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少儿舞蹈几个问题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0-20
/ 2

关于少儿舞蹈几个问题的探讨

拉毛尤

拉毛尤青海省海南州少年宫813000

摘要:本文从少儿舞蹈教学现实实际出发,对少儿舞蹈特性、少儿舞蹈创作以及少儿舞蹈教学进行了思考探索,结合自身教学提出了自身的看法和观点,以更好地促进少儿舞蹈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少儿舞蹈特性创作教学

少儿时期是人一生中心理和生理发展成熟的重要阶段,也是少儿教育的关键时期。少儿在这个时期如能接受必要的舞蹈教育,不仅对其智力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他们的身体运动机能完善也有着特殊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少儿舞蹈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广大少儿家长也迫切希望通过舞蹈教学促进少儿的全面发展。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却导致少儿舞蹈教学不够理想,达不到少儿家长的预期期望。身为少年宫舞蹈教师,甚为当前少儿舞蹈教学担忧,并结合现实少儿舞教学现状,就相关问题进行思考探讨,以企对提高少儿舞蹈教学效果能有所裨益。

一、关于少儿舞蹈特性的认识

爱玩是少儿的天性,通过对少儿舞蹈教学不仅满足了少儿自娱的需求,而且在学习当中少儿也受到了美的熏陶,促进了少儿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少儿舞蹈与成人舞蹈虽有共同点,但也有其自身的特性,主要表现在:

1.少儿舞蹈具有直观性。少儿各方面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大脑神经尚未成熟,思维具有直观性,所能接受的事物必须是形象具体的,所以少儿舞蹈中的人物心理、情感必须利用具体的舞蹈动作表现出来。

2.少儿舞蹈具有童趣性。童趣包括少儿的情趣和兴趣两个方面,是少儿对事物产生意识的倾向。少儿喜欢玩游戏,而游戏中的推、拉、跳、滚等行为是少儿舞蹈动作编排的借鉴元素,可以说少儿舞蹈实际上就是一种高级而有趣味的游戏,充满着少儿情趣。

3.少儿舞蹈具有模仿性。模仿是少儿学习知识的主要手段,也是舞蹈学习的重要方法。少儿在反复的舞蹈动作模仿中,掌握动作要领,产生协调性、律动性和舞蹈美感。

二、关于少儿舞蹈创作的方法

少儿舞蹈从创作规律和创作技法上与成人舞蹈创作有相通之处,但它却更难于成人舞蹈的创作,其主要原因在于少儿舞蹈的创作主体是成人。因此,受生理、心理、文化程度以及家庭社会的影响和制约,使成人与儿童的心理状态有着很大的差距,因而创作少儿舞蹈必须熟悉少儿生理、心理特点以及儿童情趣、爱好和生活习惯等,必须从“童心”出发并以舞蹈的艺术眼光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凝结生活,直至完成自己的艺术创造。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具有儿童特点、受孩子们欢迎的好作品,达到教育儿童,并陶冶其情操的目的。

1.创作要从儿童出发。儿童纯真、天真无邪,有着丰富多姿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天生好奇会使他们看到原来空无所有的地方有某种美妙的图像出现,更喜欢模仿自己在某地方看到的景物。儿童清新烂漫、天真活泼,对世界充满清莹、甜柔的爱,爱野地上的小草、花,爱天上的月亮、星星,爱天空中游刃飞翔的小鸟、白云,爱江河上跳跃闪映的小鱼、帆影,他们用心灵去拥抱自己喜爱的对象,他们求知欲强、喜欢模仿、好奇好问,兴趣广泛。因而少儿舞蹈创作的特殊规律和特点是和少儿的生理、心理状态分不开的。了解儿童生理、心理特点,是创作儿童舞蹈的基本要素,只有努力把握少儿认识客观世界和反映客观世界的特点,洞析少儿微妙的心灵内涵,少儿舞蹈创作便会有无竭的启示,便会产生出无穷的情趣和丰富的想象,并从中捕捉到能用舞蹈形式来表达少儿情趣的舞蹈形象来。

2.巧用夸张与变形的舞蹈语言。舞蹈艺术来源于生活的启迪,但它所提供的艺术图景却远比生活更突出、更鲜明、更感人。美学家朱彤说:“只有通过虚构进行夸张,才能创造艺术美”。在生活基础上的虚构与夸张,正是少年儿童的心理特征之一,基于此在少儿舞蹈的创作上,应该比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集中,显现出更美好、更浪漫的艺术境界。只有创作真正走进孩子们那极富感染力的内心世界,才会凝练成在美好生活基础上夸张变形的属于少年儿童心花吐绽的少儿舞蹈语言。夸张与变形是少儿语言的特征,也是儿童舞蹈表演中的一种重要元素。只有运用夸张的表现手法才能让观众从视觉中获得清晰的表情信息。夸张是从生活中提炼与升华,将生活中形体感觉反应扩大化。如喜、惊、冷、痛等都需要夸大形体的动感并予以停顿或强烈的夸张,有的则要作扩大延伸,如苦笑都要将形体的某个部位动作放大,延长动作线,使形体表情更明确。变形,从对逻辑规定的质超达到形象神奇的境界,抓住原有素材动作韵律,沿着突出童趣味的方向做大胆的变形处理,使儿童舞蹈的韵味被强调出来,这样的夸张和变形,在艺术构思中要紧紧围绕着舞蹈形象的特质进行,所以收效很大,使儿童舞蹈更具有明显的特色。

3.拟人化手法的使用。拟人化符合儿童心理特征,在孩子们的眼里一切事物都和自己一样会说话、会吃饭、会生病,有爸爸、有妈妈。创编老师按作品的内容需要,将儿童的各种特征和思想注入动、植物融化成一个完整的感人形象。借助这些形象来表现作品的主题内涵,如借助小蜜蜂、小蚂蚁提倡集体主义和勤劳的精神,以小天鹅、小鸭子等可爱的艺术形象传达儿童之情,使孩子们进入角色,在美的节奏动作中,自由自在地表演,从而体现出儿童舞蹈语言的新颖性、变化性,它不只是简单的模仿和夸张,不是照搬成人现成的动作,而是在不断积累素材的基础上建造自己的素材结构,努力去创造,去寻找新意、寻找新奇,以美的形式吸引广大少儿,激发他们的兴趣与激情,满足他们的欣赏需求,少儿舞蹈语言的创造必须要有独特的表现和特征,以夸张、简洁、明了、灵活的语言,展现少儿的神与行、情与趣。

三、关于少儿舞蹈教学的要求

少儿舞蹈教学是舞蹈教育的一部分,是少儿感兴趣且易接受的一种美育形式。舞蹈老师不仅是艺术种子的播种者,而且是美的教育的启蒙者。教师在少儿舞蹈教学中应重视和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培养少儿舞蹈的兴趣。学习舞蹈特别是练习基本功是一件十分辛苦的事情,他需要有耐力、毅力和吃苦精神。一些孩子虽然很喜欢跳舞,但一旦练习基本功,就忍不住枯燥、吃不了苦头,甚至哭鼻子不愿再学。要使孩子们能够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刻苦学习,兴趣则是最好的动力。只有当少儿的学习兴趣被诱发、激励起来,才会自愿地轻松学习。孩子们只有对舞蹈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持之以恒的去追求舞蹈的最高境界。舞蹈教学应充分发挥舞蹈艺术特有的魅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要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少儿的学习兴趣。

2.注意启发学生的创造思维。少儿练习舞蹈的目的不仅仅在于学习舞蹈本身,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舞蹈开发智力,使孩子们的记忆、协调和集中注意力得到发展,为以后的学习和进步打下素质基础。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教师要注意引导和启发。把少儿作为学习的主体,而不是教师在课堂上演“独角戏”。例如:相同一段音乐可根据少儿的不同感受演化成各种不同的动作表现,强调并鼓励哪怕是细微的与众不同之处。如果只是让少儿死板的按老师示范模仿,必然抹杀了孩子的创造力。教师在舞蹈课堂中,应造就一种既不是自由放任也不是独断专行的课堂气氛。要让少儿充分感受音乐再充分表现音乐。激发学生用创造性思维方法学习舞蹈,这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注意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每个少儿的体质、软度、力度、舞蹈感觉等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如果一律用同一种模式进行教学,就很难收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还要根据不同少儿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循序渐进,这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所以老师必须了解每个少儿的不同特点,才能做到对症下药、因势利导。每堂课对他们的点滴进步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同时有目的性的指出他们的不足。要耐心教育,反复示范,千万不能急于求成、拔苗助长,否则就会适得其反、弄巧成拙。例如:有的少儿天生要的软度不够好,如果老师硬是让他一步到位的下腰,那只会发生少儿肌肉扭伤现象。

4.寻找适合少儿特点的音乐。音乐是舞蹈的灵魂,少儿舞蹈中的音乐同样重要。首先,教师在选择少儿舞蹈题材时,要求音乐鲜明,新颖别致,富有儿童情趣,易于少儿的情感抒发与表达。好的少儿舞蹈音乐,有利于少儿对舞蹈形象的掌握。每个动作都要选择适当的音乐伴奏,让少儿在音乐中寻找感觉、节奏和情绪。舞蹈选材要取自少儿熟悉的生活,而家长又是少儿最熟悉的对象,让少儿通过舞蹈体验父母亲的生活,就会给少儿带来惊喜及参与舞蹈活动的动力。这样的舞蹈,少儿自然会表现出参与的热情,如中间再创设一些有趣的小情节,将使少儿的表演更加欢快而活泼。其次,要让少儿充分感受音乐。只有让少儿充分熟悉音乐,感知音乐所表达的意境,少儿才可能将自己的情感融汇到舞蹈的表现中去,才有可能有表情和动作的到位。

总之,做好少儿舞蹈工作对于促进少儿身心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广大少儿舞蹈工作者要坚持从实际出发,认真摸索,以提高少儿舞蹈教学效果,更好地满足少儿家长对少儿健康成长进步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