g,天仙藤15g,钩藤15g,土获苓15g,苡米15g,丹参15g,沙参15g,赤芍10g,菟丝子10g,石斛10g,车前子15g,女贞子15g,麦冬10g,灵仙15g。共进30付,水煎服,日一剂,前述诸症均消,疾病临床治愈。

4.体会

白塞病作为一种临床难治性疾病,发病多以青壮年为主,在我国以女性多见,而伴有内脏器官及眼受累者,则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关于本病,祖国医学早有记载,如《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曰:“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病者脉数,无热,微烦,默默但欲寐,汗出。初得之三四日,目赤如鸠眼;七八日,目四皆黑。”

王文春老中医从事临床工作5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白塞病治疗方面形成了独特的见解,他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五脏六腑、气血阴阳的变化,均可以反映到外表上来,而人体外表的变化亦反映脏腑气血阴阳的变化,白塞病的发生实为脏腑阴阳失调,加之风温、湿热邪气外侵,阻于黏膜、肌肤、关节,熏蒸气血,以致经络阻隔,气血凝滞而成。因此,本病临证多从肺、肾、肝、脾论治,强调要以滋阴降火,调整阴阳为主,王老自拟方药治疗多例患者,每获良效,值得学习、借鉴。

参考文献

[1]陆德铭,陆金根.《实用中医外科学》第二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553-555

[2]张学军主编.《皮肤性病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7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