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线改迁工作在市政施工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1-21
/ 2

管线改迁工作在市政施工中的应用

康博

中国水利水电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第二分局

摘要:由于缺乏地下管线的保护意识和无相应的技术措施,施工过程中导致地下管线破损的现象时有发生,对生产、生活造成损失,甚至给居民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因此,施工过程中制定合理的管线改迁及保护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管线保护改迁;市政施工

1前言

郑州市北三环中州大道立交改建工程所处位置地下管网复杂、管线众多,包括雨污水、给水、燃气、国防光缆、军用光缆、联通、移动、电信、热点管、电力等。均埋设在道路下方,埋设深度一般在15cm~3.1m范围内。由于最终管线规划晚于工程开工,保通路的设计与新规划的管线位置冲突,加上管线改迁种类繁多,场地限制等因素的制约,加大了施工协调难度,最终管线改迁对整体施工进度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

2工程概况

北三环---中州大道互通立交位于郑州中心城区与郑东新区交界处,整个立交均采用分离式高架桥布设,其中东西向长度为1.46km,南北向长度为1.9km。根据标段划分要求,第二项目部主要负责西北方向桥梁施工。东西向北三环主线西起黄家庵东路西侧,东至中州大道与北三环主线交界连续梁处,与本工程第一项目部相接,N线长1136.64m(10联梁),S线长991.23m(9联梁);南北向中州大道北起MK4+110.45,南至中州大道MK3+142.6处与本工程第一项目部相接,长967.85m(9联梁)。匝道桥共计10座,分别为A、C、D、G、H、Z、NS、SS、JN、JS匝道,总长2821.48m(31联梁)。

3前期准备工作

工程施工开始前,成立管线改迁小组,明确负责人,落实相应协调、技术人员。熟悉施工图纸,对施工现场进行考察,根据地面井盖及墩桩,初步了解施工范围内管线分布情况。向相关部门详细了解管线分布情况,列如向规划单位获取管线规划图纸,根据规划方案设计平面布置图,将管线改迁对施工造成的影响降低到最小。

4管线改迁工作流程

4.1管线探测

组织相关队伍进行管线探测,探出其详细位置、走向、类型、管道内劲、材质、铺设年代、性质(如低压、中压、高压等)。走访相关部门,明确是否有漏测的管线,尽可能收集有关管线的资料。

笔者所处郑州立交项目,管线密、分布复杂,即使是管线单位提供的图纸也存在一定的误差。在探测过程中也发现了如下问题:①地下管线埋设错杂、随意埋设。②各产权单位保存的施工竣工图不准、不全,资料更新不及时。③个别道路因改造破坏了一些原有的管线井,没有及时修复。上述问题,给综合地下管线探测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为了提高管线探测的精确度,避免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发生重大事故,需要合理采用各种管线探测技术方法,重要的管线还需要钎探或者开挖验证。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既要结合管线部门提供的资料,同时也要进行详细的现场探测,力求管线位置的准确无误。

若在探测过程中发现有不明管线,应及时向监理单位和业主报告,并会同监理、业主单位及管线权属部门共同研究,明确处理办法。

4.2资料整理上报

根据收集的资料。精确绘制出管线图纸,并将管线探测成果落到主体工程图上。管线在图上的标示应清楚明了,管线名称、管径、材质、埋深等参数均应在图上标示清楚。详细列出影响施工部位、位置、影响桩基、承台数量以及改迁方式(局部改迁或者整体改迁)。将成果按要求上报监理及业主,明确相应的保护措施。

4.3编制管线保护措施及应急预案

提出保护方案,根据已有条件,提出可行性的理论保护方案及应急预案,该保护方案需经业主、监理工程师及有关管线单位技术人员的核准后方可确定。成立由建设单位、各管线单位、施工单位等有关人员组成的现场管线保护小组,开展会议,明确管线改迁方式是整体改迁还是局部改迁,检查管线保护的落实情况及保护措施的可靠性,研究施工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完善保护方案。

为防止管线损坏引起危害,编制好紧急联络地址一览表,准备好各种应急救援物资器械,并在施工交底会通知有关人员。如果管线发生异常时,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应立即与相关的专业公司及相关部门联络并采取中断施工、禁止动用明火、临时封闭交通、疏导附近居民等措施,并通报公安、消防、道路管理、市政管理及其他有关部门。

记录四大管线公司急修电话号码,以备应急抢修,发现有漏水、漏气等现象,及时汇报四大公司。

碰到特殊管线时,虚心向相关单位现场技术员请教,制定可靠的保护措施后方可施工。

4.4现场技术交底

将整理的图表及施工方案、应急措施进行现场技术交底,并明确现场作业负责人。

管线探测时反映的位置不是绝对正确,应把这个标高土50cm范围内作为控制范围,当开挖到这个范围时,用铁锹慢慢轻挖(不可用丁字镐等操作工具),当碰到硬物时,应更加小心,直到全部管线暴露在外为止。

对于图纸中未反映的部位,可根据管线走向,定出管线基本位置,与现场技术员符合后,进行桩基及承台开挖,过程中再细探出管线位置,并及时对图纸进行更新、上报及归档。

5现场施工过程中保护及跟踪

5.1地下管线损坏原因分析

市政施工过程中,地下管线损坏主要由以下几点造成:

(1)对施工现场管线分布情况不熟悉,盲目开挖导致管线破坏。

(2)桩基护筒埋设或基坑开挖时,由于边坡失稳、流沙等现象引起土体变形,当变形量超过管线极限变形时,导致管线的破坏。

(3)采用大型振动压路机对地基进行碾压或者冲击钻打桩、压桩过程中导致土体挤压,导致一些年代久远、管材强度弱、接头不牢固的管线损坏。

(4)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沉降或隆起导致管线损坏。

(5)施工车辆或汽车荷载过大导致管线破坏。

(6)开挖后裸露在外的管线未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而导致的顺坏。

5.2管线保护

针对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结合实际情况可采取以下相应措施:

隔离法:在桩基施工过程中,可适当增加护筒埋深,形成隔离体,限制地下管线周围的土体位移、挤压或振动管线。

悬吊法:一些暴露于基坑内的管线由于自身重力,可采用悬吊法固定管线。在固定过程中应注意固定点位置的稳定性。

支撑法:对于土体可能产生较大沉降而造成悬空的,可沿线设置若干支撑管线,设置是应考虑拆除时的方便和安全。

土体加固法:可能由于土体超挖和坍塌面导致地面沉降和土体位移的,可以采取注浆加固土体的方法。施工前对地下管线与施工区域之间的土体进行注浆加固。施工结束后对管壁松散土和孔隙进行加固和填充。在砂性图层,且地下水位较高的环境中开挖施工时,为防止流砂发生,可采用井点降水法。

临时改迁法:对于正在改迁的污水管线,为确保施工工期,可对影响施工的旧污水管线进行临时改线,这样可保证主体工程施工进度。对于易受施工施工破坏的,若费用不大,可采用加固原有管线材料、接头方式、设置伸缩缝等方式,增大管线的抗变形能力。

卸载保护:施工期间,卸去管线周围、尤其是上部的荷载、或通过荷载板等方式,使作用在管线上及周围的荷载减弱,以减少土体的变形和管线的受力,大道保护管线的目的。

不保护方式:对于已经废除的管线,有相关部门联系后,可采用不保护的方式。对于废弃的燃气管线,应通知燃气单位相关负责人到现场指导施工,避免因管道内的余气而引发的爆炸。

5.3施工过程中的跟踪

工程施工过程中,应建立好管线改迁台帐,并及时跟新检查。台帐应详细记录管线名称、位置、改迁的时间及方式、进展程度以及附上相应的影像资料等。对于施工过程中新发现的管线,应及时进行更新上报。

6结语

市政工程施工时由于涉及的地下管线的数量和种类非常多,拆迁工程量大,拆迁工作对施工进度以及周围居民生活影响大,因此明确管线改迁规划以及合理的地下管线保护措施,可以减少其对施工整体工期的影响,同时保证了管道的正常使用。

参考文献

[1]CJJ61-2003《城市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