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生态修复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7
/ 2

试论生态修复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丁凤玲徐晓倩管燕红孔琛

中水珠江规划勘测设计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610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与经济的飞速发展,为了构建和谐社会以及实现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越发重视水土保持以及水生态修复建设工作,虽然我国目前的水生态修复和保护技术还不完善,但是随着国家的重视以及对相关技术的研发和改进,我国水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工作必然会与时俱进,从而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生态修复;水土保持;生态建设

1导言

在新形势下,做好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能够有效的改善我国自然生态环境质量,推动我国环保工作的深入开展,同时实现水土资源的最大化利用,为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相关单位必须对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的具体要求和要点进行精准把握,并有针对性的采取各项技术措施,以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入。

2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分析

2.1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的内涵分析

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即是指以生态学专业理论为指导,采用生态系统自我调控或是人工干预调控的方式,缓解区域生态系统所承担的负荷压力,同时解决土壤侵蚀问题,保护水土资源,使当地自然生态环境质量恢复到正常水平。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需要从生态系统稳定性恢复、可持续保护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充分激发生态系统的自主调控能力,通过采用人工调控作为辅助,如此才能最终实现水土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考虑到我国不同区域的自然生态环境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在对受损生态系统进行修复时,要将生态自然修复的具体需求和生产生活用地情况有机结合起来,在此基础上确定生态防护用地,并有针对性的采取一定的处理措施,逐步构建完善的生态系统结构,加快其恢复的速度。通常情况下,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的具体措施有退耕还林、封育禁牧、建设人工草地、水土流失防控等。

2.2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分析

生态文明建设这一概念是在我国党的十八大会议上提出的,其概念是指在进行社会生产建设的过程中,精准把握环境规律,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在不超过环境承载力的前提下,对自然生态资源进行合理规划配置,最终实现资源节约型以及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构建。想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深入,我国必须要对自然生态系统具备全面的了解和认知,顺应其发展规律,对人与自然、经济与环境、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实现共同发展。为了降低自然环境承担的负荷,我国应加快改革发展的脚步,逐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改进生产方式,降低社会生产对自然环境带来的恶劣影响,促进生态环境质量的提升。综合分析上述内容,生态文明的内涵即是指先进的生态文化、完善的生态制度、发达的生态经济、适度的生态生活以及良好的生态环境。由此可见,资源环境是生态文明建设中最关键的问题,实际上就是如何解决社会发展方式、经济结构以及消费模式和自然生态环境和谐发展之间的矛盾问题,只有逐步消解其中的矛盾,才能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快速发展。

3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修复建设存在的问题

3.1有关标准和规范还不健全

对于目前水土流失以及自然生态系统问题,虽然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也给出了一定的扶持政策,但是其涉及范围主要还是在水土保持方面,至于水生态修复建设等方面的标准和规范尚不健全,不仅没有明确自然生态修复建设要求,也使得生态修复建设工作时常被忽略,导致生态修复建设工作上的不足降低了水土保持工作的质量,从而影响了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也使得水土保持工作事倍功半。

3.2相关技术以及生态意识的推广力度不足

目前,对于水土保持生态修复领域的技术研究取得了初步的成果,而且在一些地区进行的水土保持和自然环境保护研究实验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对生态修复技术以及生态保护意识等方面的推广力度还是存在不足。现阶段,生态建设在我国很多地区还属于较为新颖的概念,这些地区的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对于生态建设的内容以及实施方法还比较陌生,也经常将生态建设误认为是水土保持或者环境污染治理工作,再加上生态建设意识以及相关技术推广力度的不足,不仅影响了这些地区的专业化生态建设工作开展进程,也降低了这些地区的生态修复建设工作质量。

3.3生态修复相关技术水平较低

目前,虽然国内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建设技术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并且在一些地区的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建设实验中也取得较好的成效,但是对于我国辽阔的国土面积以及自然生态建设目标而言,其技术水平以及修复建设效果还存在很大的差距,而且由于不同地域的环境特征存在差异,使得很多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建设技术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如果盲目的将这些技术推广到全国并实施,而没有根据不同地域的情况进行针对性的研究和改进,很容易造成自然生态环境的再次破坏。所以有关部门和技术研发团队应总结现有的技术经验,并通过全面调研以及深入的实验分析,研究出一套成熟的、可全面推广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建设技术,从而推动我国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建设工作进程。

4加强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措施分析

在社会发展新形势下,想要推动水土保持自然修复和生态文明建设事业的持续发展,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首先,构建完善的受损自然生态系统的修复机制,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全面落实。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强化提升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因此各区域相关单位应该以实际情况为导向,结合当地生态自然修复的具体需求,构建修复机制,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计划和具体工作内容进行明确。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应组织技术对区域水土流失状况进行实地勘察,并深入分析原因,保障受损生态系统修复机制的科学性。同时,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构建严格的监督机制,保障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能够得到有效的落实。其次,探索生态自然修复和生态产业结合的有效途径,将提升区域农民生活水平和水土流失防治工作有效的结合起来,创建生态农业产业体系,在推动农业持续发展的同时完成生态自然修复。如此才能最大程度的提升区域环境承载能力,保障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运行。最后,引入现代化信息技术,构建完善的自然修复体系。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对区域自然生态系统受损情况进行全面掌握和分析,找出内在原因,有针对性的制定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措施,促进修复工作成效的有效提升。同时,从制度建设和修复措施等方面入手,对区域生态自然修复体系进行优化完善,为具体工作的有效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

5结语

综上所述,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新形势下,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和生态文明建设逐渐受到了我国政府越来越多的重视,对此,应该在明确工作目标的基础上,结合不同区域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促进社会、经济、自然的和谐发展,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构建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吴长辉.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与生态文明建设[J].低碳世界,2018(01):119-120.

[2]林德生,党晨席,郭睿,马浩.生态修复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优化作用探究[J].环境与发展,2017,29(10):177+179.

[3]和创玲.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与生态文明建设[J].农业与技术,2017,37(17):69-70.

[4]戚世强,张芳.生态修复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优化作用[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7,45(07):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