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医急症学的发展及其成就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1995-02-12
/ 1
中医急症学是中国医药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漫长的远古时期就有了原始急救方法。春秋战国时代的扁鹊,对急症诊治已积有相当经验。成书于这一时期的《内经》,也有厥、高热、脱气、剧痛、失血等急性病症的记载,并提出急则治标的原则。东汉末年张仲景所撰《伤寒杂病论》。成为治疗急性外感热病的名著。晋代名医葛洪以验、便、廉为特点,撰《肘后救卒方》一书,成为中国古代的急症手册。隋唐时期,《诸病源候论》中载录的急症已达三百多条:孙思邈的《千金方》就更大量载有急症内容。宋金元时期,著名四家对急症都有丰富经验,张子和采用套管式钳取食道异物获得成功。闻人耆年的《备急灸法》,是一部应用灸法治疗急性病专著。而危亦林运用“悬吊复位法”治疗急性脊椎骨折,被誉为骨伤科史上的重大发明。明清时期.吴有性.叶天士等医家对急性热病的诊治另辟新径,而此时的外科急症手术已有相当高的水平。