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03-13
/ 2

浅议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陈华

贵州省正安县第六中学陈华

【摘要】在化学教学中对学生适当进行环境教育,是我们每个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这不仅是新课标的要求,更是提高学生素养,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实际教学中,我们是从挖掘教材环保内容和在实验教学,并在化学考题的导向功能上引导学生认识环境的重要性,加之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来让学生逐渐形成环保意识的。

【关键词】化学教学;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中图分类号】G616.20【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1326-3587(2014)03-0144-01

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在化学教育中在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同物理、生物等都是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的主要学科。许多污染物的成分、特性、形成过程、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危害以及如何防治等,都与化学教学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化学教学大纲中也明确提出,化学教育应培养学生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因此,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关爱社会、关心环境”的社会主意识是教育教学的重要理念和价值目标之一,是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时代责任。那在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我们也作了些思考。

一、挖掘教材中的环保内容是进行环境教育的基础

课堂是教师的第一阵地,作为化学教师,我们要抓住这一阵地,紧密联系教材,在日常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让学生理解环保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逐步培养起环保意识。初中化学新教材中,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很多,如:空气、氧气、水、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煤、石油等,怎样才能把这些内容的教学与环境保护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就应做到适时,适当。如对《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这一课的处理时,可以将全班分成几个小组,对他们提出如下一些问题:目前我们使用的燃料主要有那些?它们的燃烧会对环境造成什么影响?酸雨和温室效应是怎样形成的?它们对环境有什么影响?目前可以开发和使用的新能源有那些?每小组选一名同学将本组收集整理的资料在班上阐述,对整理得好的小组,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对整理得较差的,也给予及时的鼓励。同学们兴趣非常高,也收集得很多,同学们在收集整理的过程中学到了不少环保知识,加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所以,由于化学教材中涉及环境教育的内容很多,教师要尽量因地制宜的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开展实验教学时引导学生逐渐形成环保意识

化学实验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观察到用语言难以表达清楚的实验现象,增强感性认识,而且能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实验必定会涉及到有毒、有害物质,从某种意义上讲学校环境污染主要来源于化学实验。因此,化学实验教学中要力求利用最少的试剂,获取最佳实验效果,最大限度的减少废弃物,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作为化学教师,我们要利用实验教学,让学生参与到环境保护的实践中来。我们要帮助学生学会从环保角度设计、改进、挑选实验方案,选取实验药品。使学生尽可能采用一些无毒无害、低污染、低能耗的实验方案和选择一些无污染、可回收、可循环利用的药品。如硫在氧气中燃烧时可以事先在集气瓶中装少许氢氧化钠溶液,在做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实验时先点燃最后一个酒精灯,后熄灭最后一个酒精灯……。在进行化学实验时,不断改进化学实验,或尽可能采用微型化学实验,如在进行氯离子的检验,碘升华等实验时。这样不仅节约了药品,同时减少废液,废渣,和有害气体的产生。在实验过程中,注重环保问题,不仅可以大大减少环境污染,而且能使学生经常地受到直观的环境保护的教育,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三、在化学测试题的导向功能上引导学生认识环保的重要性

近年来,中考中环保试题也向着综合型发展,难度有所提高,范围更加广泛,促进我们更要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鼓励学生多了解环保常识。我们化学教师要在平时就注重把身边实际与知识相结合,在日常考试练习中给学生营造一个重视环境保护的外部环境。如在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的检测题中,有老师安排了下面一道检测题:水可以造福人类,但水被污染后也会给人类造成灾难,为了防止水的污染,下面各项方法中可采用的有哪些?1、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2、不要任意排放工业废水;3、适量使用农药和化肥;4、生活污水经过净化处理后再排放,让同学们对环境保护进行思考。综上所述,环境保护教育,只有从小抓起,从我做起,使每一位社会成员都树立起强烈的环境意识,人人爱护环境,保护环境、才能创建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才能拥有一个充满生机的地球。我们要有意识的去了解环保,培养自身的环保意识。

四、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形成学生的环保意识

我们应该把环保活动作为化学课外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把培养学生环保意识作为化学课外活动的一个重要目标来认真有效的实施。《化学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十分注意联系实际,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以及这些知识和技能在工农业生产、第三产业、科学技术和日常生活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联系实际的教学内容应有所增加,可以充实包括环境保护、新内容、新能源、海洋、卫生保健食品等方面内容”。组织学生对当地化工企业、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区、水土保护区、环境污染区等进行实地参观考查,这是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知识教育最直接手段。如,我们农村中学没有水冲式厕所,粪便直接排入周围的水沟,造成了水污染和空气污染。要求学生思考如何解决?同学们想到可以将大粪作为沼气池的原料,尿液集中后可以浇地,也可以提取其中的有用物质,既治理了污染又能解决能源问题和肥料问题。又如我们学校食堂的烟囱每天滚滚黑烟,同学们已亲身感受到环境污染后产生的危害,经过同学们的调查和研究讨论,提出了对煤炭进行脱硫处理、改良炉灶、在烟囱上装脱尘装置等方法。活动结束后要求每位同学写一份心得体会,分析自己周围环境污染原因,并提出几点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意见,然后搞一次主题班会,把好的想法向学校推荐向社会推广。

【参考文献】

1、王润梅,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雁北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3期

2、路爱霞,化学教学中的环境教育,中小学电教20083(下半月)

3、朱瑛,化学实验教学中的环保教育渗透,科教论丛1994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