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分析

彭世辉陈华秀林安腾

彭世辉陈华秀林安腾(广西东兴市人民医院放射科广西东兴53810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发病特点及CT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特点及CT特征。结果:6例中有5例为女性,1例为男性,发病年龄最小的是12岁,最大的是46岁,肿块大小位于30mm*32mm至96mm*100mm之间,病灶位于胰体尾部5例,位于颈部1例,病灶均呈囊实性膨胀性生长,均有包膜,病灶均突出胰实质外,增强病灶实性部分呈渐进性强化,囊性部分未见强化,包膜强化,其中一例有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及脾动脉受侵。结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具有独特的发病性别及发病年龄,CT具有明显的特征,结合临床的发病特点及CT特征能作出准确的诊断。

【关键词】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计算机体层摄影

【中图分类号】R73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5-0104-02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pseudopapillarytumorofthepancreas,SPTP)是一种罕见良性或低度恶性的胰腺肿瘤,发病有明显的性别及年龄特点,临床表现没有特异性,而CT检查具有明显的特征性。现笔者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发病特点及CT特征,并结合文献进行总结,旨在提高对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发病特点及CT表现的认识。

一般资料:回顾性地分析我院于2003年1月至2013年1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6例,其中女5例,男1例,年龄最小12岁,最大46岁,中位发病年龄为30岁,6例中有5例表现腹部不适、腹痛就诊,1例为体检发现。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99(CA99),甲胎蛋白(AFP)、糖类抗原125(CA125)、胰淀粉酶检测均为正常。

检查方法:扫描采用PHILIPSSR1000CT机及GE16层螺旋CT机,扫描层厚:5mm,层距:5mm,重建层厚:1.25mm,层距:1.25mm,增强剂为碘葡罗胺,用量50-100ml,动脉期为25-30秒,静脉期60-70秒,延时期为2-3分钟,扫描时嘱患者屏气。扫描电压:120kv,管电流调为自动档。

结果:本组例中有5例病灶位于胰体尾部,1例位于胰颈部,病灶均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边缘清,均呈膨胀性生长,有包膜,病灶均突出胰腺外,肿块较大的大小约为96mm*100mm,较小的大小约为30mm*32mm;6例中以实质成份为主的的3例,以囊性成份为主的有1例,囊性、实性成份相均的有2例,钙化的有2例,均为包膜钙化,表现为点状钙化;增强动脉期见肿块实质部分轻度强化,实质期及延时期实质性病灶进一步强化,一例合并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及脾动脉受侵,6例中均无胆管、胰管扩张。

讨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或低度恶性的肿瘤,由Frantz于1959年首先报道,也称Frantz瘤,过去命名较多,乳头状囊性肿瘤,胰腺实质性囊性肿瘤,胰腺实性乳头状上皮肿瘤等,1996年WHO将其正名为实性假乳头状瘤[1]。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组织来源目前不清楚,有导管细胞起源、泡沫细胞起源、神经内分泌起源、及原基细胞起源等学说,但有学者研究表明该肿瘤可能来源于胰腺多潜能原始干细胞或胰腺胚胎神经嵴细胞[2]。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好发于青春期女性和年轻妇女,少许见于儿童、老年性女性和男性[3]。本组6例中有5例为女性,且中位发病年为30岁,发病性别、发病年龄与文献报道相符。本病好发于女性,提示本病的发病可能受雌性激素影响有关[3]。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表现没有特异性的,常见的腹痛、腹部不适、腹部包块及胃肠症状等,少数体检发现的。本组中有5例表现为腹痛、腹部不适而就诊,1例为体检发现的。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1、好发部位: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可发生于胰腺任何部分,但发生于胰体尾部较多,本组发生于胰体尾部为83.3%(5/6),1例发生于胰颈部,本组发生部位与文献相符[4]。2、病灶的形态: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多为圆形、类圆形,少数边缘可呈轻度分叶状,病灶通常较大,与正常胰形成“杯口”状或“手抱球”征,肿块通常推压周围软组织。本组病灶均呈圆形或类圆形,均突出胰实质外,本组较大的病灶为96mm*100mm。3、病灶特点:病灶呈膨胀性生长,有包膜,根据囊性内部的囊实性成份比例不同而分为实性型、囊实性、囊性型,以囊实性为多。实性成份密度平扫与肌肉密度相访,液性成份为稍低密度。病灶增强表现:动脉期实性成份轻度强化,呈结节状及片状强化,实性期、延时期进一步强化[5],但强化程度稍低于胰实质。此强化方式的病理基础为肿瘤实性区及假乳头区间质内纤细的血管,造影剂从这些血管渗入到周围组织间隙的过程缓慢,廓清也慢[3]。强化的片状、絮状影,飘浮于低密度的囊性影中,称为“浮云征”[6]。肿瘤低密度成份为肿瘤液化坏死、出血或囊变等,故未强化。肿瘤的包膜较均匀,厚约为2-3mm,增强可强化。本组6例均为淅进性强化,包膜均有强化,与文献报道相符。4、肿瘤的钙化,有文献报道[7]肿瘤常见钙化,可位于肿块内或位于包膜,呈点状或不定形钙化。本组中有2例钙化,均位于包膜。5、胆管、胰管的改变:因肿块向外生长,对胰管、胆管压迫很少,故胰管、胆管不扩张。本组中无一例胆管、胰管扩张。6、恶性征像: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为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恶性征像表现为侵及周围组织、血管、淋巴结肿大及远处转移等。本组有一例肿块侵及脾动脉,并有腹膜后淋巴结肿大,术后证实性恶性并转移。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需与下列胰腺肿瘤鉴别:1、浆液性囊腺瘤,好发于中年妇女,为多囊性肿块,壁簿,多发蜂窝状,增强囊内分隔明显强化,囊内可有中央的星形瘢痕及日光状钙化,鉴别不难。2、粘液性囊性瘤:好发于中年妇女,呈囊实性肿块,囊壁厚簿不均,囊内增强见明显强化的纤维分隔及结节状软组织影,鉴别容易。3、胰腺癌囊变:好发中老年,为乏血性肿瘤,多位于胰头颈部,肿块边缘不清,呈侵润性生长,增强强化不明显,胆管、胰管扩张多见,周围可见淋巴结肿大,不难鉴别。4、无功能胰岛细胞瘤,好发中青年,亦多发于胰体尾部,肿块较大,亦呈向外性生长,肿块强化程度高于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肿块常见钙化,钙化常位于中心性,或合并周围钙化,而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钙化多位于边缘部中;肿瘤钙化的位置可作为一个重要的鉴别点。5、胰胰假性囊肿:有胰腺炎或外伤病史,可发发生于胰腺实性内或外,囊性为主,张力高,分隔及壁结节少见,囊壁簿,当合并感染、坏死、出血时,囊壁增厚强化,部分影像鉴别困难,但结合病史可作鉴别。

综上所述,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是一种少见病,好发于青中年女性,呈囊实性肿块、渐进性强化为特点。根据好发年龄、好发性别,结合肿块的特性及强化的模式,一般能作出正确的诊断。

图a-d为同一病人,女,30岁,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a为平扫,胰尾部囊实性肿块,大部分位于胰实质外;b增强动脉期肿块实性部分强化,包膜强化;c为实质期,肿块实质部分进一步强化,包膜强化;d为冠状位重建图。

参考文献

[1]刘桂杰,李学华,王力,等.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治疗[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8.30(16):3457-3459.

[2]TienYW,serKH,HuRH,etal.Solidpseudopapillaryneoplasmsofthepancreas:isthereapathologicbasisfortheobservedgenderdifferencesinincidence[J]Surgery,2005,137(6):591-596

[3]司安创,杨晓春,庞红艳.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3.29(2):228-231.

[4]毕纯龙,万霞,王莹,等.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多层螺旋CT诊断与鉴别诊断[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8,27(8):1065-1068.

[5]高伟民,原连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的CT诊断[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8,24(3):418-420.

[6]缪飞,展颖,王晓颖,等.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影像与病理诊断分析[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4,23(7):589-592.

[7]许春苗,曲金荣,李辛,等.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特征和病理对照[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1,27(4):56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